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上個月向政府提交文件,提議將2.0L及以下排量車型的車輛購置稅減半至5%。」
隨後汽車頭條APP第一時間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證實,官方稱其為「假消息」。
雖然官方對此「假消息」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闢謠,但事實上業內對於出臺刺激政策早有討論,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早在6、7月份時,有關部門便向政府領導提出過相關建議,希望能促使當前寒冷的車市在第四季度有所回暖,但直到10月份也未正式出臺相關政策。」
無獨有偶的是,就在同一天,國務院公廳也印發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到為了促進汽車消費優化升級中的將繼續實施新能源購置稅優惠政策等等,這也引發了外界極大的遐想。
而近日,某豪華品牌負責人在接受汽車頭條APP專訪時就表態,相信有關部門會研判當下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當談論整個汽車行業增長速度的時候,國家也很關注,畢竟汽車行業是一個龍頭行業。回想2012年或者2008年,我們都有過谷底的時期,2008年和2012年,國家均出臺了相應政策。因此,我相信今年國家對市場的發展同樣會有相應的把控力度。」該名負責人如是表示。
眾所周知,購置稅的變化對於一輛車的售價在一定程度上有著不小的影響,而在2016年時實行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後,中國車市曾以兩位數的增速,創造蟬聯新車產銷量全球第一的「八連貫」紀錄。這其中一大部分功勞應該歸功於國家對購買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購置稅減半的優惠政策。
而對於車輛實行購置稅下調,是為了倡導綠色環保,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然後將購置稅提升,在購置稅提升前,掀起一波買車熱潮,這樣就順其自然拉動了汽車消費,帶動了汽車經濟的發展。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8月,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73.4萬輛,同比下降7.4%,環比增長11.1%。其中轎車銷量89.3萬輛,同比下降5.9%;SUV銷量71.7萬輛,同比下降8.5%;MPV銷量12.5萬輛,同比下降10.8%。2018年1-8月,全國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1427.4萬輛,同比增長1.3%。
面對2018年微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的中國車市,或許其也希望藉助購置稅的變化讓僅剩的車市「寒冬」變得不再那麼「寒冷」。
但究竟這樣的購置稅降低政策究竟成效幾何,業內也一直有頗多爭議。中國汽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就曾經表示:「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只能在短期內促進市場銷量的增長。」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