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澳門和珠海有多近?就像你們上海黃浦到靜安。」一位澳門居民告訴記者,在大灣區概念出現前,澳門融入內地,就已經是日常,是生活,也是一種習慣。
在珠海拱北口岸,對面有個菜市場,名叫口岸市場,每天擠滿了熙熙攘攘購物的人群,門口一位水果店老闆說:你現在放眼望去,看到的顧客基本上都是澳門居民。
圖說:緊貼著拱北口岸的聯合商業街。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陳炅瑋 攝
「這裡的蔬菜水果價格大概是澳門的1/5,種類很多,品質也不錯,所以許多澳門人最喜歡每天經過口岸到這裡來買菜。」
市場內的小店種類非常豐富,從賣蔬菜肉類、水果熟食、到理髮店、修補店應有盡有,讓澳門市民在這裡流連忘返,在這裡買完菜,他們還會到附近茶館喝茶,等到下午3點再從口岸返回澳門。
「回歸20周年開不開心?當然開心啦!過關越來越快,買菜多方便。」一位澳門阿婆說,對她而言,幸福就是買菜錢越來越多,市場菜價非常穩定,能買到東西也越來越豐富。她說自己不懂什麼大道理,只覺得這樣的生活就是完美。
一個小小的菜市場,只是澳門與內地緊密關係的一個縮影。每天通過口岸,兩地市民往來頻繁,水乳交融。從地緣上、從心理上都是無縫對接,這也解釋了澳門如今社會平穩繁榮的原因,以及「一國兩制」為何能在這裡成功實踐。
今天,珠海橫琴新口岸即將開通,澳門與內地的聯通將會更加便捷順暢,而人心的距離,也將隨之越靠越近。
新民晚報記者 李一能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