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河源紫金髮現兩個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

2020-12-13 南方新聞網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日前發現了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相關成果以《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中國蘭科兩新種》為題,於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

廣東舌唇蘭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蔣才虎 通訊員/黃從高)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日前發現了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相關成果以《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中國蘭科兩新種》為題,於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這兩新物種是我省首個由林業自然保護區科技人員發現並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命名的植物新種,也是河源市首個由本土技術人員發現、發表並命名的植物。

  新物種分別以「廣東」和「紫金」命名:Platanthera guangdongensis Y.F. Li, L.F. Wu & L.J. Chen (廣東舌唇蘭) 和 Platanthera zijinensis Q.L. Ye, Z.M. Zhong & M.H. Li (紫金舌唇蘭) ,並由白溪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主要成員葉欽良、鍾智明、李玉峰等作為新種命名人。

  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在紫金的發現,增加了植物物種特別是蘭科植物、腐生植物類群的多樣性,豐富了植物物種基因庫和蘭花觀賞種類,為蘭科育種注入新的種源,其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長方式,為蘭科植物的進化研究提供新的科學依據。新種的發現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潛在應用價值。

紫金舌唇蘭

  這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是由林業高級工程師葉欽良帶領的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技術團隊在保護區內開展野外科學考察時發現的。紫金舌唇蘭發現於海拔550米的山坡路邊,為地生植物,植株高35-45 釐米,開花期在6月。廣東舌唇蘭發現於海拔約660米的溪谷旁邊的密林下,植株高19-22 釐米,開花期在5月。廣東舌唇蘭為完全真菌共生的腐生蘭,完全沒有綠葉。兩新種為蘭亞科舌唇蘭屬成員,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研究分析表明,廣東舌唇蘭與紫金舌唇蘭為姐妹類群。紫金舌唇蘭是紫金縣歷史上首個以紫金命名的植物。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類別和標準,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均屬極度瀕危物種:廣東舌唇蘭僅發現2個居群,每一居群都不超過10棵植株;紫金舌唇蘭僅發現1個居群,居群不超過50棵植株。

