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玫瑰谷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帶農民走「共富路」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9月26日下午,由南海網主辦的「百城百網海南深呼吸」——2014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採訪團記者、編輯們來到花的海洋——三亞市亞龍灣玫瑰谷,網媒記者被一朵朵嬌豔欲滴的玫瑰和爭芳鬥豔的月季深深的吸引,置身花海中,感受玫瑰谷發展生態休閒觀光集一體的現代高效農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所取得的成果。

  適宜氣候+先進技術=香飄全國

  9月入秋,北國的花草有些已經泛黃,就像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黃綠相間的外衣。而在三亞市亞龍灣玫瑰谷內是一片片盛開爛漫的玫瑰花,奼紫嫣紅。

  亞龍灣玫瑰谷項目於2009年6月由上海蘭德公司啟動建設,規劃總面積2755畝,目前已種植玫瑰2000畝,2000多種玫瑰在這裡靜靜綻放。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寒冷,無法種植玫瑰,玫瑰多依賴進口,成本過高。2008年,三亞熱帶玫瑰的種植成功,有力彌補了國內冬季玫瑰市場的缺口。

  「真是太漂亮了,將來,我想和愛人來玫瑰谷拍婚紗照。」華聲在線媒拓經理高甜甜在玫瑰的海洋裡開心地說。

  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6月份至今,玫瑰谷景區每天平均接待遊客2200多人。人氣爆棚,玫瑰谷還對景區內的鮮花進行加工,切割、拔刺、包裝,經過加工的玫瑰花主要通過航運銷往上海、北京等地的市場,供不應求。

  玫瑰谷還與三亞蘭德國際玫瑰谷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提供新鮮玫瑰花,由該公司進行研發,生產出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香料、玫瑰養生產品、玫瑰酒、玫瑰食品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華龍網主管王梅說,這是她第一次看到如此大面積的玫瑰,而且還是在秋冬季。

  農業旅遊+特色模式=共同致富

  「通過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將傳統農業和旅遊業相結合,我們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的轉型。」三亞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副總經理李永才說,目前主要發展鄉村旅遊,收入以門票、玫瑰花衍生品銷售、婚紗攝影為主,效益可觀。

  產業的發展最終是要反哺百姓。玫瑰谷堅持「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公司發揮技術和銷售渠道優勢,通過玫瑰工廠化育苗,與農民合作社和農戶緊密合作,帶領農民共走致富路。

  「以前我就只是種地,每年收入大概才五、六千塊。」三亞玫瑰谷的博後村村民李大姐說,她現在進入玫瑰谷主要從事玫瑰花加工,每個月按時領工資,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擔心所種的農作物病蟲害及銷路等問題,現在一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

  博後村的村民原本每年1000元/畝的土地產值不僅可以增長至每年3300元/畝的地租收入,一家兩口若在景區內就業,年收入有望達到6萬元。目前已解決當地農民288人就業問題,其中260人為40-60歲的農村婦女。

  玫瑰谷現已種植的2000畝玫瑰中,分布在三亞市吉陽鎮、海棠灣鎮、育才鎮、天涯鎮的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1000畝。

  農民合作社每畝種植玫瑰2500株,年產鮮切花約4萬支/畝,按均價0.8元/支計,年收入3.2萬元/畝。除掉相關成本,年純收入超過2萬元/畝。

  據了解,公司統一提供種苗;為合作社和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公司定期派技術員和玫瑰農業110人員到合作社進行病蟲害預警、防治技術培訓,及時解決農戶種植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產出的玫瑰鮮切花統一使用「玫瑰谷」商標;發往上海蘭德花卉有限公司實行統一銷售。

  「統一種苗、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散種植的經營模式,讓合作社和農民最大程度避免了風險。」李永才說。

  玫瑰名片+婚慶基地=風情小鎮

  玫瑰,代表著美麗、代表著浪漫、更代表著愛。2013年7月18日開始,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將作為旅遊景區正式接待廣大遊客,完成從種植業到休閒旅遊業的重大轉型,成為三亞城市的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玫瑰谷與三亞市推廣婚慶產業緊密結合,從婚紗攝影基地著手,把園區逐步打造成為三亞婚慶文化的重要基地,使玫瑰谷成為三亞城市浪漫形象的代言人。

  作為全國冬天有玫瑰的玫瑰谷,還將增加種植食用玫瑰花茶200畝,加大玫瑰產品研發,滿足市場需求。將打造一個以玫瑰文化為主題,玫瑰產業為支撐,浪漫風情度假為特色,打造從玫瑰種植、休閒農業、玫瑰衍伸產品產業鏈到玫瑰風情小鎮。

