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力APP成為銀行業「顯學」。
《2019銀行業電子銀行場景營銷分析報告》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國有4066家商業銀行,其中90%以上具有獨立的APP。此外,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18家頭部銀行,6家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共開發了170多個應用程式,甚至中國銀行也有36個應用程式。
銀行業集體轉移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傳統的增長紅利渠道日益崩潰,APP已成為銀行迫切需要競爭的新大陸。但是,以上報告還提供了數據,銀行APP的開通率小於50%。有了APP之後,客戶獲取和實時客戶獲取已成為許多移動銀行應用程式的常見問題。
儘管銀行的APP戰爭很難打,但必須進行戰鬥。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應用程式試圖擺脫相對低頻金融場景的束縛,並盡力融入用戶日常生活的高頻場景中,以增加使用率並增強用戶粘性。
作為第一家真正發行信用卡的國內股份制銀行,中國廣發銀行就是典型的一家。最近,它的官方公告發布了「發現精彩5.0」版本,聲稱側重於消費生態,側重於旅行、購物和餐飲等領域。
廣發信用卡中心運營與發展總監張國樑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截至10月底,優秀的APP用戶已超過5000萬,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800萬。張國樑在5年的發現中領導了5次迭代。
「特別是對於信用卡,其主要競爭對手長期以來不僅是同業銀行,而且還必須適應競爭並在網際網路行業發揮作用。」 張國樑說:「在未來的兩到三年中,無論是在整個註冊用戶中還是在流量方面,我的目標都是將其翻一番。」
銀行APP的同質性越來越突出
張國良總結了此次升級要點:
在旅行方面,它將涵蓋旅行、計程車、公共汽車和地鐵以及車主生活四個主要領域。推出了慧途、龍騰旅行和攜程旅行網這三個主要旅行平臺,以及整合了首約汽車、神舟專用車和曹操旅行的綜合計程車叫車平臺。在餐飲方面,啟動了「約飯吧」,用戶與朋友進行約會以在線投票以選擇系統個性化和智能推薦的餐廳。同時,餐票業務也在在線商家銷售清單,餐票銷售清單和其他排名上,以便用戶在消費時可以參考它們。在購物方面,我們將在3C數字,家用電器,美容和個人護理等關鍵類別的基礎上,開發國內在線名人品牌產品,並擴展娛樂,健康和高端生活增值服務。廣發商城共有8000個合作品牌,比去年增長25%。此外,內容、金融服務和遊戲體驗等方面的升級。
由此,飯票、電影票、生活繳費、旅行、購物等都出現在此銀行應用程式上。如果您不故意提醒自己這是銀行應用程式,則可能會懷疑自己正在打開生活應用程式。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儘管每個應用程式都進行了迭代優化,但銀行應用程式的同質性變得越來越突出,產品的功能也越來越相同。 當每個人看起來都一樣時,應該如何體現差異? 在這方面,張國樑向記者介紹了廣發的兩個主要思想:
首先是在同一功能上尋求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務。張國樑著重提到了「車主模塊」,圍繞車主的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即APP中將引入試駕、購車、加油、保養服務,並提供汽車保險、代駕、汽車行駛等服務也將在未來推出。 在購車方面,用戶可以獲得優惠的分期貸款。 目前,廣汽蔚來、奇瑞、紅旗等品牌已經合作。此外,途虎養車還在APP開設了官方旗艦店。
其次,在整體功能方面,尋求更好的用戶體驗。張國樑著重提到「智能客服」的情況。據他說,諸如「一張卡的年費是多少」之類的模糊問題,客戶服務機器人目前能夠自主定位「這是什麼卡?這是什麼級別的卡?」 然後逐步引導客戶提出他們想問的問題。 通常,當客戶服務機器人遇到模糊問題時,它只能機械地回答:「我仍然不太了解您的問題。建議您更改提問方法。」
