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 茶旅融合的綠色實驗

2020-12-18 鳳凰網

原標題:天柱山:茶旅融合的綠色實驗

2015年,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將迎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期評估。以惠民富民、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為宗旨,天柱山是如何利用地質條件,發展茶經濟,帶動公園居民就業致富增收的?面對休閒旅遊風生水起之勢,天柱山將走出一條怎樣的茶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美麗茶鄉「催生劑」

陽春三月,小雨初晴,煦暖的春陽灑滿山山嶺嶺,山谷間雲蒸霧繞,天柱山顯得格外的清新亮麗。茶香氤氳中,茶歌聲清翠嘹亮。遠遠望去,茶葉基地青翠欲滴,一派生機。

在遊客眼裡,天柱山不僅有「峰雄、石奇、洞幽、水秀」的地質景觀,有「安徽之源、禪宗之地、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的豐富文化積澱,而且,星羅棋布的茶葉基地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2011年,天柱山晉級「世界地質公園」,聯合國專家稱天柱山坐擁「世界上最美的花崗巖景觀」和優良的產業發展環境。皖江文化研究學者鄭炎貴認為:「21億年的地質變遷,不僅造就了天柱山外在之美,也孕育出獨特的內質,良好的地質環境為茶葉種植和綠色經濟發展贏得先機。」

茶葉種植與茶的品質取決於生長環境。天柱山所在地潛山縣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大別山霍潛最高峰多枝尖至天柱峰一線構成天柱山主脈,多為中山和低山。由於天柱山地區處於北緯30度附近,長年雲霧籠罩,林蔭掩蔽,其土壤、光照、溫度、溼度均適宜茶葉生長。早在古代,當地先民就利用這種優勢,廣泛種茶,潛山因此成了久負盛名的茶鄉。   

經多方查證史料,該縣種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二世紀以前。唐朝,天柱茶就馳名全國,並載於我國第一部茶葉百科全書《茶經》。宋代,被英國李約瑟博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的《夢溪筆談》一書將天柱山茶列為4種國寶級名茶之列。清代,天柱茶成為朝廷貢茶。

不僅如此,種茶業的繁榮也讓茶文化卓然而興,與茶經濟發展互促互進。採訪中發現,春天的茶園生機盎然,採茶歌聲和黃梅小調在山山水水間飄蕩不息。

鄭炎貴認為:茶的平靜不激,內斂澄清,與古代哲學思想相契合,加上天柱山地處江淮交通要衝,文人際會,使得天柱山茶內涵獨特,並衍生出茶詩、茶聯、茶歌、茶戲、茶舞等文化現象。

「黃梅戲的前身是採茶戲,源於皖鄂一帶的採茶調,現在的天柱山茶歌具有一定的戲劇性俗文學因素。」鄭炎貴補充說。

茶產業——百姓致富「錢袋子」

共享發展成果,惠及民生是地質公園發展的最終目的。立足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長期以來,該縣在謀求天柱山地質公園發展的同時,利用資源優勢,鎖定特色農業產業,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綠色發展之路。

早在2009年,該縣縣委縣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若干意見》,成立茶葉、瓜蔞、油茶、食用菌、畜禽、蠶桑六大特色產業指揮部,從基地發展、龍頭企業培育和品牌建設等方面著力扶持產業發展。2012年初,該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旅遊興縣、生態立縣」的戰略目標,加大天柱山地質公園發展力度,加速文化項目建設,同時,在產業鏈延伸上做文章,將居民共享發展成果落到實處,具體的做法就是鼓勵引導和扶持當地村鎮發展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嚴把公園企業準入關,加速旅遊與三產的融合。

近幾年,公園各鄉鎮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優勢板塊,大力發展茶葉、油茶等,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量湧現,區域經濟得以提速發展。潛山縣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百強縣」、「全省綠化模範縣」、「全國油茶基地建設重點縣」。

出身農家的蔣澤豔從良好的地質環境和天柱山旺盛的旅遊人氣中發現了商機,他立足公園茶種植環境,成立恨水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並領銜成立玉佛香茶業專業合作社,公司以資產資金入股,帶動土地入股的有106戶農戶。目前,建設基地2000畝,已成林200畝,年產茶萬餘斤,出售茶苗500萬株。

