父親去世後,遺體捐給了醫學院 兒子與「老派」親屬來了場「辯論」

2020-12-26 湖南24小時

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沒有追悼會,一切告別都在靜默之中。12月23日,茶陵老黨員陳九如的遺體,被運往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將作為學生的「大體老師」,發揮最後的「餘熱」。

▲陳九如生前照片 受訪者供圖

正直父親

陳九如來自茶陵洣江街道渡裡村,出生於1946年,是一位有著2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在家中老舊的牆壁上,最顯眼的就是那幾張被塑料膜包住的「優秀共產黨員」榮譽證書。

「雖然家裡很窮,但是別人有困難,父親一定會盡力幫助。」在陳九如的大兒子陳文忠的記憶中,父親一直低調、正直,從小就教育他們不要貪小便宜,還鼓勵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父親讀過高中,當過老師,上世紀70年代後,又幹了十多年的村幹部。有一年冬天,有的村民家中連燒煤的錢都沒了,父親了解情況後,拿出家中不多的積蓄借給了村民。

十年前,村裡一所小學進行改建,學校有一批課桌寄存在了陳九如家,改建完成後,課桌椅被陸續送回。「母親當時悄悄留下了一張課桌,結果父親知道後大發雷霆,嚴厲地批評了母親,趕緊把課桌送回了學校。」陳文忠說,母親因常年多病,家裡原本可以申請「因病致貧」補貼,但也被父親拒絕,說要留給更需要的人。

)鄭重決定

陳文忠說,他和弟弟成年後,常年在廣東打工,因此接觸到更先進的理念,比如捐獻遺體和器官。

「父親一輩子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懇奉獻,所以他也提出過,百年後一定簡辦或不辦喪事。」陳文忠說,父親生前來株洲市區看病時,也不忘戴著黨徽出門。另外,父親患有白癜風,這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疾病,如果將遺體用於醫學事業研究,或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為此,陳文忠提前諮詢了株洲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並將此事告知了父親,父親欣然接受。

12月22日上午,陳九如因病去世。陳文忠和母親、弟弟商量後,決定遵循父親生前的願望,不辦喪事,僅向近親轉達信息。下午,陳文忠用有些顫抖的手,再次撥通了株洲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說出了他這一輩子最難說出的話:「我的父親去世了,家人希望遵循他的願望,捐獻他的遺體,為社會再作一點貢獻。」

破除舊習

聽說陳文忠兄弟倆要捐獻父親的遺體,一些住在偏遠地區的親人立即趕來,希望他們改變這一決定。

「他們說,如果擔心下葬要花很多錢,親屬可以一起湊錢來辦。」陳文忠說,在農村依然存在「厚葬」的傳統觀念。親友們甚至有這樣的擔心,如果捐獻遺體,肯定會引來「風言風語」,影響整個家族的名聲。但他始終解釋,父親在世的時候,就一直以奉獻精神要求自己,捐獻遺體也是父親的願望。只要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是對國家有益的,就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

就在父親去世當天,同組的一位老者也聽說了此事,沉默了一會兒後說道:「這也是給村裡開了一個特別的『頭』。」

12月23日上午,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專車來到渡裡村,與家屬辦理相關交接工作後,陳九如開始以另一種形式,奉獻自己最後的「餘熱」。

