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 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廟宇

2020-12-17 瑞視覺

黃大仙祠,在中國有兩個,分別是廣州黃大仙祠和香港黃大仙祠,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歡迎關注【瑞視覺】百家號,王子瑞每天為您奉獻獨特視角的新聞紀實影像大餐!歡迎提供新聞紀實拍攝線索和稿件。)

黃大仙祠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最著名的廟宇之一。享負盛名,無人不曉,香火鼎盛,每年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爭頭柱香。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經過幾十年的悉心經營,整個殿堂金碧輝煌,建築雄偉。

整個廟宇佔地18,000多平方米,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建於1945,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

據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

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

在20世紀初,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最初,他 在灣仔開壇闡教,奉拜赤松仙子。

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山下的龍翔道建祠。後來,信眾漸多,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港九著名廟宇之一。

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尤其靈驗。每年,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柱香」,成為一年一度的城中農曆賀歲佳話。

黃大仙祠據明朝萬曆年間的《金華府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是浙江金華蘭溪人,東晉年間(公元328年)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他8歲牧羊於浙江金華赤松山上;15歲上山牧羊時遇道士善卜。

善卜見初平有異相,就帶他到金華赤松山修煉了40年,最後得道成仙。因此,黃大仙以「赤松子」為別號。

後來,其兄黃初起去尋找他。兄弟相見,初起問:「羊在哪?」初平大聲地叱之:「羊起!」滿山坡的白石立刻變成了羊。

廣州黃大仙祠大門對聯「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記載了黃大仙成仙的傳奇故事。而復建的這座廟祠中,黃大仙殿門前所掛的也同樣是這麼一副對聯。

道教是多神教,在眾多的神當中,黃大仙是相當出名的。當年黃大仙雲遊四海,治病救人,濟世扶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仙道,其功德家喻戶曉,受到廣大民眾的擁戴,紛紛立祠來尊奉他。

在1921年前,黃大仙廟原設於廣州的。廣州的黃大仙廟已有百年歷史,只因當時廣州的政局非常複雜。當時廣州由陳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說要破除迷信,便拆去廟宇築馬路,或拆廟賣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機霸佔房產。

當時很多廟宇遭殃。 黃大仙廟在軍閥借破除迷信之名,而刮地為實的時代裡,自然也受到影響,但幸得香港紳商李亦梅、譚傑生、梁仁庵、郭述亭、張殿臣、陳桂石和唐麗泉等,把黃大仙寶像接來香港,安奉在嗇色園內,才使黃大仙寶像才得以保存。

