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相國寺,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花和尚魯智,大相國寺和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中對開封大相國寺的描寫,以及草莽英雄魯智深在此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密不可分。今天的大相國寺內還有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雕塑,許多遊客都會在這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像前拍照,似乎魯智深是大相國寺的第一符號。
而不被很多人注意的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同樣講了大相國寺的起源傳說。
大相國寺起源傳說
《西遊記》第九回至第十一回寫了唐太宗魂遊地府的故事。故事中唐太宗在陰間幸遇在陽間曾任小官、現任陰間判官的崔珏,崔判悄悄為太宗加20年陽壽。在送太宗回陽間途經奈何橋時,遇見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的鬼魂及太宗兄弟、玄武門之變的冤鬼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崔判斡旋下,借相良存在陰間的一庫金銀,打發了冤鬼,太宗得以脫身。還陽後,太宗在開封找到了相良,但相良不相信自己在陰間積存這麼多金錢,堅持不受太宗還金。唐太宗無奈,便以相良名義,用這筆金錢在開封建了一座寺院,就是大相國寺。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也從此開始。
老實說,這段故事與《西遊記》本身關係不大,大相國寺的來歷在故事中更是顯得有些牽強。考慮到《西遊記》最早的版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來源開封的周王府,側面反映的大相國寺的興盛和影響。
皇家寺院 名傳千載
據《如夢錄》記載,相國寺寺址相傳為戰國時期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
北齊天寶六年(公元555年)創建建國寺,後遭兵災而告荒廢。
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僧慧雲在此重建寺院。公元712年,唐睿宗因感夢,詔「建國寺」為「相國寺」。唐代,開封為汴州治所,素稱天下要衝、水陸都會。那時的相國寺十分繁盛,建築宏偉壯麗,排雲閣通高30丈(約合100米),可謂古代摩天大殿。寺有「相藍十絕」名譽海外,分別是:大殿內彌勒聖容,光照天地;睿宗御書「相國寺」匾額;彩畫家王溫重裝聖容、金粉肉色及三門下善神一對;佛殿內吳道子畫文殊、維摩像;供奉李秀刻佛殿幛日九間;玄宗時令匠人邊思順修建排雲寶閣;石抱玉畫護國除災患變相;政道畫的天王像;環師畫梵王帝釋及東廊幛日內畫,《法華經》二十八品功德變相;僧人智儼畫《三乘因果入道位次圖》。
北宋時期,宋太祖把從廬山東林寺運回的500個銅羅漢像放到大相國寺。宋太宗晚年對大相國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後佔地達540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1000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寺院內壁畫比唐代更豐富多彩,大多是宋朝名家高手之作,宋時最有名的畫家高益、燕文貴、孫夢卿、石恪、高文進、雀白、李濟元等都到這裡作過畫。高麗國(朝鮮)曾派使臣金良鑑、崔思訓於1074年、1076年兩次帶畫工數人摹寫相國寺壁畫回國。
位於繁華之地 寺內萬姓交易
不同於其他古剎,大相國寺由於位置適中,不遠便是是東京城內的重要碼頭,因而成了繁華的民間交易和遊樂場所。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三中專門有「相國寺內萬姓交易」一節。在宋代,大相國寺的四周地界比現在要大得多。
大相國寺每月有五次廟會,寺內商賈多達萬人,還有雜技、戲劇表演,說書、賣藝等民間藝術活動眾多。當時人們用「金碧輝映,雲霞失容」形容相國寺。尤其是元宵節,大相國寺更是熱鬧非凡,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月上東山,多彩絢爛的燈展使大相國寺徹夜燈火輝煌,遠遠望去,宛如仙境,人們通宵達旦觀燈。寺內夏日可納涼,冬季可賞雪。
正是因為如此背景,所以《水滸傳》中魯智深照看菜園為何有那麼多偷菜潑皮,林衝陪妻子逛街偶遇魯智深的情節。
甚至新中國成立後,大相國寺仍然是開封市交易集市的主要場所,只不過是交易地點從寺內挪到了寺院大門西側一帶。
天災人禍 幾經滄桑生生不息
「開封城,城摞城,城下埋著六座城」,大相國寺在1400多年間一次次被淹被毀,一次次重修重建.
金元時期,戰亂頻繁,大相國寺歸於冷清。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對大相國寺多次重修,大相國寺再度興盛。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4年)曾一度將大相國寺改名為崇法禪寺,明末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三打開封,攻守雙方決黃河,開封被淹,積水深達三丈餘,城中男女百萬,得出者僅萬人而已,大相國寺全部建築變成一片廢墟。
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在原址的基礎上再次重建,規模遠遜於唐宋。清時,大相國寺重新興旺,僅常住和尚就有300多人。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黃河再次決堤,滾滾洪流直撲開封城下,水面幾乎與城牆持平,5座城門緊閉,後來南門被水衝入,開封城內水深丈餘,寺中建築又遭到嚴重損毀。
民國初年(公元1912~公元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馮玉祥驅散僧人,將大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相國寺方丈敘惠和尚已不知流落何方,生死不明。1949年後,大相國寺又得以重修、恢復。
1983年底日本國京都相國寺訪華代表團專程赴開封大相國寺尋根朝聖。日本京都相國寺是日本佛教徒受中國開封大相國寺的影響而修建的,在日本佛教界廣有影響,為日本「五大本山」之一.但相國寺早非佛教場所,無僧人住持,日本代表大失所望,時已90多歲高齡的陪同人員淨嚴法師深受刺激,四處奔走呼號,1992年4月,大相國寺終於歸還佛教。
大相國寺現狀及未來展望
如今的大相國寺,整體建築保持著清代風格,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藏經樓和大雄寶殿重簷歇山,層層鬥拱相迭,覆蓋著黃綠琉璃瓦。大殿與月臺周圍有白石欄杆相圍。八角琉璃殿於中央高高聳起,四週遊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持鈴鐸。
殿內置大相國寺鎮寺之寶千手千眼觀音木雕像,重約2000公斤,全身貼金,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隻大手及扇狀小手三至四層,每隻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計一千零四十八隻眼,為觀音菩薩三十二變相之一。據說這尊菩薩像是清朝乾隆年間一位民間工匠傾注一生,於28歲時開工,用了整整58年時間,在一棵銀杏樹上雕刻而成,被譽為古代木雕藝術的傑作。
鐘鼓二樓的鐘樓內存有清朝時高約4米的巨鍾,重萬餘斤,每逢金秋時節,寺滿黃花,院溢芬香,霜鍾叩擊,聲震八方。
「大相國寺天下雄,天梯飄渺凌虛空;三千歌吹燈火上,五百纓縵煙雲中。」恢復大相國寺昔日繁華,已經被開封市政府提上日程,曾經的汴梁八景「資聖薰風」已經重建,大相國寺獨秀傳承至今的梵樂也在不斷的搶救性挖掘和完善。以大相國寺為龍頭,以北宋大運河為主脈,大相國寺片區改造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期待大相國寺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更美好的展現世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