【來源:株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被「無語良師」感動,浙大醫學院清明後收到多份遺體捐獻申請
    徐陬是徐鳴的父親,曾任浙江省醫學科學院院長,一生從醫的他經常向家人感慨:「十幾個學生圍著一張解剖臺,站在後面的同學根本就看不到老師是怎麼操作的。你們在我去世後把我的遺體捐獻給我的母校,讓我最後再為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做一點貢獻吧。」在1997年因病去世之後,家人便按照遺囑,把他的遺體捐獻給了母校浙江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前身)。
  • 來自雪峰山深處的大愛,湖南27歲小夥捐獻遺體角膜
    臨終前一天的晚上,兒子清晰地說「爸爸,我愛你,感恩你這麼多年的辛苦付出。為了報答親人、朋友、同事們的關心,希望能將自己的遺體和角膜捐給祖國的醫學事業及需要的人。」說起兒子戴志祥,54歲的戴高奇淚流滿面。
  • 江西一男子,將去世父親遺體放入醬缸封存一年後,父親變成肉身佛
    人類去世,如今最為常見的方式是土葬,但人類文明流傳至今,水葬跟火葬就是人類擁有過的安葬形式,然而也有人為了給親人留個念想,便是將親人的屍體用各種形式保存在自己家中,在江西有一戶人家,一位大叔的父親去世後,為了留作一個念想,便是將父親的屍體存在了家中的一口大缸裡,1000多天之後,這位大叔意外發現
  • 父親去世後,兒子將其遺體放入醬缸密封,千日後開缸,已成一尊佛
    在當今社會,人死之後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火葬,一種是土葬,但是江西有一個叫做林尚水的孝子卻很特別,其父林觀榮過世之後,林尚水遵從父親的遺願,為父親實行了缸葬。 父親去世後,兒子將其遺體放入醬缸密封,千日後開缸,已成一尊佛。
  • 一年多之後終說服家人同意 南安羅東七旬老人籤下遺體捐獻登記表
    昨日,在南安市羅東鎮維新村,70歲的村民劉宗興籤下登記表,以完成「最後的善舉」——去世後將遺體捐出,可用器官捐出去,餘下供醫學研究。­  昨日下午,記者跟隨南安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劉宗興的家中。「他前幾天打電話來紅十字會,表明捐遺體意向。今日,他把兒子都叫回家,就為當場填寫遺體捐獻登記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  身材瘦削、和藹可親,這是劉宗興老人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著父親環遊中國,他們還打算...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著父親環遊中國,他們還打算......引發網友共鳴↓↓↓故事是這樣的母親不幸因癌症去世後36歲的安徽男子白宇為治癒父親心中的悲傷決定帶父親環遊中國
  • 新餘首例登記捐獻遺體志願者去世後 家人完成其心願
    在彌留之際,萬老一再叮囑家屬,一定要按照生前願望,把遺體捐獻給社會。萬裡老人是新餘市首例登記遺體捐獻志願者,也是該市第四例成功捐獻遺體志願者。但老人說:「死亡是自然規律,要讓生命有意義,遺體捐獻是最好的方式。趁我還能動彈,趕緊將這件事辦了,這個決定也是我經過深思熟慮的。」經過不斷做思想工作,家人最終不再反對。  2006年9月5日,萬裡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在新餘市紅十字會辦理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屬該市首例登記捐獻遺體志願者。
  • 父親去世銀行卡丟失 女兒繼承時親屬關係證明遇麻煩
    通州區張芝山鎮的張女士遇到一件煩心又無可奈何的事情:父親意外去世,名下有一筆存款,因為銀行卡丟失,又蓋不到相關部門的公章,遲遲支取不出來。
  • 汶川地震中,曾背兒子遺體徒步走25公裡路的父親,後來怎樣?
    對做父親的人來說,失去父親不一定就是不幸;對做兒子的人來說,沒有兒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爾德天下的愛有多種多樣的形式,父母對子女的愛,夫妻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愛是矢量,有質量也有方向。在這世上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言語來讚美母親對我們的愛,好似忽略了父親的愛。就連冰心都這樣說: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可父愛就是如此,父親默默無聞地守護在孩子的身邊,像一座大山,像一棵大樹,像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淮南子》中有一句話叫: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這大概就是對父愛最真實的總結吧。汶川地震中,曾背兒子遺體徒步走25公裡路的父親,後來怎樣?
  •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著父親環遊中國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著父親環遊中國 你有多久沒有和父母一起旅遊了? 又有多久沒有跟父母 坐下來好好聊天了?