蔣澤豔介紹,合作社為當地中老年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全年採茶用工120餘人,採茶人均收入5000元。育苗基地日用工100多人,年工資支出150萬元。合作社形成了「拳頭效應」,帶動了當地閒置勞動力就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三留」問題。

該縣餘灣村村民王雲青,已經72歲高齡,每逢採茶季,都來茶場摘茶,一天能掙百餘元,最高一天收入268元,並不比青壯年勞力掙得少。王雲青自豪地告訴筆者,她現在不用伸手向兒女要錢,自己也能養活自己。

「小」茶葉種出「大」民生,茶葉鼓起了百姓的「錢袋子」。該縣農委統計數據顯示:全縣現有茶園面積10.8萬畝、無性系良種4.1萬畝,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年產茶葉2500多噸,累計帶動2.6萬農戶、12萬茶農。全縣茶葉年收益4億元,人均茶葉收入由2009年的680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2500元。

2011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伊布拉希姆•庫姆在驗收天柱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時對天柱山茶產業發展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天柱山地質公園成功之處不僅僅展現了建設成果的豐碩和美妙,還展現了人文與環境、農民與地質公園的緊密聯繫,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天柱山公園發展中得到了貫徹和落實。

茶鄉遊——地質旅遊「升級版」

「天柱山擁有東方最美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全球矚目的超高壓變質帶、亞洲珍稀的脊椎動物化石、豐富多彩的動植物、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澱,洋殼開閉、陸殼誕生、海陸轉換、高山隆起、峽谷縱越的神奇演化史有跡可尋。」談及地質旅遊資源,天柱山地質公園辦公室主任餘國盛做出這樣的描述。

資源稟賦贏得了旅遊人氣。2014年,天柱山主景區實現接待遊客105萬人次。鄉村遊也捷報頻傳,該縣旅遊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縣鄉村遊遊客達175.15萬人次。

天柱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盧育平坦言:目前天柱山仍局限於山嶽觀光和鄉村遊,地質科考科普遊比重很小。要想將地質旅遊專線推向市場,還需要有一個過程。

「如何利用地質公園這一寓教於遊的陣地,從人與自然和諧角度,做好地質旅遊與三次產業聯動,加大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旅遊產品整合力度,引導遊客更多的了解天柱山,認識地球,增強保護地球的意識。」餘國盛認為,茶與地質存在了諸多內在聯繫,天柱山地質公園獨特的地質環境為茶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茶旅融合將是延伸天柱山地質旅遊內涵和旅遊產業鏈的一次破冰之舉,在散客遊為主的旅遊大趨勢下,休閒、觀光、修學、體驗型的地質旅遊產品需求呼聲日隆。  

目前,天柱山地質公園、縣旅遊局、農委、旅行社多方聯合,謀劃茶文化旅遊線路調研、考察踩線和編排工作,並準備做出初步市場嘗試。

該線路包含了地質觀光、古生物化石考察、人文古蹟、鄉村生態、農業觀光及茶園採茶、制茶、品茶和茶藝活動內容,相對於現有的天柱山旅遊產品,茶鄉遊更加突出遊客參與性、體驗性與互動性。

盧育平認為,茶文化旅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天柱山旅遊線路單一的短板,但編排時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旅遊大環境,並建議從茶園觀光、休閒度假和文化體驗三個方面做茶文化旅遊文章。盧育平預測,茶文化體驗之旅將增加天柱山旅遊的吸引力。

此前,天柱山臥龍生態農業園曾做出嘗試,該園充分利用拋荒田,發展農產品種植、禽類養殖,在此基礎上,發展茶園480畝,實現觀賞、採摘、製作、休閒四位一體的休閒旅遊模式。去年9月,獲長三角鄉村旅遊博覽會推薦休閒農業景點,全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

無獨有偶。恨水茶業發展有限公司以節為媒,至今已連續三年舉辦採茶節,安慶新百百貨公司員工每年都會前來開展茶文化體驗活動。

據悉,天柱山地質公園境內鄉鎮遍布茶葉基地,每年採茶季,都會迎來遊客,但由於旅遊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薄弱,遊客涉及面窄,仍處於起步階段。