1915年,道侶梁仁庵、梁鈞轉父子,從廣東西樵山普廣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

原先在灣仔供奉,1921年,大仙乩示,到竹園吉地,建「嗇色園」至今。

相關焦點

  • 坐落於香港的特色建築廟宇-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 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建於1921年,主祭東晉道教仙人黃初平,相傳「有求必應」。同時也供奉儒、佛兩教如孔子、觀音等,三教融合頗具特色。黃大仙祠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建築雄偉金碧輝煌,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題詩,黃大仙祠被香港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也是香港第一家獲批舉辦道教婚禮的廟宇。
  •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香港香火旺的寺廟之一,風格頗具特色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建於1921年,主祭東晉道教仙人黃初平,相傳「有求必應」。同時也供奉儒、佛兩教如孔子、觀音等,三教融合頗具特色。黃大仙祠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建築雄偉金碧輝煌,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題詩,黃大仙祠被香港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也是香港第一家獲批舉辦道教婚禮的廟宇。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市民都要來此爭頭香,拜祭以香燭、鮮花、紙燈、清水、生果五種物品為主。祠廟入口處,有很多售賣香燭生果的攤子,香燭20港元一束,生果10港元多個。
  • 香港黃大仙祠: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
    香港黃大仙祠始建於1921年,又名嗇色園,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黃大仙大殿內供黃大仙畫像。
  • 我在香港的回憶-4 寶蓮寺 黃大仙祠之遊
       黃大仙祠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最著名的廟宇。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我雖多次去港,但一直未去遊覽過.這次總算一賭其仙容.        黃大仙祠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最著名的廟宇。
  • 香港嗇色園舉行一百周年紀慶倒數啟動禮 見證黃大仙祠百載裡程 掀開精彩活動序幕
    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創立於1921年,明年是創立一百周年。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黃智華,嗇色園董事會主席馬澤華,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道長以及各董事會副主席,百周年籌委會委員擔任啟動禮嘉賓,一起迎接成立百周年的重要時刻。
  • 兩個人兩萬裡--香港黃大仙廟
    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嗇色園是香港一個非牟利慈善團體,為香港黃大仙祠的管理機構。嗇色園除了供奉黃大仙外,也奉儒、釋、道三教,更是首間獲香港政府授權舉行道教儀式婚禮以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祠廟。
  • 不忘勸善初心 承傳普濟精神——黃大仙嗇色園百周年紀慶開幕典禮舉行
    日前,香港嗇色園舉行了「嗇色園百周年紀慶開幕典禮」,慶祝踏入100年這個標誌性的裡程碑,也為即將舉行的連串百周年慶祝活動揭開序幕。
  • 探訪黃大仙祠鼎盛香火背後的寧靜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者嗇色園黃大仙祠,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乃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所以後人建祠供奉之。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許多善信都前往黃大仙祠,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求神庇佑。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師寶誕,所有黃大仙的弟子、嘉賓都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場面熱鬧。下次去香港若能碰上這個日子,真得要看看。此外,黃大仙祠還是香港第一家獲特區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如果能再看到道教婚禮的過程就真是運氣了!
  • 來香港旅遊必打卡的幾個地方,其中一個就是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是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廟宇供奉的黃大仙,據說有求必應,祠內還有其他富中國傳統色彩的建築如三聖堂、大殿及從心苑等。旁設有小公園,設計得宜,精巧玲瓏,頗具園林景色。旁側的九龍壁,是仿照北京故宮而制。
  • 黃大仙,香港最著名的廟宇
    於是黃大仙祠成為了香港最著名的廟宇,香火旺得無法形容,每天都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朝拜,以黃大仙命名的黃大仙區還成為香港十八區之一。,1915年,道士梁仁庵、梁鈞轉父子,從廣東西樵山普廣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去到香港,最初在香港灣仔供奉,1921年,來到現在的地方建嗇色園至今,所以黃大仙祠又叫做嗇色園。
  • 大年初一香港黃大仙祠人山人海
    新華網香港2月3日電(記者茆雷磊)2月3日,農曆大年初一,香港大名鼎鼎的道教廟宇黃大仙祠人山人海。不可勝計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在神像前上香許願。廟門外的大屏幕反覆播放著園方的祝福吉言:「恭祝吉星拱照我國、市民大眾豐衣足食」。實際上,大量善信早在大年三十(2日)的子時時分(即23時),就已湧入黃大仙祠等候「上頭香」。
  • 香港黃大仙祠——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
    位於九龍區黃大仙地鐵站旁。始建於1921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黃大仙(赤松子)是中國道教神話故事中的一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的神仙,據祠內《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公元328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地區蘭谿市,15歲開始學道,40年後修煉成仙。
  • 香港遊記:黃大仙祠
    車子,即將啟動時,也許停得有些久了,一騎摩託車的交警,透過車窗,催促師傅開走,也難怪,香港地方太小,路面較窄,為保交通順暢,只能辛苦這些來回巡邏的交警了。由於語言問題,一路無話,我只好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飛馳而過的建築物,直到來到位於九龍區黃大仙竹園村二號上村旁的黃大仙祠。
  • 香港嗇色園 港人的精神寄託之所!
    嗇色園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北部高樓廣廈之間。 嗇色園的「嗇色」二字源自道教的教義。「嗇」解作少貴、慳吝的意思,而「色」則是指所好之物或有欲之類。這兩個字有省思慮、寡情的意義,即是含有尊人、悟道、修真的意思。另一方面,嗇色園的壇號為普宜壇。
  • 中國道教協會祝賀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創建一百周年
    今年是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創建一百周年。逢此喜事,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特為嗇色園黃大仙祠百年紀念特刊寫序,表達祝賀,盛讚功績。
  • 走遍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沒拜黃大仙等於沒來香港
    香港黃大仙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嗇色園是香港一個非牟利慈善團體,為香港黃大仙祠的管理機構。嗇色園除了供奉黃大仙外,也奉儒、釋、道三教,更是首間獲香港政府授權舉行道教儀式婚禮以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祠廟。
  • 99年來首次,黃大仙祠除夕夜「封園」...
    據悉,黃大仙被視為道教神仙,原名黃初平,於公元328年在中國浙江省金華縣蘭谿市出生,15歲開始學道。由於他曾隱居在赤松山修煉,故稱「赤松仙子」。黃大仙祠是香港著名廟宇或道觀之一,於1921年落成,崇奉儒、釋、道三教,黃大仙祠內最具特色的是其「五形」建築布局,祠中的飛鸞臺、經堂、玉液池、盂香亭及照壁,各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 香火最旺的香港廟宇,建築古典華麗,黃大仙相傳「有求必應」
    黃大仙祠,在中國有兩個,分別是廣州黃大仙祠和香港黃大仙祠,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是廣州宗教聖地之一。乘坐地鐵觀塘線至黃大仙站,B2或B3出口,向東步行約3分鐘即到,香港人是很信這些的。
  • 去香港黃大仙祠,別忘了這幾件事哦
    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據說進去時用手摸摸左邊神獸,出來摸摸右邊神獸,能保平安,帶來好運普濟雕梁畫棟的建築,連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廟宇主要借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祗黃大仙,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信男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