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近日,菲律賓就南海問題小動作不斷。13日,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稱,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對菲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聽證會結束,「預計3個月內就其對該案是否具有管轄權做出裁決」。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表示,中國反對菲律賓提起和推進仲裁程序的任何做法。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絕不接受強加於中國的任何方案,絕不接受單方面訴諸第三方爭議解決辦法。另據路透社14日獨家報導,在公開起訴中國的同時,菲方最近正悄悄加固以「坐灘」形式非法竊佔仁愛礁16年之久的「馬德雷山號」軍艦。
據《菲律賓星報》14日報導,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有關南海仲裁案的聽證會13日結束。此次聽證會從7日起在海牙和平宮進行,主要解決海牙法院是否對此案擁有管轄權的問題。《菲律賓商報》14日報導稱,菲外交部表示,海牙法院預計需要3個月對管轄權問題做出裁決,這是一名美國法律顧問根據以往經驗估計出的時間。《菲律賓星報》稱,海牙法院允許菲律賓最遲在本月23日就在聽證會上提出的問題提交進一步書面說明。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同時表示,此次聽證會的記錄可供中國查看,中國可以在8月17日前向法院提交有關此案的書面評論,此舉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保案件各方都有機會表達意見」。
對於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宣布結束對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審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3日表示,菲律賓無視中國根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享有的合法權利,違背與中國多次確認的共識及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的承諾,中國對其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已多次闡明「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這一立場具有充分的國際法依據。華春瑩強調,中國是南海問題的受害者,但從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出發,保持了高度克制。中國敦促菲律賓儘快回到談判協商解決爭議的正確軌道上來。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研究員鬱志榮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海牙常設仲裁法院不太可能管轄菲律賓提出的所謂南海仲裁案,因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涉及島嶼主權歸屬的問題不適用於國際仲裁。而且,該仲裁法院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庭,做出的裁決並非法律判決,不具有強制性。即使仲裁庭經過未來一段時間的調查,認為菲律賓方面提出的材料有合理之處,所能做的也只是對涉事各方進行協調。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8月,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規定,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了將海洋劃界等爭端排除在強制解決程序之外的書面聲明。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海洋法專家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菲方所說的「90天定管轄權問題」沒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海牙法院相關規定的法律依據。如果海牙方面迫於某種政治壓力,決定管轄該仲裁案,3至6個月後可能會就此次聽證會辯論的某些細節進行調查,甚至發布結論,但中方完全可以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原則,菲方除了向國際媒體渲染所謂悲情,也沒什麼實際收穫。
除了仲裁案,路透社披露的一則有關南海的消息14日也引起廣泛關注——菲方自去年底開始修補在仁愛礁「坐灘」的軍艦。據報導,1999年5月,菲律賓「馬德雷山號」軍艦以「機械故障」為由擱淺在仁愛礁,並從此賴著不走,實際上非法佔領了仁愛礁。「馬德雷山號」前身是美國二戰期間的坦克登陸艦,長約100米,於1976年轉交給菲律賓海軍。如今的「馬德雷山號」已變成「鏽跡斑斑的廢鐵」,但一直有菲海軍士兵駐守。針對菲軍艦「坐灘」仁愛礁,中國外交部曾多次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拖走該艦。此外,中方派出執法船隻在仁愛礁附近巡邏。
為避免船艦解體,菲律賓海軍正使用木製漁船和其他小船,冒險避開在仁愛礁附近巡邏的中國海軍艦艇,向「馬德雷山號」運送水泥、鋼材、纜繩和焊接工具,進行船體和甲板加固工作。
一名菲律賓海軍軍官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中方一直等待軍艦解體,所以菲方正設法維修,「整個加固工作進展緩慢,但預計年底前可以完工」。另一名海軍軍官稱,由於天氣炎熱,菲方只能在夜間進行焊接工作。此外,菲方還在軍艦船殼內部打樁加固,使擱淺軍艦更加穩定。了解維修工作的一名菲將領對路透社表示,軍艦的船體和甲板已被加固,還裝上了空調。他說,菲方正改善駐守官兵的生活艙,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路透社稱,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對船艦修復工程拒絕回應,但他表示,這類工程沒有違反2002年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籤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路透社稱,「馬德雷山號」除了是軍事前哨,還是菲律賓海軍的現役軍艦。菲律賓軍方官員稱,也就是說,如果這艘軍艦遭到攻擊,菲律賓可以根據與美國籤署的安全協定要求其提供軍事援助。
另據法新社14日報導,谷歌日前將其地圖上的「黃巖島」中文標註移除,改為國際目前對其的「通用叫法」。此前,菲律賓民眾發起網上請願要求谷歌停止將該島礁標註為中文名字「黃巖島」,谷歌馬尼拉發表聲明稱,「升級的谷歌地圖已經解決這一問題」。【環球時報駐泰國特派記者俞懿春 曲翔宇 陳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