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純美北仍:閒坐草寮品鄉愁

2020-12-24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在北仍,什麼都不要做

  一起虛度時光就十分美好

  初到北仍,是帶著一絲好奇,去尋鄉愁。

  記得那是一個春末夏初的午後,沐浴著慵懶的陽光,來到北仍村。北仍並不難找,知道白石嶺、知道官塘溫泉,那就認識去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的路。剛拐進路口,造型各異的指示路牌便會把人引入這隱逸在噪雜之外的小村落。

  有一種幸福叫瓊海,有一種味道叫嘉積,有一種鄉愁叫北仍。「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造型古樸的木牌,就樹在北仍村口。望得見那山,是不遠處巍峨的白石嶺;看得見那水,是已湧動了千年的官塘溫泉。

  踏入北仍,便覺得這裡不一樣。鄉道蜿蜒通幽,陽光穿透檳榔樹散落成斑斑點點;草寮造型別致,清香繞過三角梅瀰漫在空氣之中。漫步在村道,燦爛盛開的野花在左,隨意堆放的怪石在右,不重複的村景,每一步都倍感新鮮。「生產隊辦公室」的老屋,還是保持著當年的樣子,用一幅幅富有年代特色的標語,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幾位古稀老人,圍著一張小桌而坐,品著再平常不過的「歌碧歐」(咖啡),聊著家長裡短。一如北仍村在周遭旅遊開發中留住的那份鄉村的純真。

  上前一問,他們不過是普通的遊客,循著鄉愁而來,探訪這個已揚名海外的村落。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們,早早就外出打拼,有的獲得了一官半職、有的拼出了腰纏萬貫,但總感覺有些什麼,遺落在了時間裡。

  相約北仍,他們相聊甚歡,放下身份,做一介鄉野村夫,喝一杯香醇的本地咖啡,再點上一份特色的農家小吃,仿佛又回到那個從小長大的村莊。

  「這感覺,就像是回家。」老人們一句話,點醒了記者。所謂「鄉愁」,實際上就是那份純真,當北仍村在瓊海市「不砍樹、不拆房、不佔田、就地城鎮化」的「三不一就」發展理念下將最原汁原味的風景呈現,就喚起了人們心底的最細膩的「鄉愁」。

  如果你從小在農村長大,北仍村的風光就好似那故鄉;如果你在都市的水泥叢林裡過得累了,北仍村就能給你一個放鬆疲憊身心的「家」。

  又到北仍,距離上次已有一年,這次,是來解「鄉愁」的。

  闊別一年,甚是想念,而北仍村卻還是老樣子,遊人如織、花開正豔。「記者你又來採訪啦!我們這還是老樣子呢!」想不到草寮咖啡屋的老闆娘阿香如此好記性。笑著坐下來點一杯咖啡,細細品味這一年沒見的風景。

  北仍村真的沒變,除了林子裡的檳榔樹又長高了,除了歸鄉的北仍遊子又多了。過去的一年,瓊海市的開發建設如火如荼,旅遊項目推陳出新不斷豐富著旅遊市場。而算得上是瓊海市最火旅遊景點的北仍村,卻好像置身事外,仍用「素顏」面對世人。

  北仍村真的沒變。沿著那條通幽曲徑走下去,御泉莊酒店「躲」在樹林之後,酒店的圍牆當初建了又拆,只因不忍將這美景用圍牆隔開。前來度假的遊客,步行數十米就能在現代化酒店和農家小院之間自由切換。「這圍牆曾隔開的不僅是酒店與村落,也隔開了兩種生活方式。」御泉莊項目負責人潘進太說,圍牆一拆,也讓兩種生活完美融合。

  其實啊,鄉愁是什麼,最難言明,好比余光中先生詩句裡的船票,也可以是席慕容先生所言那月夜裡清遠的笛聲。而在北仍,鄉愁可以是一杯咖啡,可以是一座老屋,也可以是一絲花香,只要你來,總能勾起心底的鄉愁。

  趕在日落前,又要跟北仍道別,才剛剛離開,竟已有些許思念,得找時間,再到北仍看看。

  (本報嘉積3月20日電)

