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墓大教堂,苦路的終點

2021-02-07 大秦應許之地

字面上就能知道。聖墓麼,耶穌的墓。是耶穌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3天後復活,40天後升天。4世紀初,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希拉娜太后巡遊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穌的埋葬處,建造一座教堂,即後來的聖墓大教堂。 聖墓教堂分為復活教堂、宏偉的長方形的受難教堂和巖石上的十字架。614年大教堂遭火燒毀,後經修建。11世紀初,大教堂被拆,後經拜佔庭皇帝下令重建。12世紀,十字軍入耶路撒冷城,將此改建成一座羅馬式長方形教堂。聖墓大教堂中央大廳中的石碑,象徵著人們視為聖城的耶路撒冷。大教堂中具有許多傳說性的神聖遺蹟、遺物和遺址。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屬教會,都將耶路撒冷奉為聖地。


▲P2 信徒們紛紛跪在邊上,親吻被耶穌血染紅的石板,把自己手裡的東西、信物,親人的東西放在上邊祈禱

人們把耶穌從十字架上解下來,安放在這塊大理石上塗抹膏油,準備安葬。 大理石後面牆上的壁畫上詳細描繪了當時的情景。現在有許多虔誠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後帶回家供奉起來。石板上暗紅色的,據說是耶穌的血液。人們長時間跪下親吻這塊說是浸透著耶穌的血的石頭。


▲P3 我摸了摸



▲P4 有蠟燭,有聖經,有卡片



▲P5 換個角度看一眼



▲P6 全世界都有耶穌的信徒。他們估計來自印度。小夥子親吻石板後,讓朋友照相留影



▲P7 來了一個小姑娘



▲P8 她親吻了石板



▲P9 這會兒人很少。這個場景很有趣。關於信仰,關於傳承,關於...我能想到的所有。我想上帝會保佑她。



▲P10 教堂裡懸掛著的釘著耶穌的雕像

現在大教堂的一部分為東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為天主教方濟各會所據有;科普特教會、敘利亞教會和亞美尼亞教會也各據堂中一部分。耶穌母親聖瑪利亞的誕生處也距此不遠,十字軍在那裡建有聖安妮教堂。


▲P11 灰色

聖墓教堂因為基督教主要分為七個教派,其中希臘東正教派、亞美尼亞教派和羅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聖墓教堂的各個財產。由於教派紛爭厲害,爭鬥不止,1757年國際仲裁組織判定,以當時爭端發生時的範圍為永久範圍,接近於是個停火協議。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


  

▲P12 信徒點燃蠟燭



▲P13 目光平和



▲P14 聖墓

又是一處無數信徒排隊的地方,門口的希臘東正教士嚴肅守衛著。這就是苦路的最後一站——耶穌墓。說當時耶穌被安葬於此,三天後就是從此處復活的。現在裡面還有當初墓上的大理石,人們排隊就是進去摸一下那塊原物。


▲P15 聖墓上方的強光,想表達什麼不言而喻


▲P16 信徒排隊進入



▲P17 人太多了實在。鏡頭向上挪一挪,感覺一下。



▲P18 看帽子像羅馬教派的?

教堂正門前面的院子是屬於希臘東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樓梯屬於亞美尼亞教派。  

關鍵是樓梯最後一級臺階是屬於院子的延伸部分還是樓梯,兩派爭執從未停止,甚至在1920年有2位教士因此被殺。

而二樓窗戶外的梯子則是亞美尼亞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

教堂外部已是這樣,教堂內更是變本加厲,基本整個就是一個搶地盤運動,到目前為止還毫無休止的跡象。

各派長年爭鬥的結果就是聖墓教堂大門的鑰匙是掌管在一個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負責打開大門。

在耶路撒冷,什麼樣的神奇都有可能。



▲P19 聖墓大教堂外面



▲P20 廣場上的巴薩小球迷,看見中國死胖子以後哇哇哭個不停,卻仍然好奇的向我走來。



▲P21 在爸爸懷裡就不哭了



▲P22 老太太站在半陰半明中回眸,大鼻頭覺得像什麼?



▲P23 路上看見的香料攤子



▲P24 說說笑笑的一家人



▲P25 哭牆附近正統猶太教徒的背影。他們不喜歡被拍照



▲P26 這一天安息日,哭牆不能參觀。一個美國人拿著日本機器站在耶路撒冷的城門邊眺望馬穆魯克時代的城磚



▲P27 城邊成片的房子



▲P28 萬國教堂

聖經新約上的一段記載:「耶穌用完了『最後的晚餐』,他預感到自己受難的時刻臨近了,便來到客西馬尼園祈禱。

他極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對上帝做了三次禱告後,逐漸恢復了勇氣和自信,決心坦然地接受未來的苦難。

