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會讓澳洲沙漠變綠洲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實際上需要從澳大利亞沙漠的成因、澳大利亞的水資源分布以及澳大利亞的人口現狀等全要素展開分析。
澳大利亞沙漠
澳大利亞沙漠位於澳大利亞的中西部,是僅次於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利比亞沙漠之後的全球第四大沙漠,共有大沙沙漠、維多利亞沙漠、吉布森沙漠、辛普森沙漠這四部分組成,總面積約為155萬平方公裡(23.25億畝),佔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5以上。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雖然四面環海且也是世界上唯一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但是整體而言澳大利亞的氣候還是相當乾燥的,除了東部(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溼潤氣候)、東南(溫帶海洋氣候、地中海式氣候)以及西南(地中海式氣候)降雨相對較多以外,其餘部分主要為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荒漠、半荒漠面積高達340萬平方公裡,澳大利亞也因此成為全球七大洲中乾旱面積比例最大的一個。
人們常用「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首斷句詩來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然而澳大利亞雖四面環海卻形成了東西、南北自然景觀迥異的現象,靠海卻得不到所謂的「雨露均沾」。
澳大利亞荒漠、半荒漠廣布的成因
其實關於澳大利亞不同的氣候的成因主要與所處的地形地勢、緯度、洋流以及海岸線和國土東西寬南北窄的特性等有著直接的關係,具體分析如下。
1、從地形上來看,大分水嶺(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斯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緊鄰東部太平洋沿岸,直接阻擋了東南信風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向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深入,使得多雨區僅局限於東部太平洋沿岸,而中西部降雨稀少。
2、從地勢上來看,大分水嶺以西的絕大部分區域地勢相對平坦,起不到抬升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
3、從緯度位置來看,南回歸線恰好橫貫澳大利亞正中部,由於大部分區域終年受副高的控制,氣流以下沉為主不僅降雨稀少,而且處於副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較高蒸發旺盛,因此在南回歸線穿過的澳大利亞內陸及西部地區對稱分布著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4、從洋流來看,澳大利亞東部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具有增溫增溼的作用,而西部則是西澳大利亞寒流流經,有降溫減溼作用,在此影響之下澳大利亞沙漠甚至與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一樣直達西海岸。
5、澳大利亞國土輪廓相對完整,沒有較大的海灣深入,同時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寬、南北窄,相對擴大了南回歸線高壓帶在澳大利亞的控制範圍。
修運河能否沙漠變綠洲?
關於將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引流到沙漠改造成綠洲這類話題,無論是埃及的「新河谷計劃」,還是我國的「藏水北調」、「海水西調」等之前已經討論過很多,如果籠統的說不行可能會打擊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又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最主要的有沒有必要實施,畢竟人定勝天、勞民傷財的事不能幹。
但要說到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是不可能將其內陸和西部廣闊的沙漠改造成綠洲的,原因如下:
1、上文中講到,澳大利亞大路東西寬、南北相對較窄,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很明顯是不可能有效的影響到呈東西對稱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而且即便是在沙漠的中間修南北走向的運河,也會因為澳大利亞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離陸風,也會出現運河兩岸不同的自然現象。
2、澳大利亞主要的降雨集中在大分水嶺以東的太平洋沿海區域,而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降水稀少,沒有充足的淡水源難倒盲目的挖一條連接帝汶海至大澳大利亞灣的海水輸送通道?
3、澳大利亞沙漠面積高達155萬平方公裡,是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近5倍和我國八大沙漠的近3倍,且是自然環境下形成的,主要表現為降雨稀少、蒸發旺盛,很顯然澳大利亞西部沒有充足的水資源來支撐「沙漠改綠洲」這樣的計劃。
澳大利亞當前有必要改造綠洲嗎?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當今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其國土總面積約為769.2萬平方公裡,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人口約為2544萬略比我國的上海市人口(2423.78萬人,)要多,但二者的人口密度卻相差不止一星半點。
上海市的區域面積為6340.5平方平方公裡,人口密度約為3823人/平方公裡,而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僅3.31人/平方公裡,二者相差1155倍。很顯然,根據澳大利亞是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實際,當前是不需要興建如此浩大的工程,畢竟澳大利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廣人稀的國家。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