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變身「新農人」 將黃金菇「種」成富民大產業!

2021-01-11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撫順,流淌著共和國工業重鎮的歷史情懷,也傳承著雷鋒的精神血脈。在圓夢小康的路上,撫順「轉動能護生態惠民生」,讓昔日老煤都,奏響新樂章。

北緯38度到47度之間,是長白山原始森林。優質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也為菌菇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眾多野生菌味中,黃金菇因肉質細膩質地滑嫩被稱為長白第一鮮,而遼寧世雅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鑠第一次詳細了解這種菇類是在國外留學的時候。

「在國外的超市裡面,一些菇看上去品質也並不是特別好,但是就因為是產自中國長白山地區,或者說中國東北地區,然後就賣到很高的價錢。但是在國內,菌菇沒有被很好的發掘出的自身應該有的價值。」楊鑠表示,留學的經歷讓他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等畢業後,要回到家鄉,把東北大山裡的好產品做成好品牌。2011年,楊鑠回到撫順當起了新農人,種起了食用菌。他嘗試將從前在長白山生長的黃金菇移植到撫順的大棚裡批量栽培。一開始,他躊躇滿志,以為只要提供合適的養分,產量不是問題。但剛開始種植的時候,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沒想到這種菇進入室內之後,它的熱量其實比在室外累積是特別高的,有一批到兩批的菇廢掉了。」楊鑠介紹說,為了解決溫度的問題,模擬出黃金菇的自然生長環境。他和技術團隊把家搬到了廠子裡,翻閱資料,實踐摸索。每隔一個小時記錄一次黃金菇的生長數據,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用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終於突破了溫度控制的難題。

「採取傳感器,實時監控傳感器實時監控溫度、溼度、光線,我們把溫度設定到一個範圍內,低於或者是高於這個溫度,傳感器就採取相應的方法,去把溫度回歸到最舒適的範圍之內。」楊鑠介紹說。

據了解,楊鑠創業的過程正趕上撫順市在創業風險投資、貸款擔保、貸款貼息等方面對高新技術企業、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進行扶持。依靠著政策支持,楊鑠不斷擴大黃金菇的種植規模,並在2017年投資近5000萬元成立了專門種植長白山珍稀食用菌的全產業鏈科技型企業,將黃金菇由單純的種植向精深加工拓展。

