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西北隔內爾斯海峽和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面積約19.6萬平方公裡,世界第10大島)隔海相望,最窄處僅26千米,西部和西南與加拿大之間被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阻隔,東部與最近的歐洲國家冰島之間隔著丹麥海峽(北美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約320千米寬)遙遙相望。
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圖中白色部分為冰雪覆蓋
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面積約216.6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島(紐幾內亞島,面積約78萬平方公裡)的近3倍。如果把格陵蘭島當做一個國家,其國土面積可以排到第12位,僅次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面積約234萬平方公裡),但排在沙烏地阿拉伯(面積約215萬平方公裡)之前。格陵蘭島位於北緯59°46&39;,西經11°39&39;之間,其南北最寬處約2670千米(大約相當於北京到海口的距離),東西最寬處約1290千米(大約相當於北京到上海之間的距離),海岸線全長3.5萬千米。格陵蘭島最北端為莫裡斯·傑塞普角,最南端為法韋爾角,最東端為東北角,最西端為亞歷山大角。格陵蘭島約3/4的地區在北極圈內,大部分面積(約84.7%)被冰雪覆蓋,其大陸冰川(或稱冰蓋)的面積達183.39萬平方千米,其冰層平均厚度大概是2300米,與南極大陸冰蓋的平均厚度差不多。格陵蘭島所含有的冰雪總體積約為300萬立方千米,佔全球冰川總體積的9.7%~11%,淡水總量的7~8%。如果格陵蘭島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5米。
格陵蘭島屬於典型的極地冰原氣候,島嶼大部分是一望無盡的冰原,受北冰洋寒流和極地東風影響,東格陵蘭寒流沿格陵蘭島東海岸南下,西格陵蘭暖流則沿格陵蘭島西海岸北上,使格陵蘭島東西兩岸氣溫東低西高。北部和東北部沿岸由於氣候乾燥、降雪量少、難以形成冰蓋。但氣溫仍然極低,地面大部分為裸露的巖石,為寸草不生的極地荒漠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受西格陵蘭暖流影響,氣溫略微提高,氣候較為溫和,沒有冰蓋,地面生長地衣苔蘚和低矮的草叢,為極地苔原氣候,是格陵蘭島氣候最為怡人的地方,島上居民大多居住於西南沿海地區。冬季平均氣溫南部為零下6℃,北部為零下35℃。夏季西南沿岸平均氣溫為8℃,最北部夏季平均氣溫為3.6℃。其中最冷的中部高原地區最冷月的最低溫度達到零下70℃,是地球上僅次於南極洲的第二個「寒極」。年平均降水量從南部的1900毫米遞減到北部的約50毫米。冬季,除了受西格陵蘭暖流影響的西南沿海外,格陵蘭島周圍大部分海面都會冰凍。夏季,格陵蘭島周圍大部分海面解凍,冰山和碎裂的海冰隨波逐流,有的甚至可以漂到英國。
格陵蘭島一望無盡的冰原
格陵蘭島是丹麥的屬地,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格陵蘭島人口總數不到8萬,我國大一點的小區可能都比這多,不過人口少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苦寒之地嘛。其中土生的格陵蘭人佔總人口的80%以上,外來的丹麥人約佔總人口的1/6。格陵蘭人大多具有因紐特人的血統,但他們普遍與早期的歐洲移民混血。至1980年代,純因紐特人僅見於極西北的圖勒附近和東格陵蘭。格陵蘭的居民異常分散,大多局限於沿海地區的小居民點。
因紐特人
格陵蘭島大部分位於北極圈以北,因此在漫長的冬季看不見太陽,但是短暫的夏季也會展現出生命的氣息。植被以苔原植物為主,包括苔草、羊鬍子草和地衣,部分無冰地區有少部分矮小的灌木。
極地苔原
夏季許多鳥類會飛來格陵蘭島繁殖,冬季又飛向南方,鳥類主要有雷鳥和小雪巫鳥等
小雪巫鳥
格陵蘭島還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北極熊。同時北極狼、北極狐、北極兔、馴鹿和旅鼠等也是這片冰雪世界的主人。格陵蘭島北部有大批麝牛,其極厚的外皮保護它們免受冰冷的北極風凍害。在沿岸水域常見鯨和海豹。主要鹹水魚有鱈、鮭、比目魚和大比目魚,河流中則有鮭和鱒。
北極熊