這時,猶大帶著祭司長等人前來捉拿耶穌,猶大按照約定的暗號:與誰親吻誰就是耶穌。

當他走到 耶穌跟前叫了一聲『老師!』並上前親吻後,耶穌說:『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

隨後他被捕……」

山腳下的客西馬尼園,現在多國捐贈建成了「萬國教堂」,旁邊的橄欖園是耶穌度過最後一夜的地方。


▲P29 橄欖園的鐘樓



▲P30 一對認真讀經卻看起來有些悲痛的夫婦


▲P31 耶穌知道自己將被出賣,在這裡度過了最後一夜



▲P32 內部拱頂


· 未完待續  ·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聖墓教堂(&苦路,花園冢)
    這篇攻略會介紹三個部分:聖墓教堂,苦路十四站,花園冢。聖墓教堂無疑是整個基督信仰的核心,是全球二十四億信徒心中(部分啦),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及埋葬後復活的地方。十字軍佔領聖城後,將教堂改建為羅曼式建築,加建了鐘樓,和底層的聖海倫納小堂,門也開到了側邊(現在這個樣子),從此變成一個統一的教堂。奧斯曼時期,公元1555年,為了防止信徒一直去摸耶穌墓那塊石頭並順走一些紀念品,在外蓋了一塊大理石板。1808年又一場大火致使教堂的大圓頂坍塌,現在這兩個藍色鐵質拱頂是是1868年重建的。
  • 以愛之名,以色列丨耶路撒冷(苦路+聖墓教堂)
    根據聖經故事,耶穌在這一路停留了十四次,而發生這些歷史事件的地方被稱為:苦路十四站。 苦路全長約1000米,從耶路撒冷老城的獅門開始,到各各他山的聖墓教堂終止。如今的苦路兩旁滿是各類旅遊紀念品小商店,窄小的街道熙熙攘攘,人頭攢動。
  • 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
    因此這裡介紹一下聖經中事件的發生地,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苦路的終點,聖墓教堂,東正教稱作復活教堂。第十站到第十四站都在這裡面。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Basilica of the Holy Sepulchre),東正教稱復活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的基督區。
  • 【分享】以色列|聖誕教堂/聖墓教堂
    漫遊聖墓教堂聖墓教堂因為基督教主要分為七個教派,其中希臘東正教派、亞美尼亞教派和羅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聖墓教堂的各個財產。由於教派紛爭厲害,爭鬥不止,1757年國際仲裁組織判定,以當時爭端發生時的範圍為永久範圍,接近於是個停火協議。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
  • 聖墓教堂、聖彼得大教堂……這些因新冠關閉的基督教著名景點 期待...
    接連有消息傳來,耶路撒冷的聖幕教堂——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以及位於義大利的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博物館等許多基督教的景點都不得不關閉。其中,聖幕教堂上一次關閉要追溯到1349年的黑死病時期了,距今已經過去了671年之久。由此也可見,這次疫情對人類影響之大。盼望疫情早日過去,景點都再次開放!
  • 朝拜耶路撒冷【7】——「聖墓教堂」
    對於眾多基督徒來說,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就是他們心中的最高聖地,每年無數信徒從世界各地來此膜拜朝聖,因為這裡被認為是耶穌基督受難和復活的地方,我們上篇關於「苦路」裡已經講到了最後的五站就在教堂本身,現在就正好接著更詳細介紹聖墓教堂的歷史和現狀。
  • 走進以色列之十一——苦路十四站
    後來人把這段路上發生事情,編上號,用銅牌刻上羅馬數字掛在事發地點,而且有一部分地點還修建了教堂。苦路十四站起始處,右邊的院落裡是兩座教堂。傳說鞭打教堂是耶穌在走上前往各各他的苦路之前,被羅馬兵丁鞭打之處。
  • 只有新冠肺炎和黑死病,能讓穆斯林老人又一次鎖上聖墓教堂的大門
    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苦路的最後一段「聖墓教堂」。使徒們穿上教袍,手拿法器,信徒們則手拿點燃的蠟燭,圍繞在聖墓大教堂正廳周圍做彌撒。聖墓教堂我們走出教堂後,導遊讓我們回頭看看聖墓教堂二樓的梯子,它擺放在這個位置已經有200多年。
  • 有關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位於三大宗教的中心耶路撒冷,圍繞聖墓教堂的各種糾紛很少停止,有6個教派(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正教會、敘利亞正教會、埃及科普特正教會和衣索比亞正教會)與聖墓教堂有密切關係,其中,敘利亞教會是一個保留東方正教禮儀的天主教會,亞美尼亞教會與埃及科普特正教會則信奉單一說,即耶穌的神性與人性已經融為一體。
  • 耶穌遊街示眾之路——苦路