據楊鑠介紹,經過幾年的發展,世雅達公司黃金菇鮮品及各類深加工產品年銷售額已經達到3500萬元,並為周邊80餘戶農戶提供了就業崗位。

相關焦點

  • 富民產業-土地資源網
    芡實種植已經成為了當地最大的農字號富民產業。富民 根深葉茂  多贏的結果,讓土地流轉成蓬勃之勢。不斷做大升級,發展成富民第一大產業。筆者認為,全域旅遊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富民產業,將旅遊業定位為戰略新興產業加以培育,這既是旅遊業自身特點和前景所決定的,也是發揮拉薩市優勢的必然選擇。   全域旅遊應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增加...
  • 科技助農 產業富民 省農科院結對幫扶助力大溪口鄉精品農業發展
    科技助農 產業富民 省農科院結對幫扶助力大溪口鄉精品農業發展 2020-12-16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人大代表農融(壯族):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堅決打贏...
    ▲位於中越邊境的興邊富民行動示範點——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高林瑤族新村(覃鳳前 攝)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發布之後,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引起代表委員們熱議。
  • 美味又美觀的黃金菇盛宴!
    生產栽培過黃金菇的朋友都知道,在黃金菇出菇期,菇房內充滿著其特有的清香味,這種清香味是讓人感覺很舒服的,說實話,我第一次聞到黃金菇的這種清香,就喜歡上了這種菇。   黃金菇雖然好看又好吃,但目前市場上的銷量遠遠低於其它常規食用菌品種,大致是因為,對於生產者和銷售商來說,這個品種易碎,損耗較大,不適合長途運輸,只適合在當地及周邊市場銷售。
  • 高明大布村:「富貴樹」種出「富民果」
    近年來,大布村大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率先開展了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因地制宜打造堅果花卉特色產業,不僅盤活了閒置荒山、鞏固了生態環境,還帶領村民致富增收。有了特色產業的加持,大布村發展駛上快車道,去年成為高明區首批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之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為大布村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精神動力。
  • 通河縣大果榛子第一鎮 產業強縣富民
    據黑龍江省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消息,通河縣避傳統種植業之短,大力推進大果榛子產業發展和產加銷一體化建設,形成了以村屯為基礎、鄉鎮為支撐的「傘」型經濟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藏榛於民、強縣富民的新路子。
  • 山東霑化:小冬棗長成富民大產業
    經過35年的精心培育,小冬棗長成了富民大產業。  1984年,霑化在下窪鎮秦口河流域發現56棵老冬棗樹,當地政府敏銳地意識到擁有「甜超荔枝脆超梨」口感的冬棗發展前景廣闊,便積極引導棗農種植冬棗。  隨著冬棗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部分棗農出現片面追求產量的現象,冬棗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 中國人的故事|90後「海歸新農人」張琬婷:稻田畫夢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曲俊燕 攝  擼起褲管就下地,皮膚被曬成了小麥色,你能看出她是留學多年的「海歸」嗎?在她看來,學有所成的標準,絕不只是一紙畢業證,而是有更豐富的內涵……  「鄉村,是我們所有人的根。」
  • 種藥扶貧!博羅新農人開闢藥王谷,保全地道中草藥數百種
    放棄白領高薪崗位變身「新農人」 此前從事企業策劃工作多年的周子雄,在跟一些醫院、醫科大學打交道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傳統中醫治病救人的功效。隨著經濟發展和其他因素,他發現,在農村和野外,一些常見的中草藥漸漸難覓蹤影。
  • 故城:發展全域旅遊 探索旅遊產業富民新路
    京杭大運河流經故城75公裡,底蘊深厚的運河文化是故城縣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今年以來,故城縣搶抓大運河保護開發國家戰略和第四屆衡水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機遇,不斷挖掘利用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對全縣文化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全力打造生態觀光遊、溫泉康養遊、文化體驗遊、農業觀光遊等一系列旅遊新業態、新產品,全面豐富旅遊體驗,鞏固脫貧成果,探索旅遊產業富民新路。
  • 泰興這個鎮把農路建成富民風景線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近年來,宣堡鎮將交通路網建設與特色產業、精準扶貧、文化旅遊等緊密結合,高品質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大力發展「公路+」經濟。截至目前,完成 「四好農村路」改造78.9公裡,其中,鋪就通村「彩虹路」22公裡,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
  • 「農路+商旅」走出強村富民路
    通州區石港鎮睹史院村—— 「農路+商旅」走出強村富民路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0-02 字體:[ 大 中 小 ] 稻香漁灣
  • 90後海歸回鄉種果,獨創玫瑰柑品牌成行業翹楚!
    她的玫瑰柑園也收穫了兩個頭銜:經由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示範園、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示範園。「我現在是個賣水果的。」她經常如此自嘲。面對別人「留學回來種果」的質疑,她霸氣回應:「留學生回鄉種果怎麼了?行行有翹楚!」
  • 在長汀,檳榔芋「種」出富民大產業
    16日上午,塗坊鎮元坑村村民曹德明正忙著打理芋田,去年他種下17畝檳榔芋,純收入5萬多元,成功脫貧。今年,他再加把勁,將種植規模擴大到26畝,「這是我的脫貧芋,更將成為我的致富芋」。在長汀,像曹德明一樣通過種植檳榔芋脫貧致富的例子不勝枚舉。昔日默默無聞的小檳榔芋,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發展成產值超5億元,從業人員過3萬人的富民增收大產業。
  • 紅棗成富民增收主導產業 新疆洛浦農民過上紅火日子
    近日,在新疆洛浦縣拜什託格拉克鄉依提帕克吾斯塘村的紅棗晾曬場,棗農買吐送·麥提託合提帶著家人將晾曬好的紅棗裝箱打包。自10月底開始,買吐送·麥提託合提一家就奔走忙碌在棗園裡,打棗、撿棗、晾曬、分揀、裝箱、銷售,紅紅的大棗將一家人的生活也映襯得紅紅火火。村民搬運收撿的紅棗。
  • 從「 賣貨郎」到買賣全球 解碼直播經濟下連雲港富民產業轉型
    如今,一條網線將全球的消費者「下沉」到連雲港的田間地頭,身臨其境地買買買。這種市場開拓方式的變化,不僅帶來以農業為核心的富民產業銷售裂變式增長,更孕育出多產業轉型的新模式。作為位列全國淘寶直播前三強的連雲港,直播經濟給這裡帶來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熱鬧和繁榮,還有實實在在的受益和變革。依託快速發展的直播平臺,港城富民產業轉型之路越走越寬。
  • 巴州區白廟鄉九重村:小核桃撬動興山富民大產業
    「公司流轉了我們的土地,每年都要給流轉費,這幾年,我在公司打工,種核桃、除草、治蟲,每年都有上萬的收入。」  宏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毅介紹,公司現經營產業基地面積7166餘畝,解決村民就業100多人。村民從種莊稼到進公司務工,實現了從「莊稼漢」到「上班族」的轉變,思想觀念也發生巨大轉變,「致富門路已經打開,我們更應該『擼起袖子加油幹』。」向紀品說。
  • 聚焦「強農」「靚村」「富民」 泗洪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時值年末,寒風凜冽,在宿遷市泗洪縣城鄉,卻呈現著一派熱火朝天喜人景象:龍集鎮金水集團螃蟹養殖基地裡,蟹農們忙著將一箱箱綑紮好的螃蟹裝車發往深圳;臨淮鎮勝利家園農房改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工程掃尾,確保讓上岸漁民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家;雙溝鎮雪二新村千畝連片蔬菜大棚內,菜農們興高採烈地採摘草莓……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指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 臨洮 特色富民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臨洮 特色富民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祁玉潔 「政府+銀行+企業+協會+貧困戶+保險」的「六位一體」牛產業扶貧模式,依靠地理優勢,打造西北最優質的高原夏菜產業集聚區和國內最重要的食用百合集散加工區,走出了一條西部貧困地區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脫貧攻堅、實現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 河北臨西縣打造現代農業高效富民新常態
    原標題:河北臨西縣打造現代農業高效富民新常態【摘要】 中國經濟網邢臺6月16日訊 日前,臨西縣西王莊村種藕大戶王清玉的百畝蓮藕喜獲豐收。和王清玉「種藕撈金」的致富經相比,後張八村農民韓峰棄商從農,則在林下種植上做起了「錢」文章。 中國經濟網邢臺6月16日訊日前,臨西縣西王莊村種藕大戶王清玉的百畝蓮藕喜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