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布信用「紅黑榜」)
全面推廣上海自貿區可複製經驗,成都的改革之路走了多遠?12月10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傅勇林介紹,目前在國務院提出的35項改革事項中,投資、貿易、金融、海關、檢驗檢疫等領域29項改革事項已完成27項,剩下的金融2項改革將繼續推進。另由地方政府借鑑推廣的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信息共享和綜合執法制度等6項改革事項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力爭用1至2年時間在全國率先完成。成都還在全國首創開展第三方評估,改革創新成效明顯。
貿易通關更便利「據海關方面統計,改革後通關時間平均縮短70%以上。英特爾公司大連、成都工廠單票貨物整體通關時間減少6小時,運輸時間縮短至1天;採用「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的貨物通關時間縮短到20—40分鐘。」傅勇林介紹,截至2015年11月,共推廣了「保稅貨物區間結轉」「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8項簡化通關措施。特殊物品衛生檢疫審批時間由法定20個工作日縮短至1—3天,低風險特殊產品審批單有效期從3個月延長至12個月。今年以來,共監管出入境特殊物品281批次,籤發原產地證書16582份,為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4484.87萬美元;開展全球維修機電產品1萬多批、300多萬臺;共計10萬餘瓶的酒類商品採用「進口貨物預檢驗制度」進入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發布信用「紅黑榜」
「失信者在成都,一處違規將處處受限。」成都市發改委財政金融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市2016年6月底前,將建立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配套完成與信用信息、信用產品使用有關的系列制度;「成都信用網」全新上線運行,依法向社會發布信用新聞、信用公告、「紅黑榜」和企業經營異常名錄,與銀行、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轉讓、稅務等數據鏈正在打通。如果企業滿3年未報送年報將列入「黑名單」,其法人代表、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法人代表、負責人。在辦理出國籤證、培訓等業務時也將受限。
華西都市報記者賴芳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