  三亞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玫瑰谷將傳統特色農業與現代旅遊業有效串連,形成產業帶,促進農民增收,豐富三亞旅遊產品,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穩步發展。(南海網記者 高鵬 符玲)

相關焦點

  • 咱們這5年| 三亞玫瑰谷帶動周邊農民種植玫瑰發展產業
    {咱們這5年}  三亞玫瑰谷帶動周邊農民種植玫瑰、發展產業  菜農變花農 民房變民宿  -海南日報記者林詩婷  正值4月,田野生機勃勃。在三亞市亞龍灣國際玫瑰谷的花田內,各色玫瑰花開得嬌豔,玫瑰谷園林部副經理蘇吉麗正帶領著數十名花農熱火朝天地翻鬆土壤。
  • 人民日報:三亞玫瑰谷 老鄉大步奔小康
    在海南三亞亞龍灣玫瑰谷遊客中心,記者遇見進屋躲雨的銷售人員蘇平蘭。  亞龍灣玫瑰谷景區坐落在原本默默無聞的黎族村莊——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蘇平蘭就是博後村人,結婚後到廣東雷州種水稻和甘蔗,「勉強夠生活」,幾年前一家四口搬回海南老家。  恰逢三亞蘭德玫瑰谷發展有限公司籌建,想租下博後村的土地種植玫瑰,每畝年租金2500元。
  • 回訪習近平視察海南——三亞玫瑰谷:鹽鹼地開出玫瑰花
    9月,三亞這座熱帶濱海城市依然炎熱。一場大雨過後,三亞亞龍灣玫瑰谷景區鮮花更加嬌豔了。遊客們沿著玫瑰谷中的「親民大道」漫步,在講解員的解說下感受習近平總書記對百姓的關心。  玫瑰谷景區坐落於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2013年4月9日,是博後村人記憶猶新的特殊日子。
  • 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即將上演「2021三亞花田喜樂會」
    三亞是極具熱帶海濱風情的國際旅遊城市,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2月12日至26日,「2021三亞花田喜樂會」將在亞龍灣國際玫瑰谷景區火熱開啟。除主角玫瑰外,玫瑰谷內的百日草、格桑花、千日紅、醉蝶花、硫華菊、向日葵等花卉競相開放,匯聚成萬紫千紅的繽紛花海,春暖花開的美好景象將在「花田喜樂會」上得到完美呈現。
  • 三亞亞龍灣國際玫瑰谷——亞洲規模最大的玫瑰谷!
    三亞亞龍灣國際玫瑰谷位於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內,佔地面積2755畝。該景區是一個以「美麗、浪漫、愛」為主題,以農田、水庫、山林的原生態為主體,以玫瑰花為載體,集玫瑰種植、旅遊休閒度假、玫瑰衍伸產品加工、玫瑰文化展示於一體的亞洲規模最大的玫瑰谷。
  • 生態溫室的多樣性成為發展農業觀光的有利基礎
    觀賞溫室觀光溫室,或稱為「休閒溫室」、「旅遊溫室」、「觀賞溫室」、「鄉村旅遊溫室」等不同概念,是一種以農業溫室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旅遊業, 生態溫室的多樣性成為發展農業觀光的有利基礎旅遊溫室觀光農業始於二戰後的歐美國家,之後在日本、臺灣等地充分發展並日趨成熟。
  • 全球第一座眾籌愛情地標成功落戶三亞玫瑰谷
    原標題:全球第一座眾籌愛情地標成功落戶三亞玫瑰谷 全球第一座眾籌愛情地標奠基  人民網海南視窗三亞3月14日電 3月14日,世界首座眾籌愛情地標落戶三亞亞龍灣國際玫瑰谷。白色情人節當天,這塊承載了全國27萬多人情感的「愛牆」在三亞亞龍灣玫瑰谷舉行奠基儀式,愛牆也成為國內旅遊界首個眾籌成功的項目。周大生聯合全國十家都市類媒體選出的來自北京、杭州、南京、武漢等10個城市的10對情侶見證「愛牆」奠基,浪漫定格。
  • 論觀光農業的發展及其創新意義
    內容提要:觀光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託,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結合的一種高效農業,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遊客參加農事活動融為一體。觀光農業的興起展示了生態旅遊農業之路,突破了傳統農業的掠奪式生產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有利於提高農業比較利益,有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推進和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農業觀光越來越火,富的會是農民嗎?專家的分析,農民說很靠譜!
    導語:農業觀光越來越火,富的會是農民嗎?專家的分析,農民說很靠譜!大家都知道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農村的「青山綠水」就是咱農民的「金山銀山」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觀光農業也越來越火,尤其是城市裡的人也越來越喜歡來農村觀光旅遊。
  • 海南省三亞市亞龍灣玫瑰谷:玫瑰花映照下的好日子
    光明日報記者 王曉櫻  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海南三亞亞龍灣玫瑰谷內遊人絡繹不絕。來自瀋陽的張先生和家人在景區「親民大道」上邊走邊跟記者說:「雖然現在不是花期,玫瑰花有點少,但追尋著總書記的腳步到這走走看看,收穫還是挺大的!」  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的玫瑰谷調研,和當地農民聊生產,話增收,留下那句溫暖億萬農民心窩的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生態溫室大棚對觀光農業的影響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生態溫室大棚涉及農林牧副漁各個行業,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溫室觀光農業項目,已基本形成了傳統觀光農業、都市科技型觀光農業、度假型觀光農業共同發展的格局。生態溫室大棚但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投資商和經營者只注重觀光農業的經濟效益,而不注重其生態效益,不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 中國農業觀光旅遊發展趨勢