「這背後需要強大的技術能力。只有具有迭代功能和客戶分析功能,您才能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用戶看到的東西相同,但是客戶體驗卻大不相同。」張國樑說。
建立自己的私有域流量
在銀行APP的迭代中,直觀地展示了金融機構對生活場景和交通運營的理解。容易想到著名的未來主義者和銀行家布萊特. 金(Brett King)對Bank 4.0的定義:「銀行業務的效用和經驗將與實體商店完全分開,並基於實體商店擴展渠道。」
這幾乎與廣發F當前所做的完全相同。
但是布萊特的預測的後半部分是,銀行業務的效用和經驗將不再取決於特定的金融產品,而將直接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 例如,如果您告訴亞馬遜發言人要購買東西,則付款已完成; 冰箱一打開並且裡面沒有東西,它將立即通知商人已發貨。
根據這種理解,這幾乎已成為一種「肢解」的銀行。 銀行已經成為一種服務,而不是自己的。 帳戶消失,付款消失,貸款在外面,存款也在外面。
作為一名銀行家,張國良在營銷圈-私有域流量中提出了一個熱門詞彙。 所謂的私有域流量是基於流量池的概念。 流量池是指巨大的流量,例如淘寶,百度,微博等。只要預算足夠,就可以不斷獲得新用戶。 專用域流量是相對於它的,是指在任何時間和頻率下無需付費即可到達用戶的渠道。
張國樑說,在流量管理的壓力下,銀行應用選擇從外部購買流量來獲取客戶。但是,流量成本變得越來越昂貴,並且難以繼續依賴外部流量。在這種情況下,使自己的APP變得更大和更強特別重要。 APP已經成為銀行的主戰場,只有通過APP才能獲得自己場景的客戶,他們也有權操作場景。
公共領域的使用和私有領域的建立形成了銀行的流動策略。
在張國樑看來,這次強調的生態圈概念僅僅是為了形成自己的私有領域流量,即為整個行業提供深入而全面的服務。 當用戶難以在其他渠道獲得類似服務時,流量自然會傾斜。他說,在公共領域渠道中,他不會僅僅為了吸引流量而將銀行客戶變成「其他渠道的流」。
顯然,「解散」自己顯然是銀行不願意的選擇。 銀行希望與網際網路公司競爭,而不是被網際網路巨頭所咬。
「用戶需要集成的APP」
在升級的同時,發現精彩APP還與艾瑞諮詢共同發布了《2020年新白領消費行為研究報告》。根據這份報告的定義,新的白領階層是一個新的中產階級群體,年齡接近30歲,擁有房屋和汽車,月收入超過10000,並且月收入餘額為 11%。他們的日常消費約佔月收入的47%,集中在6,000-8,000元,抵押和汽車貸款約佔月收入的42%,集中在3500-6,000元。
通過針對年輕人的消費報告,我們也許能夠找到未來銀行應用程式(尤其是信用卡應用程式)的幾個開發方向。
首先,銀行APP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功能? 答案必須是。該報告指出:「新中產階級中有72.9%的人更喜歡使用集成的應用程式,最有望集成的服務類型是日常生活的基本服務,有關食品,飲料和娛樂的信息以及產品推薦信息。」
它還以支付寶為例,基於原始的「高頻」支付場景,在平臺上添加了「低頻」場景,例如生活,購物,飲食,飲酒和娛樂,並提高了用戶粘性。 因此,該報告建議信用卡APP在「高頻」金融場景的基礎上引入生活和購物生態,以吸引用戶在該場景中使用信用卡。
該報告的一個細節是,「在疫情期間,在尋找優先選擇餐廳的工具時,信用卡應用程式已經比美團更高。」
此外,報告中提到的另一個細節也非常值得關注。70%的新白領工人每天消費的近一半將通過信用卡支付。「有71.4%的新白領使用信用卡,僅次於支付寶華北(80.2%)。在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中,信用卡使用與日常消費的平均比例為46.9%。」
對於信用卡行業,此數字及其背後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積極因素。
回顧網際網路金融的整個發展過程,支付幾乎是行業發展的邏輯起點。以螞蟻集團為例,作為整個業務模型的起點,行動支付不可動搖。這是幾乎所有螞蟻集團業務的入口,也是市場給予其高估值的基礎。
隨著網上小額貸款新法規的逐步實施,網際網路巨頭和信用卡在信貸業務的未來將幾乎被吸引到同一起跑線上,機會將重返銀行。
溫馨提示:信用卡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