該縣農委副主任汪頓來介紹,近幾年的茶葉基地建設已兼顧茶旅融合,標示標牌、環衛設施、綜合服務中心、小品建設及配套設施與基地建設並舉,實行「兩條腿」走路,力促茶與旅遊互促雙贏。

汪頓來表示,農委已順應天柱山客源市場需求,為將茶文化旅遊打造成天柱山地質旅遊「升級版」付出了行動,通過舉辦活動,以節為媒,促銷推廣,開展公益活動,深入社區傳播茶文化知識,利用茶葉展銷會,擴大茶文化旅遊產品的社會影響。

相關焦點

  • 值得去的地方: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
    能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的,其地質特色一定有異於別處的地方,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安徽潛山縣的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地質公園於2005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內,地處揚子、華北板塊接合部位,是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記錄了兩大板塊俯衝、碰撞的演化過程。
  • 安徽省石材協會考察天柱山地質公園
    受《安徽石材》大型誌書顧問,資深地質專家吳維平教授之邀,2020年8月21日,安徽石材協會會長王欣、監事長馬啟時、《安徽石材》主編查健參觀了天柱山國家地質博物館,並實地考察了天柱山地質公園花崗巖斷層、肌理及分布。天柱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安徽省潛山市境內,西北襟連大別山,東南瀕臨長江,面積413.14km2。
  • 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隱藏著一個人工湖
    實際上這只是安徽眾多旅遊景點中比較出名的三個,作為一個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的大省,安徽的景點眾多,每一處景點都獨具魅力,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天柱山。天柱山與黃山和九華山一起並稱為安徽三大名山,別稱為皖山,和安徽的簡稱「皖」是同一個,是大別山山脈東段的延申,地質地貌豐富,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花崗巖地貌,我國5A級景區之一,世界地質公園。
  • 走進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穿越時空去了解天柱山的「前世今生」
    說起天柱山,人們總會被它一系列耀眼的光環所震撼,它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同時也是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專家稱其為「東方最美的世界花崗巖景觀」,文學家形容其為「山峰叢林」、「石頭宮殿」。可是我們都知道,光環之下必定隱含著豐富的信息量,時刻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去了解,去解讀未知。下面跟小編一起走進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穿越時空,去了解天柱山的「前世今生」。
  • 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觀天柱山的前世今生
    從李白到王宗賢,從王宗賢到餘秋雨的《寂寞天柱山》,我們曾多少次在淡淡墨香的紙上穿越到絕美的天柱山;亦曾多少次痴迷於天柱山的美景,想要實地去品一品仙境天柱山。為了一賞天柱山,也為了去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一看天柱山的前世今生,值此清明好時節,我與妹妹便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出發的那日,恰好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絮絮白雲縹緲於藍天之中,似一個個棉花糖在空中跳動著。
  •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居世界第一 地質與文化融合發展
    張恣寬攝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共計39處 居世界第一一座地質公園 一部地球歷史中國是世界上地質遺蹟資源豐富、分布地域廣闊、種類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擁有著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其中,地質公園這種地質資源記錄了地球滄海桑田的變遷,見證了中國地質遺蹟的保護與發展
  • 鏡頭|探尋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地質科學意義、獨特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引人入勝的地質景觀,寓教於遊的科學內涵,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讓人流連忘返的社會風俗,成為這些世界地質公園的共同特徵。可可託海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公園以典型的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床和礦山遺址、獨特的阿爾泰山型花崗巖地貌、富蘊地震遺蹟和額爾齊斯河
  • 硬核實力派的天柱山地質公園,了解一下?
    再三對比,我們選擇去安慶的天柱山地質公園散個心、放個風、蹦躂蹦躂。  安全第一,我們首選人流量相對不太大的景點;但出行就不能委屈自個兒,去的地方必須是妥妥的硬核實力景區。怎麼樣?跟我了解一下,看姐的眼光給不給力?
  • 紀檢人鏡頭:探尋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地質科學意義、獨特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引人入勝的地質景觀,寓教於遊的科學內涵,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讓人流連忘返的社會風俗,成為這些世界地質公園的共同特徵。可可託海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公園以典型的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床和礦山遺址