    中國農業觀光旅遊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觀光農業作為新興的行業,吸引各地各種企業紛紛涉入。農業旅遊自2002年開始起步,已在全國各大城市發展了十多年,發展非常迅速。如蘭州。蘭州是全國農業旅遊重要的發源地。因此,必須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旅遊方面創新創新,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如從農牧產品銷售方面轉型,開發以旅遊為主的農業旅遊業種類。如大棚蔬菜,果園及特色農產品銷售等。在產品研發方面全方位進行現代農業的知識傳播。如溫室大棚種植,秸稈處理,果樹養殖等工程,都要追求細化精化,致力於全方位解決農業養殖問題。
  • 什麼是觀光旅遊型生態農業模式,發展前景如何?
    鑑於人們這一需求,觀光旅遊型生態農業模式孕育而生。觀光旅遊型生態農業模式是一種新的園林形式,主要有可塑性、實用性、季節局限性、可持續發展性等特點。各地依照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自然地理優勢,規劃出不同形式的生態觀光農場,讓人們可以放下疲憊的身心,全方位的感受自然田園氣息。
  • 觀光農業組CP,蘇州觀光休閒農業有看頭
    農業和觀光休閒這對CP的聯合就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一種新穎的發展方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觀光休閒農業的發展勢頭日益增進。蘇州市的觀光休閒農業也在不斷豐富蘇州人民的生活,帶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成為蘇州市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個亮點。
  • 三亞玫瑰谷的玫瑰產品讓網媒記者「眼花繚亂」
    三亞玫瑰谷的玫瑰產品讓網媒記者「眼花繚亂」 2014-09-26 22:43:50>責任編輯:程濤   9月26日下午,由南海網主辦的「百城百網海南深呼吸」——2014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採訪團記者、編輯們來到三亞市亞龍灣玫瑰谷
  • 什麼是觀光生態農業模式?觀光生態農業模式還具有這幾種特點!
    °可持續發展性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生態環保與生物、食品安全的重要,而生態觀光農業的興起與發展也成為當今農業發展的熱點之一。集觀光、休閒、娛樂、科教、環保和經濟於一體的生態觀光農業很好的諧調了各方面的關係,它所具有的生態效益是近年來專家及學者研究全球生態環境所追求的最終結果,是城市居民嚮往的自然王國的縮影,因此,它的發展必然會受到社會的支持與認可。
  • 為什麼生態旅遊觀光型農業,是未來最好最長遠的農業
    上一次我提到的中國未來哪個行業最好最長久,這毫無疑問當然是農業。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就好像人身體裡的血管,一個人身體裡血管不流通,這個人也活不了,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農業物資不流通,這個國家也撐不了多久,人很快被餓死。
  • 白山市渾江區老亮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項目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閒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入閒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遊,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鬆自己。於是,農業與旅遊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拓展了農業發展的新空間,開闢了旅遊業發展的新領域。
  • 遂寧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五大現代農業園區成為遂寧市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區、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不斷引領遂寧現代農業發展。 五大農業園區建設3年多來,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各個園區湧現出了怎樣的發展新氣象?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並曬出遂寧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成就。 遂寧如何走出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新路,實現省委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小康」的發展要求?
  • 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推動休閒觀光農業發展
    浙江在線08月02日訊省政府昨天召開全省休閒觀光農業現場會,要求各地理清思路,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積極拓展農業功能,服務城市,以農為本,農旅結合致富農民,弘揚農耕文化,推動休閒觀光農業又好又快發展。副省長茅臨生講話。  經過10年的發展,我省休閒觀光農業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