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旅行?
旅行,讓人有一種重新活過來的感覺。
對於每天忙於生存的人來說,每次出行,如同被長期囚困的人,遇到難得的放風時間,也像是被圈養了很久的動物,重新回歸了曠野的自由。
說走就走的旅行,是讓人放鬆的事情,因為它不在計劃之內,正是因為那種預料之外的刺激感,讓會讓平淡的心情,被點燃,產生對遠方的期待與好奇。
在同一個地方,生活的得久了,即便是以前嚮往的生活,也變成了日復一日的循環,難免會有審美的疲勞,也會產生一種缺少了刺激的懈怠感,會有一種死水一灘的感覺。
再美味的食物,再喜歡的工作,時間久了,也沒有了剛開始那種新鮮的趣味。在重複、機械生活中,人能感受到快樂的閾值,會越來越高,讓人能輕鬆愉悅的點,越來越難以觸及。
而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即便什麼也不做,只是步行,走街串巷,或者久久地站在江邊,看著水面上的萬家燈火,更或者是,就站在高樓的窗邊,看看螻蟻般的人流,匆匆出現又消失,那也是一種新鮮又珍貴的感受。
那時那刻的心情,或許會讓你想到過去某一個美好的時刻,你似乎有了時空轉移的能力,再去過了一次,那些只會在記憶裡越來越模糊,卻不能再來一遍的人生。
在旅行中,打破了固有的認知,讓自我有了新的嘗試空間。
《奇遇人生》,是我看過一檔不錯的旅行真人秀節目,音樂人樸樹跟隨節目組去到了遙遠的南美國家古巴,層林密布,異域風情。
喜靜的樸樹,不喜歡節目組安排的摩託騎行,那種對「肉包鐵」的拒絕溢於言表,樸素神情倔強,像個孩子一樣,嚷嚷著自己要退出節目的錄製。陪同的藝人阿雅和節目組沒有催促,語言不通的摩託隊在不遠處等候,只是等他情緒平復。
最終,他去體驗了在古巴熱帶的風景中的摩託騎行。而在事後,他卻開心地說,自己玩的太爽了。
而這個旅行中的小插曲,就像節目組跟樸樹交談時敘述的:旅途中,有些事情一開始並不感興趣。體驗了它之後,就獲得了一些新的體驗,就像這次騎行。
對於那些還沒做好準備接受的事物,往前走一步,去嘗試一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驚喜,這可能就是旅行能帶給一個人的改變。
在旅行中,我們會突破日常生活中的固有思維,去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我們能刻意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但在旅行中,常常有各種陰差陽錯的意外,一些被動的去嘗試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的你我,活在社會關係的需要裡,說什麼話,做什麼動作,要用什麼表情,都成為了一種人際關係中的規則,每天都要操心著,自己不是否犯規越界。
慢慢地,對於事物,我們形成了固有的認知,不太輕易地去走出經驗的圈子,也沒有了嘗試的勇氣。而只有在一個不被更多約束的環境裡,不被更多道德評價的空間裡,人的真實感受才會流露出來,那種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就被調動了出來。
曾經,有一個觀點,深得很多年輕人的贊同:想了解一個人,跟他(她)去旅行。因為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的旅行中,你會看清楚,一個人應對變化時的真實狀態,還有他對人對事的態度。
旅行中的人,比生活中的人,更真實、生動。
(本文為「一隻慢流」原創,文內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