  • 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在福安廉村開幕!
    10月20日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溪潭鎮廉村燈光璀璨、樂曲悠揚,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在這裡隆重開幕。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吳賢德、福建省林業局總工程師王梅松、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寧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金敏、寧德市政協主席蘭斯琦、福安市委書記葉其發共同按動本屆文化旅遊節啟動按鈕,寧德市委副書記、市長梁偉新主持開幕式。
  • 它就是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境內,因其主峰天柱峰似「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是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
  • 天柱山:世界最美的花崗巖景觀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柱山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內,總面積413.14平方公裡,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20億年的地質變遷,讓天柱山擁有世界最美的花崗巖景觀,世界最大的超高壓變質帶,被科學界稱為一大奇觀、「地球秘密的揭露者」。在此發現了50多種古新世紀中晚期古脊椎化石,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最重要的古新世脊椎動物化石產地。
  • 茶旅融合 共促振興 第三屆中國茶旅大會暨宜昌宜紅茶推介會舉行
    11月3日,2020第三屆中國茶旅大會暨宜昌宜紅茶推介會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漁洋關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名行業專家學者、茶旅行業代表、茶商代表齊聚土家茶鄉,聚焦中國茶旅產業發展,共同感受五峰作為「世界茶旅之鄉」的獨特魅力。
  • 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舉行
    10月20日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安市溪潭鎮廉村燈光璀璨、樂曲悠揚,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在這裡隆重開幕。開幕式上還舉行了交旗儀式,明年第十一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將在福鼎舉行。本屆文化旅遊節在人文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福安市舉辦,以「清新福建·綠色寧德·全家福安」為主題,由開幕式、「一縣一館」巡館、旅遊演藝節目首演、閩東民俗非遺文化展示展演、特色美食小吃品鑑、文化旅遊產品展銷、寧德文化旅遊招商推介會、寧德世界地質公園踩線活動、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推介會、2020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研討會以及前期的短視頻挑戰賽等12項子活動組成。
  • 江西發展茶旅融合的現狀與建議
    摘要:充分深入挖掘、整理和開發富有江西特色茶文化,提出深度融合茶旅資源發展路徑;積極推進茶 旅遊與其他文化相結合的手段,提出全面提升江西茶旅融合的對策。關鍵詞:茶旅融合 茶旅遊 江西 現代農業發展到新的階段,必定走向與其他產業深層次結合發展。
  • 【春節自駕遊】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南山竹海、天目湖自駕遊(2.13--2.17)
    在祖國的名山大川中,大別山餘脈的天柱山,以藏在深閨人未識和常規旅遊團隊的線路少有問津而納入我們的視線。這次我們青睞1000公裡的天柱山、南山竹海深度遊作為2021年春節的自駕首選。第一天,煙臺-安慶(或潛山)。高速1030公裡。含晚餐。
  • 信陽版「詩與遠方」:茶旅融合發展,建成南灣湖百裡茶廊,打造中國茶文化生態公園!
    茶旅一體化,是推進茶產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為實現目標,信陽市將成立市茶旅融合發展領導小組,並將完善政策支持,完善財政投入政策,積極探索現代茶旅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強化金融機構對茶旅融合發展的支持作用。鼓勵引導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投向示範點建設。採取PPP、BOT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茶旅資源開發。
  • 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將於20日至22日舉行
    臺海網10月16日訊 據閩東日報報導 10月15日,記者從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將於10月20日至22日在福安市舉辦,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
  • 天柱山民宿 讓你在天柱山有個家
    天柱山,安徽三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潛山市境內,國家5A級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以石奇、洞幽、萬畝竹海、高山平湖而著稱。
  • 中國有39個「世界地質」公園,這個省就有3個,其一是黃山
    但是世界地質公園的頭銜卻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審核標準要求更高,一旦獲得世界地質公園的頭銜,就相當於排進了世界排行榜,截止到今年4月,世界地質公園僅有140家,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可見很多國家都沒有世界地質公園。不過中國卻令很多外國友人羨慕,中國總共有34個省,卻有39個世界地質公園,可見中國的實力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