格陵蘭島的經濟主要以漁業和採礦業為主,人均GDP達5萬美元左右,是一個富裕的地區。隨著近些年來氣候變暖,原來很多冰封的航道通航成為可能,同時格陵蘭島地底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周圍海域更是富含大量油氣資源,所以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不,世界懂王19年無恥的要想買下格陵蘭島。
不就是錢嘛
沒有人比我更懂做生意
格陵蘭的英文名為「Greenland」,字面意思就是「綠色的土地」。那這塊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銀裝素裹的陸地為何會有一個這般春意盎然的名字呢?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相傳在古代,大約公元982年,有一個綽號叫「紅髮埃裡克」的挪威海盜,他一個人劃著小船,從冰島出發,打算遠渡重洋去闖蕩,但是朋友們認為他膽子太大了,都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後來他無意中在格陵蘭島的南部發現了一塊不到一公裡的水草地,綠油油的,十分喜愛。回到家鄉以後,他驕傲地對朋友們說:「我不但平安地回來了,我還發現了一塊綠色的大陸!」於是格陵蘭(Greenland)便成為了它永久的稱呼。實際上,很多島嶼或者陸地首次被發現時,發現者都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隨便取一個名字,難免有很多不妥的地方,但是,為了尊重這些無畏的開拓者、尊重歷史,也就沿用至今。比如,1492年8月3日,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他誤認為該島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後因該群島位於西半球,故稱西印度群島,沿用至今。
紅髮埃裡克
格陵蘭島是丹麥的屬地之一(另外一個是法羅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而丹麥本身才是個4萬平方公裡的小國,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那麼格陵蘭島是如何到了丹麥的手裡呢?
格陵蘭島的原住民為因紐特人,他們世世代代以捕魚狩獵為生。公元982年,移居冰島的挪威人發現了格陵蘭,於是在1261年成為挪威的殖民地。本來格陵蘭跟丹麥沒什麼關係,可1380年丹麥與挪威聯盟,所以格陵蘭又多了一個主子,變成了兩國的共有之地,原挪威屬地格陵蘭島亦從此開始受丹麥統治。很多人還是奇怪,既然是共管,為什麼歸了丹麥?誰能想到,挪威從14世紀中期開始,便一蹶不振,結盟後的挪威慢慢的成了丹麥的附屬,喪失了主權,最後竟然從一個王國變成了丹麥的一個省。挪威實力不濟,連自己本土都沒有任何話語權,更顧不上自己以前的殖民地了。在拿破崙肆虐歐洲的時候,由於丹麥站錯了隊,被迫將挪威送給了瑞典。但格陵蘭島卻並沒有隨著挪威走,而是留在了丹麥。從此,格陵蘭島與挪威沒有了絲毫關係。儘管挪威一直不承認,獨立後還和丹麥打了一場國際官司,但還是輸了。根據仲裁結果,丹麥獲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格陵蘭島一度由美國代管,戰後歸還丹麥。1953年丹麥修改憲法,格陵蘭成為丹麥的一個州,與法羅群島一樣,它在丹麥議會中也擁有兩個席位。目前格陵蘭島擁有除了外交、國防和司法外的其他權利,擁有高度自治權。格陵蘭島與丹麥之間的關係類似於未獨立前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關係。
格陵蘭島徽
丹麥到格陵蘭島的距離
格陵蘭是暴躁的。凌冽刺骨的寒風,那種比你有生以來經歷過的最寒冷還要冷上十倍,最爆裂的風還要強上十倍,在一片冰原世界,肆無忌憚的拍打著你,空中雪粒肆意翻轉。而你猶如一個黑點,在風雪中恣意享受。
格陵蘭是唯美的。如果你要欣賞美麗的極光,格陵蘭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帶上你所珍視的人,找個海邊旅館住上一個月,欣賞極光,每天就算這樣傻傻的做在那,什麼也不做,也是挺美好的。
格陵蘭是野性的。鯨魚、北極熊、鮭魚等只在動物世界裡見過的野生動物,如果運氣好,跟著遊船出海,沒準能大飽眼福。
格陵蘭是靜謐的。巨大的冰山靜靜的躺在那,仿佛同千年以前一樣,當你置身其中,猶如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格陵蘭,一塊神秘的土地,它滿足了我對冰雪的一切幻想。我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