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南非的白人。
大家想必也都知道,在歐美國家,向來都是白人歧視黑人。但在南非,情況卻恰好相反,變成了黑人歧視白人。
1994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之後,曾經不可一世的白人因為在政治層面喪失了話語權,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儘管白人群體仍然佔據著南非經濟的主導地位,但除了少部分精英白人還能站在南非社會的金字塔上端,相當一部分的普通白人已經跌落在了塔底。這部分白人除了生活拮据、餐不飽腹之外,還要遭受黑人們的各種政策或者生活上的歧視。
有一份非官方的數據表明,南非的450萬白人中大約有45萬人生活拮据,且有將近10萬人生活在貧民窟之中。再加上南非的種族矛盾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各種針對白人農場主的犯罪層出不窮。其實這也好理解,只佔南非總人口8%的白人卻擁有著70%以上的土地,這不跟以前咱國內的大地主差不多麼?土地問題不解決,南非的種族矛盾能搞好就怪了。當然,即使是土地問題解決了,南非的種族矛盾問題也不一定搞得好。
總之,南非白人的日子是越過越悽慘。這固然值得同情,但同情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他們的祖輩們曾有多麼的囂張。
最先到達南非的白人其實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達伽馬於1498年繞過好望角,打開了歐洲直通印度和中國的新航道。不過葡萄牙人並沒有在此地多做停留,也沒有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直到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率先在好望角建立起一個補給站。補給站建好之後,公司從荷蘭國內招來一批職員在開普半島開辦農場,這些人基本上就是在南非定居的最早的一批白人了。後來的兩三百年間,因為歐洲各國的殖民地爭奪,你搶來我搶去的,南非的土地上又多了一些法國、英國以及德國人。這些人後來都留在了南非,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就成為了現在我們所說的南非原著白人。
補給站建好之後,隨著荷蘭在亞洲的猛烈殖民擴張,每年在補給站停靠的船隻越來越多,對各種肉類和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蔬菜還好,畢竟在海上不好保存,所以船隻上的船員基本只是在停靠的時候消費,但活羊等肉類產品就供不應求了。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居住在南非的土著民族有三個:桑人,科伊人,南班圖人。其中桑人和科伊人為黃褐色皮膚,南班圖人為黑色皮膚。除了桑人仍過著原始的狩獵生活外,科伊人以及南班圖人都是以畜牧為生,其中南班圖人還經營著農業。
最開始的時候荷蘭人送給當地的土著們一些菸葉,等土著人抽菸抽上了癮之後,就用菸葉和一些當地沒有的銅絲去和土著換取牲畜,收購一隻羊給土著55克左右的菸葉外加250克左右的銅絲,收購一頭牛給0.5公斤左右的菸葉。然後這些荷蘭人把牛羊賣給停靠在補給站的外船,轉手就能掙好幾倍的利潤,簡直比賣白粉還掙錢。
可貪婪的荷蘭人還嫌不夠掙錢。於是他們成立了一支「牲畜貿易遠徵隊」,攜帶著火槍,從開普敦出發,進入山區和草原,四處殺人放火、搶牲口、姦淫婦女,把各土著部落的成年男性殺死,婦女和兒童則抓回去做奴隸。在當時的白人眼中,當地的土著人被當成了牲口一樣對待。其所作所為,比當初的日本人在中國還要囂張跋扈。
這些自詡文明的「文明人」,野蠻起來的時候比真正的野蠻人還要野蠻。在長期的掠奪之下,南非的土著科伊人和桑人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牲畜,最終落得個滅族的下場,只在少數的有色人種中留下了自己的血脈後裔。
幾百年前,南非的白人祖輩們在南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幾百年後,祖輩們造的孽最終還是落到了自己的後輩身上。天道有輪迴,南非白人們今天的處境,其實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當然,從道理上來講,祖輩們犯的錯,沒理由讓後輩們承擔。可道理是道理,實際情況是實際情況。南非種族矛盾重重,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公,白人們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差,想要再次翻身,比登天還難。
不過話說回來,相比起白人當政時期南非其他種族的悲慘境地,如今的南非白人已經算是相當幸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