    苦路(拉丁語:Via Crucis)是指天主教的一種模仿耶路撒冷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重現的宗教活動,也稱之為「拜苦路」或「聖路善工」,主要進行於耶路撒冷苦路十四處是基督徒等,追思與朝聖之路,是耶穌背上十字架,前往刑場遊街示眾的路途
  • 「遊記」不像墓的墓——聖墓教堂裡的憂傷
    在高低起伏的窄小石板路上走著走著就進了聖墓教堂的院子。走進去的時候都意識不到已經在耶穌墓前了。在今天聖地的許多古蹟面前,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古蹟被羅馬天主教乃至東正教等組織蓋進教堂裡面。進了教堂會有瞬間的眩惑感,忘記進來的目的和正在尋找的東西,也不知道已經在目的地了。進了聖墓教堂,這種感覺尤其明顯。眼前的大教堂,和腳下的石板路,已經找不到聖經裡描述的各各他景象。
  • 耶路撒冷聖幕教堂因新冠疫情關閉 上一次是1394年黑死病時期
    3月31日消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因新冠疫情關閉,上一次關閉要追溯到1349年的黑死病時期了,距今已經過去了671年之久。(視頻截圖)聖墓教堂,又稱「復活大堂」,是基督教聖地,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
  • 追光之旅(2)——耶路撒冷聖墓教堂
    這裡有一所無與倫比的教堂。(聖墓大教堂) 海倫娜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僅是帝國境內諸多邪教中的一員。羅馬皇帝討厭這個鼓吹一神信仰的宗教並對其大加迫害,這種情況延續了耶穌死後的200多年。還記得我去聖墓教堂的時候,有人問到,這裡確是耶穌最後的受難地嗎?不是。沒有可靠證據可以證明聖墓教堂的確切身份,教堂中最重要的三處標誌,分別是插入十字架的座孔、擺放屍體塗油的石板、還有空無一物的墓穴。
  • 耶路撒冷 之 【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是君士坦丁(康士坦丁)的母親海倫娜所造的。不過距離耶穌受難已相隔300年,她是怎麼判斷這些細節?西元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哈德良)回應猶太人起義,摧毀掉猶大省,並且哈德良刻意選在西元70年時就被毀的聖殿位置,目的就是褻瀆猶太聖地而蓋了朱庇特神廟(和自己的雕像)!
  • 【在耶路撒冷,四個旅人】安息日訪聖墓教堂
    「我們好像離聖墓教堂很近了.」他一邊說著,一邊加快了腳步往前行。 果不其然,在黃昏的天空下,眼前就是壯觀的聖墓教堂,舊城基督徒區的精神象徵和發展的中心,希臘正教(東正教)耶路撒冷牧首的教座也在這裡。據說她是敬虔的基督徒,為了得知救主受死的刑場(各各他)在哪裡,埋葬並復活的地方又在哪裡,於是請兒子竭盡所能地調查,最後終於讓她查了出來,並且在上頭蓋起教堂。 這座教堂究竟有多重要呢?事實上,所謂的「苦路十四站」最後五站全都在這裡,也就是說,在耶穌受審直至復活的整個過程,有三分之一發生在這裡,可說是觀光客必來的景點。
  • 耶路撒冷聖墓教堂關閉三日後重新開放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綜合消息:當地時間28日,因抗議以色列政府對基督教會徵稅而連續閉門三日的耶路撒冷聖墓教堂重新開放。
  • 上次耶路撒冷聖墓教堂關閉,世界死亡7500萬人,如今它又關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耶路撒冷就是世界的聖地,而耶路撒冷聖墓教堂,則是聖地風向標。它的每一次大的動作,都伴隨著不平凡事件的發生。 聖墓教堂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的母親海倫娜所造的,是傳說中耶穌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又稱「復活大堂」,歷史的長河中,太多邦國的興亡、民族的攻戰、宗教的紛爭,在這裡深深地糾結在一起。聖墓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
  • 【筆記】苦路十四站
    《東方之旅(第4卷):耶路撒冷苦路十四站》,蛋白印相,1859-1860  路易·德·克勒克上面這張照片由法國攝影師路易·德·克萊克(Louis de Clercq, 1836-1901)拍攝於耶路撒冷。德·克萊克將樸實且具有現代主義氣息的攝影風格應用在關於「苦路」(源自拉丁文「Via Dolorosa」)的一系列照片裡。德·克萊克重走、拍攝的「苦路」,是耶穌受難之前走過的路。
  • 耶路撒冷聖墓教堂仍然在這場大流行病期間保持關閉
    圖源:Pixabay 儘管有人宣稱聖墓教堂會在在傳統上,基督徒認為這座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教堂建立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隨著新冠狀病毒蔓延至聖地,該教堂於今年3月關閉。關閉教堂是緊接著採取措施阻止新冠狀病毒擴散,因為時值復活節前夕,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朝聖者通常都會來此地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