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樹不是樹,他是90年代的一個音樂符號,他低調,羞澀,不善言談。與音樂的緣分始於一把吉他,在96年10月的一天他以一首名為《火車開往冬天》的歌曲出現在大眾面前。從那時起樂壇多了一位靦腆而羞澀的長髮男孩,他用獨特乾淨的嗓音在音樂的世界築起一座淨化心靈的城堡。
他用歌聲講述《白樺林》裡的至死不渝,用《旅途》講述人生百態,用《那些花兒》追憶過往,用《生如夏花》銘刻當時。那年的他與樂壇格格不入,那年的他卻又是那麼光彩奪目,他就像黑夜裡的明月,用純潔而不帶煙火氣息的光碟機散人們心中的陰霾,最後又如彗星划過般消逝而去。
在次見到樸樹是在電視上得綜藝節目裡,第一次看到短髮的他有些陌生,卻不失親切。他還是那麼不會打扮,不善言談,一句「因為我最近,需要一些錢……」
莫名的讓我感到鼻子發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曾經的他是真的紅過,他的歌曲充滿90年代的每個角落,低調的他在那個華語樂壇並不景氣的年代,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專輯依然能賣出50萬張,這樣的銷量遠遠超出同行的數倍,曾經的他是無數人喜愛的歌手。但是就在他最巔峰的時間,在那首《生如夏花》之後再也遍尋不到他的身影。
10年之後一首《平凡之路》把那個久違的身影送回了人們的眼前。而一句缺錢的話,聽起來是那麼的諷刺與無賴。
樸樹人如其名般的樸素,他的世界沒有物質堆砌起來的繁發,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他,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房產,他住在北京的郊區租來的房子裡,他對音樂傾盡所有,房租卻時常困擾著他。
樸樹的沉寂,並不是隱退,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捍衛屬於他的音樂,他有自己的樂隊,卻只做音樂,不做商演。
據說他的消失原因出自10年前的那次春晚,當精心準備的樸樹,知道自己要在臺上表演假唱的時候,他就逃跑了,最後經紀公司以所有人都為這次演出努力,而他卻選擇逃避為由,將他拉回到舞臺上,他茫然的接受了這份自認為恥辱的演出,結束後便消失在歌迷們的眼中,這一去就是整整十年。
《平凡之路》還是一如既往的好聽,有深度有內涵。那個如同孩子般隨性的樸樹,過得很清貧,卻活得很富有。他沒有掉進金錢束縛的牢籠之中,在他的歌聲中永遠保留住那份屬於樸樹的純淨。
有的歌手,唱了一輩子歌,記住他的寥寥無幾,有的歌手,即便只唱幾首歌曲,都能讓大家記住一輩子並喜歡一輩子。 樸樹令人喜歡,在於他的誠懇,對人對音樂那份質樸,他用最純粹的心做音樂,用自己的方式愛這個世界,不為利益而唱歌,只為音樂而歌唱,他的音樂,來源於那顆無暇的心,純潔而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