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9月6日消息 (記者宋鵬超)據報導,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近日表示,美國打算在9月和10月與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舉行「四國聯盟」安全夥伴高級別會談,以加強防務夥伴關係。那麼,美國為什麼不斷拉攏日印澳組建聯盟?美國要建成所謂「四國聯盟」的企圖能得逞嗎?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滕建群為您做分析點評。
羅伯特·奧布萊恩(新華社)
據報導,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美國政府分別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報告》,正式將「印太戰略」升級為國家戰略。軍事觀察員滕建群認為,美國意圖通過「四國聯盟」遏制中國,同時加強對日印澳三國的控制,從而為美國的印太戰略服務。
滕建群:美國的目的,第一是利用同盟這種形式,來與中國相抗衡,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第二是想要加強對這些國家的控制。表面上看是安全合作,其實這種合作如果真像美國官員所言,肯定是具有同盟式的,這樣的同盟只有美國是盟主,服從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整個戰略需要。我們都知道聯盟戰略是冷戰期間,美國在全球稱霸或者是實現自己地緣政治的重要支柱,有了這些盟國的支撐,就可以把自己的觸角伸到世界各地。
所以從目前來看,美國重提所謂的「四國防務合作」,是為他自己的國家對外戰略服務的。
美國副國務卿史蒂芬·比根日前出席美印戰略夥伴論壇時表示,美國政府將暫時保留在太平洋組建「新北約」的想法。他說,「這種正式聯盟只有在其他國家像美國一樣堅定的情況下才會發生」。軍事觀察員滕建群分析,當前美日印澳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由於缺乏共同價值觀,彼此相互利用,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滕建群:日本在安倍執政這幾年當中,確實有自身的訴求,要修改和平憲法,要國防正常化。日本也知道美國不點頭便很難實現自己這種訴求,所以採取了一種比較謙卑的態度,甚至不斷地向川普政府輸送一些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利益。但是在訴求已經不再成為安倍或者日本主要的來往方向的時候,他現在也在發生政策的調整,事實上這都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係。從印度角度來說,他長期奉行不結盟政策,如果真的要結盟的話,等於完全把印度置於美國的統治或者控制之下。這個顯然是日本、印度等國不願意答應的具體問題。澳大利亞同樣也會從自己國家,自己的對外政策以及安全防務政策出發作出選擇。
冷戰結束以後,由於沒有共同的威脅,沒有共同的價值觀,那麼要拉起一個新的所謂的「小北約」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各個國家有自身的利益,要形成一個共同對付某一個集團、某一個國家的這種軍事同盟,顯然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
軍事觀察員滕建群認為,美國組建「四國聯盟」將使印太地區局勢複雜化,印太地區國家從自身利益考慮不會輕易選擇站在美國一邊,而中國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也將進一步消解美國帶來的挑戰。
滕建群:比如像東南亞的地區國家,其實也在察言觀色,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也不會選邊站。對於這些國家而言,最好的外交政策或者安全政策,就是在兩個大國之間保持等距離的外交,或者是保持平衡的安全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從影響來說,肯定會進一步複雜地區國家的關係。特別是美國希望把這些國家拉到自己的戰隊當中,跟中國相抗衡,這必然會給中國的外部環境,特別在西太平洋地區,在南亞地區,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我相信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壯大,隨著中國睦鄰友好外交不斷地向前延展,肯定會不斷地消化這些挑戰。目前來看,美國想拉這些國家站在與中國對立一面的企圖,應該說只是一種設計,只是一種設想,不可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