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龍山東皇廟,448年歷史的文物瑰寶

2020-09-04 古藺同鄉會

各位小夥伴,環保達人,旅遊大使趙中國同志又和大家見面嘍。

小編經常會接到小夥伴的留言:「趙中國老師怎麼這麼厲害,拍到那麼多好看的古藺風景「」我今天碰到趙中國老師了,可惜沒拍到合照「」趙中國老師可不可以到我們村去拍拍?「......等等。

很多人都是看著這一期,期待下一期【走遍古藺】

小編挺頭疼的,要是哪天古藺的美景給趙中國同志拍完了,那該怎麼辦呢?


本期我們將跟隨趙中國同志去古藺縣龍山鎮的東皇廟。


東皇廟始建於明朝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是古藺縣境內保留較好的唯一明代建築,被瀘州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皇廟建成後,經清代的乾隆、道光、光緒年間,多次擴建修整,始成今日之格局。整座建築佔地62961平方米,坐西向東,分三個部分呈品字型分布。立體分正殿、戲樓、鐘鼓樓組成。(測量中,發現整座建築各個部位的尺寸都為奇數,奇數在人卦中代表乾,乾為陽、為天、為君、為父,象徵元、享、利、貞四德。

正殿為懸山式,三柱穿鬥梁,架面關28.1米,垂帶踏道,兩側滾龍抱柱。正、側門均為拱形頂;戲樓為石木結構,歌山式三柱空逗梁架,面闊14.5米,進深9.3米,通高10.41米鍾、鼓二樓為木結構,重簷六柱六角攢尖式,平面呈正方形,邊長2.1米,三層樓閣,通高14.5米,六翹角用鐵鏈與剎頂相連,利頂為寶塔式。廟門為拱型頂門,高2.63米,寬1.71米,上有「東皇廟」楷書石匾,兩側有石柱陰刻「凜凜英風朝歌不眠精忠業,揚揚意氣蜀境承貽盛澤新」對聯。廟內各殿均以色彩繪製,戲樓裙邊均為精美人物戰場、花草圖案,鏤空浮雕組成。

各殿泥、木神像,均為金身塗就,神採各異,栩栩如生。整座殿堂氣宇昂揚、色彩絢麗、畫棟雕梁、金碧輝煌。外觀紅牆綠瓦、周圍古樹參天,特別是鍾、鼓二樓剎頂直刺雲天,巍然聳立。據當地老人講,解放前,這裡的廟會十分熱鬧,善男信女不遠百裡來此上香者甚眾,廟內香火終日不斷。每當早、晚,鐘鼓齊鳴,與街尾的「萬壽宮」遙相呼應,令人肅然起敬。

東皇廟,雄踞於鎮龍山街市頂端,街房次櫛比,依次向下延伸,至下街口的萬壽宮。遠眺鎮龍山,蜿如一條巨龍躺臥於一面坡上,東皇廟為龍頭昂首仰天,街房為披甲龍身,依次傾斜面而下,萬壽宮宮壓後為龍尾,故有鎮龍山之名。

解放後,缺乏管理。文化大革命中,殿內裝飾遭受嚴重破壞。70年代為電影放映場地。90年代,旅居於臺灣的劉貢才(靜林)先生返家探親,聯繫探親的部分臺灣人士捐資,當地熱心人士大力贊助,進行總體維修,現外觀已基本恢復原貌,殿內裝飾尚待完善。

小編在編輯本篇文章前,詢問了很多龍山當地的朋友,向他們調查關於東皇廟的相關信息。

但非常可惜,沒有一位朋友,對東皇廟有所了解,都沒法說出關於東皇廟的歷史沿革和建築風格。這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

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築,應該保護和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它,保護它。古藺境內老建築已不多了,特別是這種近500年歷史的老建築......

我一直在思索,如果萬壽宮還在,東皇廟和萬壽宮,或許真的可以成就龍山成為一個旅遊勝地,會為古藺成為旅遊縣添上光輝的一筆!


圖片:趙中國

文字:部分來源於張應修《東皇廟》(付自強提供)

