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在追求獨特,但當真正的獨特被我們所發現時,往往是不能被接受的。風靡印度的「牛糞餅」是當地一種關乎信仰的物品,售價可以達到一盒近30元。這種由牛糞和茅草混合而成的「餅」並不能食用,卻在亞馬遜經常被賣脫銷。巨大的認知差異令我們感到驚奇詫異,但即使難以理解,我們也應保持敬畏和尊重的態度。
牛是神聖的代表
印度是東南亞地區極具民族特色的一個國家,受宗教文化的影響,整個國度都給人一種奇特的感覺。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由於特定的地理環境以及人文活動等歷史因素,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社會行為。在印度,牛的地位極高,他們將牛信奉為是一種神聖純潔的代表。
印度獨特的「牛」文化令遊客們經常可以在街道和人行道中看到隨意走動的牛,是一個可以被稱之為牛的天堂的國度。印度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度,這裡的人有高低種姓之分,牛在印度的地位比底層人民還要高。為了保護牛,印度禁止食用牛肉和使用牛製品,在印度人眼中牛身上所有東西都是神聖的,甚至連牛的糞便也被視作聖潔的。
牛身上全是「寶」
因為印度獨特的牛文化,因而印度人都將牛視為神聖的存在,他們認為牛身上的一切都是好的。因為印度禁止食用牛肉和使用牛製品,所以一些商販們便在牛的身上打起了其他主意。有人將牛尿作為保健品四處售賣,看上去不可思議的行為居然得到了印度民眾們的一致追捧。
一位印度總理曾公開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活到80歲的年齡,就是得益於每日飲用牛尿。由於牛在印度是一種被神話了的形象,吹捧牛尿是一種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飲品非但不會受到質疑,反而能夠得到許多人的擁護。
除此之外,最令遊客們感到詫異的便是印度有名的「牛糞餅」,這種餅由牛糞和茅草製作而成,起初聽上去感到不可思議,牛糞怎麼能製成餅呢?其實牛糞餅並不是用來食用的,雖然將它稱之為餅,但其實在印度它的用途非常廣泛。
牛糞餅的用途多樣
印度是一個信仰極其濃重的國家,印度人通過用牛糞加甘草的方式將牛糞製作成牛糞餅通常是用來祈福的,他們將牛糞餅用作祭拜神靈的祭祀用品。印度有一個名為「Pongal」的祭拜節日,在這一天印度男性們會通過在街頭互相丟擲牛糞餅的方式來為自己祈福。由於在印度女性地位較低,他們不被允許參加這種活動,但可以在家裡通過燃燒牛糞的方式祈福。
對印度人來說,牛糞餅獨特的味道令他們感到親切和滿足。印度獨特的牛文化令印度人通常將牛糞視為富有和尊貴的象徵,印度的富貴人家通常會通過將牛糞餅貼在牆外來表示自身的尊貴,通常在牆外黏貼或懸掛的牛糞餅越多越能代表主人的地位和富有程度,這是印度富人們一種獨特的炫富方式。
其實印度人大多將牛糞餅作為燃料去烹煮物品,他們會用手直接去接觸牛糞,而眾所周知,印度人吃飯的方式是用手抓飯,他們通常在接觸了牛糞餅或直接用手拿食物吃。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國的許多遊客在明白了牛糞餅在印度的用途後,依然會說他們「吃」牛糞餅的原因。其實在印度確實有一些虔誠的信徒會食用牛糞餅,但他們僅佔少數。
網際網路炒作,牛糞餅遭搶購
在印度街頭,經常會有許多販賣牛糞餅的攤位,到了固定的祭祀節日,他們便能賺得一大筆。隨著網絡的發展,許多人會選擇通過旅遊等方式去探索和體驗不同國度的文化。這也令印度的牛糞餅走入了大眾視野,許多商人嗅到了商機開始利用牛糞餅大做文章。許多國家獨特的文化雖然令人難以理解,但在異國卻可以成為一個極富吸引力的賣點。
牛糞餅被放到了網際網路上之後,引發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在此後竟被炒作和追捧成了網紅產品。這款牛糞餅在亞馬遜一些地區和較著名的拍賣網站上銷售得非常好,一些商家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推出了許多符合大眾口味的牛糞餅產品,他們在牛糞餅中添加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核桃巧克力牛糞餅」、「咖喱牛糞餅」等等,一盒就能賣到30塊錢。
除此之外,許多美國人也非常喜歡和追捧「牛糞餅」,不過他們的「牛糞餅」是可以吃的,不過是將可以食用的食品命名為了「牛糞餅」,美國人口中的牛糞餅真名為鵝肝配麵包,由於鵝肝的顏色接近牛糞餅而許多商販們便將其宣傳為「牛糞餅」,在印度,這是一種街頭小吃,美國人的「牛糞餅」事實上是一種藉助印度文化炒作以增加銷量的方式。
尊重各國文化,敬畏每一種信仰
或許我們難以理解印度獨特的牛文化,也對他們追捧牛糞餅的行為感到困惑,但每一個國度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信仰,任何人都不能夠去肆意評價。對印度人來說,牛是他們的一種信仰,甚至可以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認知觀念。在網絡上,我們常常稱之為印度為開掛民族,許多所謂的黑暗料理都令人感到腦洞大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信仰的堅守令人感到震撼和動容。
印度許多獨特的習俗和傳統都不被人們所理解,為了信仰他們將牛糞餅視作神聖之物;因為信奉恆河為聖河,即使明知水質汙染嚴重依舊將其作為日常飲用水……在印度諸如此類出於信仰而發生的行為很多。
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印度人將信仰體現在日常行為,鑲嵌在思想,對信仰從一而終的態度令人肅然起敬。或許我們對這個國度的民眾們一些行為難以理解甚至無法接受,但我們仍要對他們的文化和信仰保持一份敬畏與尊重。尊重他人的信仰,是顯示自身修養的一種重要體現,對印度人的行為我們可以不理解,甚至可以不接受,但卻不可以不去尊重。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