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小城圍樓眾多,紅圍距今已200多年歷史,客家文化底蘊濃厚

2021-01-09 黃楊軍攝影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之一 ,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

圍屋的類型主要有圍龍屋、圍樓、四角樓等,在形式上主要有方形圍屋、半圓形圍屋、圓形圍屋 。

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圍屋結合了中原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處,都能見到圍屋的蹤跡,主要分布在廣東的深圳、惠州 、河源、梅州、韶關,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 等地及國內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廣東梅州、深圳、惠州、河源以及江西贛州、福建龍巖、香港新界等地區,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區域之一。客家人的傳統居所——客家圍屋,主要分布於粵東、粵北、贛南,東江流域和環處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內涵豐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粵港地區的客家圍屋,大體可以分為15種類型,其中尤以圍龍屋、城堡式客家圍、深圳碉樓、四角樓最具地方特色。

始興縣地處廣東省韶關市境內的一座粵北小城,總面積2174.12 km,總人口僅為26.37萬人。始興縣是典型的客家地區,客家文化底蘊濃厚,現存240多座圍樓就是始興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走在始興的鄉鎮上,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圍屋,或氣勢恢宏,或古樸典雅,與現代建築相輝映。始興的圍屋,數量之多,樣式之多,結構之多樣,保存之完整。始興的每一座圍樓都有許多悠久的歷史故事,紅圍便是眾多圍樓其中的一座。

紅圍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位於始興縣沈所鎮北村郭屋,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之所以叫紅圍,一是因為它的牆壁用河卵石、青磚和紅砂的砂漿砌成,整體呈紅色,二是因為紅圍曾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廣東省委機關,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它為指揮廣東的抗日鬥爭作出過貢獻。

紅圍在抗戰時期曾是省委秘密電臺聯絡點,被民眾成為「紅色指揮所」。在那白色恐怖、腥風血雨的日子裡,原廣東省委在紅圍克服了許多艱難困苦,開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動,作出過許多重要決策,在廣東黨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粵北小城始興圍樓眾多,紅圍距今已200多年歷史,客家文化底蘊濃厚。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相關焦點