相關焦點

  • 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我國境內怒江金絲猴數量增至200餘只
    怒江金絲猴:世界第五種金絲猴 屬極瀕危物種       怒江金絲猴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0年才被首次發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度瀕危物種。作為世界上第五種被命名的金絲猴,它具有怎樣的特徵呢?
  • 北大西洋露脊鯨、狐猿及歐洲倉鼠成為極度瀕危物種
    據外媒報導,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四發布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現實,北大西洋露脊鯨、33種狐猴乃至歐洲倉鼠都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物種。 這份新名單包括超32000種目前面臨滅絕威脅的物種。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的全球主管Jane Smart在周四的一份聲明中說道:「北大西洋露脊鯨等物種的急劇減少凸顯了滅絕危機的嚴重性。拯救數量迅速增長的瀕危物種使其免於滅絕需要進行轉型變革,同時還要輔以實施國家和國際協議的行動。世界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來阻止物種數量下降、防止人類導致的滅絕。」
  • 四川宜賓發現3萬多株極度瀕危物種「疏花水柏枝」 目前全國規模最大
    近日,在宜賓市江安縣桐梓鎮雙江村長江河灘,發現了一大片極度瀕危滅絕物種——疏花水柏枝。經初步統計,被發現的疏花水柏枝有3萬多株,是全國目前發現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疏花水柏枝種群。  當記者隨同省、市專家一行來到桐梓鎮雙江村沙灘時,只見一株株綠油油的疏花水柏枝在風中搖曳,有的枝條上,還能看到細小的花苞,為光禿禿的水位漲落帶增添了一份綠意。
  • 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現身雲南保山
    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日前在青華海東湖巡護時,監測到一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新華社發 張世紅 攝 林碧鋒 文 圖片來源:新華網一隻青頭潛鴨(右)在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裡(2月23日攝)。
  • 【嬌豔】極度瀕危植物:疏花水柏枝 組團重現「江湖」
    酒城新報記者 陳洪 文 近日,納溪區林業局工作人員在新樂鎮長江邊的一片河灘上,對今春長出的極度瀕危植物疏花水柏枝進行簡單的清查
  • 極度瀕危的十大珍稀動物
    極度瀕危的十大珍稀動物早在幾千年前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然而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火蜥蜴火蜥蜴是一種身體上有斑紋的兩棲動物這種會遊泳的火蜥蜴是極度瀕危物種,只生活在墨西哥城南面一片很小地區裡。與其它兩棲動物一樣,墨西哥鈍口螈從曾經廣闊的棲息地裡消失了。火蜥蜴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一種動物,它們不僅能再生被切除的四肢、受損的肺臟、重傷的脊椎神經,甚至可以再生部分受損的大腦。
  • 陝西公布最新植物家底 29種極度瀕危104種瀕危
    通過對陝西野生植物的調查,確定優先保護的植物種類、瀕危狀態和保護等級等。並制定包括種子收集與保存、專類園活體栽培、就地與遷地保護等方案,以確保受威脅的物種得到保護。同時加深政府及社會公眾對秦嶺地區植物多樣保護的認識和重視,從而更科學更深入的保護秦嶺地區生態環境。
  • 保護極度瀕危動物
    一、世界上極度瀕危的十大動物1、華南虎:現存數量:幾乎滅絕華南虎又叫廈門虎主要以野豬、鹿、狍子等食草型動物為食,曾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它是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小灰豚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進入瀕危類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種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31種動植物已經滅絕,包括主要在菲律賓拉瑙湖及其出海口發現的全部17種淡水魚。本周的報告中至少有一些積極的消息。歐洲最大的原生食草動物--歐洲野牛,已經從易危物種轉為近危物種。
  • 雲南保山青華海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記者張雯)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因素,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20年2月22日,該中心工作人員在青華海東湖監測到1隻青頭潛鴨,3月1日監測到3隻,2020年共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今年的監測結果顯示,青頭潛鴨抵達青華海的時間較去年提前。
  • 重磅!又一大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現身仙居國家公園!8000多萬年前就曾出現的物種
    繼早前發現中華斑羚後↓↓↓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中華斑羚在仙居出沒
  • 偏遠海島上發現極度瀕危巨龜
    費爾南迪納巨龜(美聯社)海外網2月21日電近日,研究人員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費爾南迪納島的一個偏遠地區發現了一種110多年未見過、可能已經滅絕的烏龜。此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曾將這種巨龜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並認為該物種可能已經滅絕。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上周日(17日),厄瓜多環境部在一份聲明中稱,一支由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和美國加拉帕戈斯群島保護協會組成的聯合調查隊發現了一隻成年雌龜,又名費爾南迪納巨龜。有報導稱,這隻被發現的雌性烏龜已經100多歲了。
  • 額爾古納發現瀕危物種沙狐
    本報記者就額爾古納這次如何發現瀕危物種沙狐展開了採訪。近日,額爾古納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張淵在該市的黑山頭鎮草原上近距離拍攝到一組小沙狐的照片,照片中小沙狐憨態可掬,十分招人喜愛。12月2日下午,額爾古納市融媒體記者秦續偉、李豐勝、秦亞傑3位記者跟隨張淵來到小沙狐所在的草原上。
  • 長頸鹿也將成為瀕危物種?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本周宣布,他們將正式考慮是否要把長頸鹿列為「瀕危」物種。該機構負責人說,他們在初審時看到了「大量實際證據」,將對長頸鹿做進一步評估。評估可能持續一年。而一旦被列入「瀕危」物種,與長頸鹿有關的非法商業行為都有可能面臨嚴懲。
  • 極度瀕危的中華鳳頭燕鷗有望擺脫滅絕命運
    因其蹤跡難覓,種群數量稀少,黑嘴端鳳頭燕鷗現為世界極度瀕危鳥類,被鳥類學家稱為「神話之鳥」。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攝  新華社杭州1月17日電(記者 馮源)「2018年我們在浙江沿海的兩個實驗基地一共觀察到77隻成鳥,它們生下了25隻雛鳥,共計102隻,這意味著這一珍稀鳥類的全球數量首次超過了100隻。」
  • 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狐猴物種
    撰文:Sarah Gibbens  新發現的倭狐猴長著圓圓的大眼睛,一對小耳朵和毛茸茸的尾巴,還有非常可愛的四肢,讓人想不喜歡都難。  科學家將這種新發現的倭狐猴命名為格羅夫斯倭狐猴,拉丁學名為Cheirogaleus grovesi。
  • 雲南巧家縣五針松成全球最瀕危物種
    中國園林網9月24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昭通巧家縣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主辦並於今年9月6日至15日在韓國濟州召開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由8000多名科學家在48個國家搜集了眾多的動植物資料,公布了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名單
  • 越南叢林拍攝到神秘「亞洲獨角獸」:中南大羚 現在已是極度瀕危物種
    科學家們於1992年在越南和寮國邊境處首次發現中南大羚,它成為50多年來被發現的新巨型哺乳動物。自它被發現起,這種神秘生物就很少在野外被目擊,它那難以捉摸的蹤跡為它贏來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外號「亞洲獨角獸」。今年9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和越南野生動物官員在中央安南山脈設立的照相機陷阱拍攝到一隻單獨行走的中南大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