相關焦點

  • 純美北仍:閒坐草寮品鄉愁
    初到北仍,是帶著一絲好奇,去尋鄉愁。  記得那是一個春末夏初的午後,沐浴著慵懶的陽光,來到北仍村。北仍並不難找,知道白石嶺、知道官塘溫泉,那就認識去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的路。 有一種幸福叫瓊海,有一種味道叫嘉積,有一種鄉愁叫北仍。「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造型古樸的木牌,就樹在北仍村口。望得見那山,是不遠處巍峨的白石嶺;看得見那水,是已湧動了千年的官塘溫泉。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金牛偃月醉沙美客廳議事上北仍
    ■ 本報記者 丁平  瓊海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加快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鄉愁就是一碟海南雞
    普天下都知道海南雞,頗負盛名,其自有來之。  海南雞的原產地  文昌市潭牛鎮北面,有個美麗的古村落,叫做天賜村。村子裡多榕樹,枝繁葉茂,坡地上綠草如茵,展眼望去,只見多隻大小雞或在榕樹下啄食榕籽,或在草地上尋覓昆蟲,追逐嬉戲。在如此生態環境中繁衍生長的雞,外表亮麗,肉質滑嫩,皮薄骨酥,這在幾百年前已備受推崇。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探秘紅樹大觀園
    B2 僑村家譜裡的南洋蹤影  B5 海南建築應吹本土風  B6 林秋雅:尋根遙寄鄉愁  B7 「理工男」重繪「海南印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島書香飄自遠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誠品書店、方所、鍾書閣、言幾又……在商業快速發展的都市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做大中部綠色旅遊「蛋糕」
    ,海南還有廣袤的森林,濃鬱的黎苗文化,同樣精彩迷人。隨著海南旅遊的升級轉型,海南中部山區綠色旅遊發展方興未艾,呈現蓬勃生機。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五指山市以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等市縣在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包裝旅遊產品以及旅遊產品營銷等多方面下功夫,呀諾達熱帶雨林、檳榔谷黎苗文化、五指山漂流等旅遊景區和產品倍受遊客青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當代海南論壇'2014冬季峰會徵文公告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擬於今年12月中上旬召開當代海南論壇冬季峰會,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海南建設,為此特組織徵文。有關事項如下:  1、徵文主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法治海南建設。  2、論文要求:所寫論文(對策建議)應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篇3000—5000字。論文末尾註明作者所在單位、職務、職稱和聯繫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土名透出濃濃海南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更路簿》上記載的南海各個島礁的名字,都是由最先發現他們的海南老漁民特別是潭門漁民命名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驛道上尋「遺珠」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貢  如果把環島驛道比作一串項鍊,那驛站則是項鍊上的珍珠。數百年風雨滄桑,珍珠脫落或蒙塵。於是我們小心翼翼地找尋僅存的「遺珠」。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網紅村你去過嗎?
    就是「鄉遇」海南最便捷的一種方式。  即將於6月1日在樂東黎族自治縣開幕的第七屆海南鄉村旅遊文化節,又將為島內外遊客奉上豐盛的海南鄉村旅遊文化大餐——跟隨各市縣精心設計推出的熱帶鄉村旅遊月主題線路產品,島內外遊客可以將海南島的網紅村玩個夠。  海口馮塘村  馮塘村(馮塘綠園)被稱之為「火山巖上的綠寶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打造疍家特色漁村
    這是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赤嶺村所見到的景象。  位於英州鎮南部的赤嶺村北接英州河入海口,擁有8公里海岸線。該村村民多為疍家人,靠出海捕魚和海產養殖為生,民風淳樸。近兩年,隨著周邊區域開發及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赤嶺村的面貌發生了改變,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海南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赤嶺村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村中主要道路均已硬化,並且路面寬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州濟州 絲路姊妹
    ■ 本報特派記者 周元 杜穎 曹健  對在海南生活多年的人來說,即使是第一次來濟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到五指山 不算遊海南
    ■ 海南日報記者 張靖超    五指山是中國的著名山嶽,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主峰坐落在五指山市境內,海拔1867米,是海南最高山峰,被譽為「海南屋脊」。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
    「常常牽掛 /海南老家 /椰風海韻 /綠樹繁花 /雨打芭蕉說不完的情話 /愛人送我在椰子樹下 /夢裡常回 /海南老家 陽光沙灘/ 海角天涯 /春光四季喝不夠老爸茶 /愛人等我在椰子樹下。」一首《海南老家》的歌詞,充滿了對海南的認同感。這首歌的歌詞,並不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海南人所作,而是出自於一位國內資深策劃人、新銳詞作家蔣平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