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眼中,海霸王國際集團總裁莊榮德的名字,遠不及他旗下的「海霸王火鍋餃」和「甲天下湯圓」來得響亮。這位「臺灣餐飲巨頭」,一直低調迴避著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目光。在「粵臺經濟貿易技術交流會」即將召開之際,莊榮德神採奕奕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侃侃而談中,記者領略到了一位成功企業家的自信,感受到了一個充滿社會責任感的臺商對創業地發展的滿腔熱情,也認識到了一名豪爽生意人深蘊於心的仁義與愛心。
企業家的「霸氣」:我拿汕頭人的嘴巴當「試驗」
1994年,一直追求著「臺灣王牌、兩岸分享」美好理想的莊榮德,把他在臺灣的冷凍食品基地,搬到了汕頭市,開始了他進入大陸市場的第一步。
當時,許多人都非常不解:祖國大陸的市場廣闊無邊,莊榮德為什麼不選擇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而把海霸王集團在大陸投資的第一站設在南海之濱的汕頭呢?
事實上,莊榮德精準的「生意眼」瞅準的正是汕頭絕佳的商業地理位置———汕頭地處閩粵交界、與臺灣高雄港近點直航僅有180海裡,一旦海峽兩岸實現「三通」,在汕的一家工廠就能「管」住廣東、福建和臺灣三省。如果像其他公司一樣把總部設置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要運產品回去臺灣銷售,走水路可能要走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但在汕頭,往返汕臺也就一天時間,別人還在運輸的途中,他的產品早就賣完了。
此外,莊榮德還有一番盤算。當時不少人想不通,潮汕人特別講究吃得新鮮,海霸王選擇在汕頭生產冷凍食品,怎麼可能讓消費者接受?但莊榮德卻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潮汕人的嘴巴很「刁」,吃東西很厲害,如果他生產出來的冷凍食品,能夠做到連潮汕人都認可,那麼,他的食品銷往全國其他地方,也一定能夠被接受。
「潮汕人不吃冷凍食品,我偏要在這裡生產冷凍食品,我就是要拿汕頭人的嘴巴當『試驗』!」這位「輸都要拼到贏」的企業家骨子裡的霸氣表露無遺。
實踐再一次證明了莊榮德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市場洞察力。「海霸王」在汕頭辦廠的第一年營業額便達到1億多元人民幣。不僅大部分潮汕人吃過他的湯圓和火鍋餃,企業也由此在大陸站穩了腳,並得以不斷發展。
企業家的信心:汕頭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
來汕創業13年,莊榮德與汕頭結下了不解之緣。汕頭不僅是海霸王集團在大陸投資的第一站,也是海霸王集團冷凍食品的內地生產總部。13年來,莊榮德不斷追加在汕頭的投資,為推動汕頭本地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近期,海霸王集團又將加大在汕頭投資力度,擬斥資8億人民幣對該集團在汕樟路和東廈路的用地進行建設。
莊榮德向記者詳細描繪了未來發展的藍圖———汕樟路的用地將建設倉儲量約5萬噸的冷庫,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冷凍食品、水產品批發市場及相關配套設施,通過對各個零散小型冷庫和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整合,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打造粵東最大冷藏物流基地;東廈路用地將把原來的保齡球館改造成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商貿城,吸引世界知名企業來汕頭投資,為汕頭招商引資盡綿薄之力。
「汕頭是全中國我最喜歡的地方。市委、市政府非常關心我們這些在汕的臺商,我也十分看好汕頭的投資前景。我現在是錢來、人來、心也來,不僅自己來,一個兒子兩個孫子也一起來。我就不相信,自己會幹不成功,汕頭會發展不起來!」莊榮德再一次展露他那不容置疑的自信和霸氣。
企業家的愛心:奔波汕臺為患病學生尋找骨髓源
作為一名「冷凍食品王」,莊榮德更多地是讓人看到他在商業方面超人的智慧和過人的膽識,但事實上,他還是一名非常熱心、有愛心的人。幾年前,他多次奔波汕臺之間,為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姚文健尋找合適骨髓的感人故事,便是他高尚人格最有力的證明。
2001年,汕頭某中專學生姚文健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需合適的骨髓進行移植,而當時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就是臺灣的慈濟骨髓庫。為了挽救這位花季少年的生命,獲知信息的莊榮德和他的太太,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了尋找骨髓源的行列中來。他們辛苦奔波兩個月,終於找到了與姚文健匹配的骨髓。然而,捐髓者卻臨陣變卦。莊榮德夫婦立即趕赴臺灣耐心勸說,最終說服捐獻者無償捐獻骨髓。誰知,平地又起風波。由於對汕頭醫療技術不信任,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的李政道博士不同意捐獻骨髓給汕頭。莊榮德再次奔赴臺灣,與李政道博士當面商議。經過莊榮德的牽線搭橋,李政道博士了解到了汕頭市的醫療水平,最終同意把骨髓捐獻到汕頭。此後,莊榮德又著手安排很多後勤接待方面的工作。當他聽說姚文健的醫療費用不夠時,立刻慷慨解囊,一次就捐贈給姚文健15萬元人民幣。
正是在莊榮德和其他人的大力幫助下,姚文健得以成功地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回首這段往事,莊榮德無限感慨:「我們有辦法救人家一命,花多少錢都值得。錢有時候就是在人家需要的時候,才顯示出它的價值。」記者劉婉萍
來源:《汕頭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