  •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著父親環遊中國,他們還打算……
    近日,微博上#母親去世後兒子帶父親自駕遊#的話題引發網友共鳴↓↓↓故事是這樣的母親不幸因癌症去世後母親病危期間,白宇曾和父親商議,萬一母親不幸離世,就帶父親去西藏旅行,父親同意了。白宇上學期間成績優異,研究生畢業後從事網際網路遊戲開發,後來成為自由職業者。
  • 波蘭墜機事件遇難者親屬抵俄認領親人遺體
    總統府工作人員說,公眾可以在13日前往總統府瞻仰卡欽斯基遺體。波蘭政府官員說,雖然多名軍政要人墜亡,但政府和軍方各部門照常運轉,經濟不會受太大影響。截至12日,波蘭96名空難死者中,24人的遺體經辨認後確定身份。不少遇難者親屬12日抵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開始認領親人遺體。
  • 「把美麗的青山留給後人」八旬「老民政」無償捐獻遺體
    「我去世後,不要大操大辦、不要鋪張浪費,一切從簡。還有就是捐獻出我的遺體,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東陽市民政局退休老幹部王加達生前常對家人說的話。2019年12月27日,86歲的王加達在醫院病房裡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 小鬼遺體火化完畢,父親護送骨灰花葬陽明山,好友楊丞琳一路陪同
    9月16日,臺灣男星「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後在浴室滑倒撞到頭,後無人發現救治導致不幸去世,年僅36歲,9月25日下午,黃鴻升家人在經過數日的悲痛後,為其舉辦的遺體火化儀式也正式舉行。在中午12點左右,小鬼父親、妹妹、女友峮峮以及藝人楊丞琳、許瑋甯、小甜甜、六月、李易等人就紛紛到場為小鬼送行,在遺體運達第二殯儀館的時候,小鬼女友峮峮更是一直低頭失聲痛哭,久久不願接受男友已逝的消息。
  • 左宗棠去世後,他的4個兒子什麼狀況?子孫後代裡出了不少名人
    曾國藩有3個兒子,其中長子早早夭折,次子曾紀澤和三子曾紀鴻,都因為曾國藩的官職爵位和朝中關係,不用參加考試,直接到朝中做了官。其中曾紀澤更是成為了一代著名的外交家。 李鴻章也有3個兒子,長子李經方是過繼來的,他在父親的幫助下,成為了出使各國的大臣,還兼任郵傳部左侍郎職位。
  •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父親環遊中國,未來還想環遊世界
    母親去世後兒子帶父親環遊中國,未來還想環遊世界 今年5月,36歲男子白宇的母親不幸因癌症去世,為治癒父親心中悲傷,他帶父親用150天環遊中國。
  • 父親人事檔案「不翼而飛」 兒子如何「破解」繼承難題?
    父親人事檔案「不翼而飛」 兒子如何「破解」繼承難題?金羊網  作者:董柳、王楠  2020-12-09 父親人事檔案「不翼而飛」,兒子因此繼承無門?近期,廣州市民林先生來到廣州公證處辦理繼承公證。
  • 會昌縣一名80後村幹部攜父親妻子共同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楊傑、記者歐豔芬報導:近日,贛州市會昌縣黃坊村一名80後村幹部李森林登記成為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而他的父親和妻子也受他的影響,一起加入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行列。李森林是黃坊村一名80後村幹部,也是會昌縣紅十字會的骨幹志願者。作為村幹部,他積極為群眾分憂解難,曾為一名需要用血的村民互助獻血,也經常關心照顧村裡的弱勢群體,用實際行動為村民做出表率;作為紅十字志願者,他認真負責的開展好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造血幹細胞、無償獻血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紅十字會業務工作的宣傳動員。  「愛心奉獻,宜早不宜遲。」李森林說。
  • 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癌症去世,遺體運往靈堂,告別式時間地點公布
    1月16日早晨7點半,趙忠祥的兒子趙方用趙忠祥的社交帳號告知大家父親在京因病過世的消息,享年78歲。並說明父親在2019年就感到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時癌症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的心情,父親一直在樂觀積極地配合治療。
  • 醫學院上解剖課時,「屍體」是從哪裡來的?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說起醫學,很多人都是抱著敬仰的態度的,因為在這一行想要做出點成績來,是要付出比常人多很多的精力,有時候甚至連膽識也是一條不低的門檻!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比如解剖。這個解剖可不是說的小兔子小老鼠的解剖,而是人體解剖。到這裡有些人不禁要問了,醫學院每年「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來的?醫學院上解剖課時,「屍體」是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