相關焦點

  • 古藺文藝/2017第四期(二)
    鎮龍山有古蹟東皇廟,據記載建於明嘉靖五十年(1571年),按先聚人而後建廟的一般規律,鎮龍山成街建鎮的歷史已經五百年左右。鎮龍山古時系夜郎屬地,長期以來漢、苗、彝等多民族雜居。在赤水河兩岸的古夜郎屬地,舊時「東皇廟」甚多,現貴州的習水縣城,老地名直接叫「東皇」,而在中原地區,卻根本看不到「東皇廟」的影子,這中間有著沉澱千年的歷史根源:查考「東皇」的由來方知,「東皇太乙」是屈原《九歌》中的最高天神,在屈原的詩歌中,人們祭祀東皇,場面宏大儀式隆重至極。
  • 劉代銀、徐德松等古藺同鄉人關於「八齡橋」文物保護的建議
    ,傳承家鄉的悠久歷史文明,我們幾位來自古藺的社會各界人士,就 「八齡橋」 文物保護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八齡橋」又稱為「水邊橋」,位於古藺縣境內九溪河中遊的一個幽深的峽谷——龍門峽谷 (
  • 泉州龍山曾氏家廟歷代興廢重建修葺事記
    使閩地得以安定,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繁榮時期,為閩域的蓬勃發展立下巨大功勳,後來受封為開閩侯(以延世公像蟒袍為據)。更為龍山曾氏家族興旺發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延世公卒於後唐五代莊宗同光元年癸未(923年),將其神主進入原宅廳堂龕中。而後幾代神主均附之,曰:祖厝(祖廳)。
  • 國內龍母第一廟,被譽為「嶺南古建築中的瑰寶」,就在廣西梧州
    廣西以其特有的民族風情和文物古蹟使得很多人對這裡心馳嚮往,其中以自然風光著稱的桂林,更是遊客不斷的地方,「桂林山水甲天下」也成為了當地的一個名片。除此以外,廣西也擁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古鎮和古寺廟,這些建築的存在充分反映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其中有一座古寺廟就被稱為 「龍的傳人」,名為龍母廟,在北宋時期就已建立而成,就在廣西梧州。
  • 今天古藺這場雨,刷爆了朋友圈!
    【古藺氣象局】6月21日08時至22日14時雨量:龍山131.7雙沙紅沙123.1大村120石屏115.8護家104.3東新77.1馬嘶75德耀63.3馬蹄62.2皇華61.4古藺59.2丹桂58二郎56.3永樂48太平45.6石寶45.5水口41.9觀文41.8椒園39.5土城38.9黃荊37.7白泥34.1箭竹30.5大寨29.9桂花28.1。
  • 吳金鼎:六上城子崖鑿出龍山文化|龍山文化|城子崖|考古|歷史語言...
    吳金鼎,字禹銘,生於1901年,山東安丘人。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在李濟的指導下攻讀人類學專業。他在學術上最突出的成就,是1928年在城子崖發現龍山文化遺存。這一發掘與命名,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很多人對這段歷史有所耳聞,但發掘龍山文化並非簡單的勘察,而是持續的發掘和堅韌的鑽研。處於困難時期,考古工作面臨著諸多難以想像的困難。
  • 安溪蓬萊聯盟招厝龍山廟保安廣澤尊王謁祖進香
    龍山廟位於聯盟村招厝角落,據碑石記載,2009年,海內外信眾集資原址重建。重建後的龍山廟「後坐金山,前望筆架」,為石木結構,大殿木石均精雕細刻,重簷雕花塑草,青石龍柱栩栩如生,周圍稻田蔥翠,秀麗如畫。廟中有「龍興驟雨雨降民安封廣澤,山毓名神神驅國泰敕尊王」「龍氣成雲廣安四境,山風化雨澤惠千秋」「龍廷降瑞萬民福,山聖顯威闔境安」等多副楹聯,頌揚廟地勝境及神明顯赫。
  • 這裡是古藺黃荊
    嗨,小夥伴們,古藺環保達人,旅遊推廣志願者,趙中國老師又與大家見面了。這次他分享的是古藺黃荊鄉的風光黃荊,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也去過,不過,趙中國老師拍的照片,也許有你沒到過的地方哦。川黔界碑,瀘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簡報]2017年泉州龍山曾氏大宗祠大事記
    年終歲首,回顧2017年,龍山曾氏大宗祠乘國家太平盛事東風,迎來了新的春天。專家認定在德化縣潯中鎮石鼓村相安自然村找到泉州歷史名人曾公亮奏請皇帝批建的相安院遺址,對曾公亮文化的研究及對龍山曾氏宗史研究有很大價值。它體現了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優秀文化思想和倫理觀念,該遺址應該好好進行挖掘和保護,這是專家的意見。泉州晚報社記者採訪後,於2018年1月13日以題目為"泉州歷史名人曾公亮留存泉州重要遺蹟一一千年古蹟相安院藏身菜地",在泉州晚報和泉州網刊登。
  • 陝西歷史博物館,觸摸百萬年歷史,國寶級文物盛宴
    秦中自古帝王州,三秦大地是華夏文明的誕生地之一,西安有三千年建城史,1200多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等13個王朝選擇在此建都。鎏金銅蠶"是陝西歷史博物館170多萬件文物之中的一尊,因為具有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留存,今天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之中藏有國寶級文物18件組,國家一級文物有2萬多件。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從遠古時期的珍貴骨器、石器到近代人們生活的用具和藝術品,時間跨越100多萬年。
  • 市民向市博物館捐贈龍山文化遺址文物
    市民向市博物館捐贈龍山文化遺址文物 2021-01-15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祠】家廟巍峨萬世芳——記石湖村湯氏家廟
    湯氏家廟位於炭步鎮石湖村。石湖村因村前一河湧伴大湖,湖底全為大石,故定村名為石湖村,河湧名為石湖湧。湯氏家廟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距今已經有140餘年歷史,是大石湖三村共有的古文化瑰寶。大門左側有2008年8月花都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頒發的「花都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的牌匾。屋簷下的牆體上繪有壁畫,封簷板、蝦公梁、雀替、柁墩上雕龍畫鳳,精細奢華。走進大門,左邊牆上有門官,一個嵌入式神龕,記述1986年時因徵地牽涉李劉太婆之遷墳事宜和尋找五世祖觀錫公祖墳事宜,右邊牆上以雲石刻有捐款芳名錄。大天井為石板鋪地,種有雞旦花等樹木,兩側為抄手遊廊。
  • 古藺「黃半街」 江夏留芳名
    入川一世祖黃義恆,字信盛,從大清康熙年間經商入川落點古藺場,至今三百多年的歷史。 古藺黃家被稱為「揚琴之家」。黃家善揚琴曲藝,傳承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被譽為「古藺傳統音樂、民間曲藝的代表性符號」,深得國內外愛好者的喜愛。 黃家揚琴由古藺縣城黃氏家族中的黃嗣川創建,創建於1815年,至今傳承至第六代。黃嗣川是清朝晚期的一名貢生,文化人,自幼酷愛音樂。他於1815年前後在瀘州曲藝人士的頻繁交往活動中,學習和掌握了大量的四川揚琴中河調的曲藝藝術。
  • 營口「國家級文物」:蓋州玄貞觀「上帝廟」
    蓋州上帝廟,本名玄貞觀,位於蓋州市西門裡大街路北,因廟內供奉「玄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簡稱「玄帝」,是中國神話中北方之神,為道教所信奉,故民間俗稱「上帝廟」。清代康熙年間,因避諱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之「玄」字,故政名元貞觀。上帝廟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
  • 臺灣南投溪頭龍山廟首次回祖廟謁祖進香
    3月15日,來自臺灣南投溪頭龍山廟的240位媽祖信眾,首次回「媽祖故裡」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徐國榮攝。中新網福建湄洲島3月15日電(黃美珍)15日上午,來自臺灣南投溪頭龍山廟的240位媽祖信眾,在龍山廟主任委員吳桂珠的帶領下,恭抬分靈媽祖,首次回「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陣頭儀仗。徐國榮攝。統一的著裝,龐大的陣容,喜慶的鼓樂,歡快的腳步,表達著臺灣信眾的信念與虔誠。
  • 古藺永樂銅鼓坪「草寇皇帝」考
    銅鼓坪大山三面以古藺河、龍井河為界,分別與古藺、玉田、雙溪、永樂龍井、往古藺方向圍成半圈形成制高點,山勢極為險要,另一面與習水翻坪、楊柳白鳳山大山、轎子頂連接,溝壑縱橫,起伏環繞,形成藏龍臥虎之地。後李自成農民大起義兵敗後,羅乾象便回古藺落草為寇,在永樂龍井銅鼓坪修建一座「皇城」,自封為王。他動用萬餘人從八公裡外的永樂一人接一人地傳遞磚瓦、木材來修建「皇城」,後經十餘年的「草寇皇帝」生涯後被清朝剿滅。其墓葬於龍井鄉,墓碑上刻有「五鳳樓前寒賊膽、雙鋒寶劍照明侯」一聯。銅鼓坪與古藺方向的一邊是楊柳壩白鳳山。
  • 重慶白沙鎮有一座廟,已經一千多年歷史了!
    同時,張爺廟還是白沙唯一現存較完好的原型原貌的殿宇框架廟,有全國罕見的十一滴水直簷式圓穹式(貓拱背)雙重封火牆,因此在1934年白沙特大火災中躲過一劫。是白沙鎮一處重要的文化瑰寶。 聚奎書院和白沙鎮區立女子初級中學校曾在此辦學,白沙鎮區立女子初級中學校在張爺廟的辦學時間長達19年。 在重慶作為戰時陪都期間,張爺廟還接收了許多流亡的師生,並安置國民黨傷兵。
  • 川南古藺「曾營莊」
    當代,《古藺縣誌》及《四渡赤水在古藺》等官方出版書籍所採用的地名稱謂皆採用「雲莊」。營莊修建於清代嘉慶初年。據曾氏家譜記載:「傳翁長子紀鏗於道光癸己年分居營莊」「......次子紀御居大田灣」。對照公曆,道光癸己年是1822年。
  • 「古藺丫杈豬」和「古藺麻辣雞」
    四川新聞網瀘州12月15日訊(周超文 記者 張應)在經過前期的實地調查和系統資料搜集整理後,12月8日,受古藺縣政府委託,成都萬豪質量技術服務事務所專家來到古藺縣對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古藺丫杈豬」和「古藺麻辣雞」進行抽樣送檢,古藺縣也由此全面啟動了「古藺丫杈豬」和「古藺麻辣雞」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三都| 奇談 | 上古十大神器系列之東皇鍾——東皇天帝,混沌之鐘
    本期我們介紹十大神器之首——東皇鍾。在介紹東皇鍾之前,先介紹一下它的擁有者東皇太一。而說起東皇太一,當前最知名的非《王者榮耀》裡的輔助英雄東皇太一莫屬,作為王者峽谷裡控制最強的英雄之一,存在感不可謂不強。可東皇太一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誰呢?知道的人著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