  • 【韶關始興2天1晚自駕遊】「南嶺明珠」、「中國圍樓文化之鄉」、「嶺南九寨溝」、紅圍、東湖坪客家文化民俗村、國家自然保護區-車八嶺
    」也是「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更是「中國最美小城」始興縣歷史悠久擁有溫泉之鄉、圍樓之鄉中國最美小城、千年古縣等美譽積澱了濃鬱的客家文化底蘊孕育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酷愛旅遊和戶外運動的他,得知始興圍樓「認養」政策後立刻返鄉,在田心村「認養」了一棟圍樓,為危舊古建「尋主」,為文物保護賦能。
  • 不期而遇的客家小城——始興|紅梨村、紅沙漠、紅圍、東湖坪
    始興這個地方,知道的人並不多,之前只聽說過廣東最美的省道S244經過這個小城。她猶如一個天生麗質的村姑,待在閨中少人識。有些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有些美麗是靜待被發現的。偶然的機會,來到這個客家小城,卻讓我發現闊別已久的鄉土情懷。
  • 廣東圍樓有房屋96間,至今180多年歷史,距始興縣城僅5公裡
    經過始興縣博物館三年多的調查,發現始興至今現有249座圍樓。其中青磚圍樓26座,泥磚圍樓13座,石圍樓210座,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其中紅圍是最具紅色印記的圍樓。穿過大門進入圍樓內,只見一排排不足半人高、鵝卵石砌成的殘損石牆。圍樓沒有頂,四面牆壁圍合,其上分布著窗戶和瞭望口,附牆而生的植物茂盛生長。紅圍原叫「奠安圍」,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80多年歷史,距始興縣城僅5公裡。紅圍以前共有五層,房屋96間。
  • 品味客家圍樓文化藝術內涵
    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12月2日,赴韶關始興參加「第二屆始興圍樓旅遊文化節」的40多名媒體記者、業界專家和學者,專程來到紅圍、長圍、廖屋圍樓等地參觀、採風,了解始興圍樓歷史,品味客家圍樓的文化和藝術內涵。  始興縣是我國南方客家人的重要聚集地之一,素有「中國圍樓文化之鄉」之稱。
  • 滿堂客家大圍:廣東最大的客家圍樓
    在粵北始興的莽莽原野中,矗立著一座佔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罕見的城堡式巨型客家建築滿堂客家大圍。它是始興現今保存良好的200座左右的客家圍樓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廣東省最大的一處客家圍樓。1996年,滿堂客家大圍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作為本地人,韶關的這些歷史你絕不能不知道
    (小編膝蓋中了一槍) 身為韶關人,有時候連韶關的歷史文化底蘊都不清楚是有點尷尬。接下來就給大家補補課吧。了解這些韶關歷史人文知識,出門裝X不尷尬!中山公園清朝年間這裡是清兵綠營的駐紮及練兵之地,老一輩市民通常稱呼這裡為「教場坪」。
  • 韶關一圍樓距今125年,電視《圍屋裡的女人》取景地,始興人熟悉
    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有「中國最美小城」美譽,是盛唐名相張九齡、明朝戶部尚書譚大初、抗日名將張發奎的故鄉,這裡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帶有原始、古樸的氣息。始興是一座積澱千年的古縣,有1700多年的歷史,蘊藏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有「中國圍樓文化之鄉」的美譽,當地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一說。
  • 韶關一圍樓距今125年,電視《圍屋裡的女人》取景地,始興人熟悉
    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有「中國最美小城」美譽,是盛唐名相張九齡、明朝戶部尚書譚大初、抗日名將張發奎的故鄉,這裡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帶有原始始興是一座積澱千年的古縣,有1700多年的歷史,蘊藏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有「中國圍樓文化之鄉」的美譽,當地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一說。
  • 假期新「打卡點」,始興縣圍樓文化體驗館建成開館
    微縮客家圍。據了解,始興圍樓文化體驗館位於始興縣城南沿江路的風度書房始興長安分館內,總面積546平方米,按60cm*60cm的大小微縮了16座具有代表性的始興圍樓。(其中滿堂客家大圍的大小是5m*90cm)。進入館內,一樓是風度書房,順著樓梯進入二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滿堂客家大圍,這裡有六個房間分別展示了石圍、青磚圍、夯土圍、泥圍、全麻石圍,以及卵石和青磚混合圍等六種不同類型的圍樓;牆上還布置有舞阿妹、司前舞火龍、宰相粉、龜蚌舞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始興非遺場景。
  • 看客家圍樓,嘗客家美食,賞客家民俗
    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滿堂客家大圍開幕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李東恆報導:6月15日,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嶺南第一圍」韶關始興滿堂客家大圍開幕。客家圍樓、客家風味特產、客家民俗、攝影大賽……文化節豐富的節目內容吸引了近萬人前來參與。
  • 16座「微縮景觀」展現始興圍樓風採
    滿堂客家大圍、沈所紅圍、羅壩長圍、東湖坪永成保障圍......10月1日,始興縣圍樓文化體驗館建成開館,館內展現了形象逼真、做工精巧的圍樓「微縮景觀」。這個「圍樓微縮景觀」體驗館,給國慶、中秋「雙節」的始興帶來了更多喜氣,成為了小長假期間始興旅遊的新「打卡點」。
  • 廣東始興粵北最美小城,總面積2174.12平方公裡,風景醉人
    韶關始興,一座很小很小的美麗粵北小城。而我們擔心的是你會不會迷失在那醉人的風景裡,始興是城,始興是鄉。始興的景色淡淡的,輕輕的。像迎面而來的村裡姑娘青春,耐看。始興的古樸自然、幽雅寧靜使人流連忘返,加上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更給它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誘惑。
  • 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之滿堂客家大圍
    始興是粵北第一古郡,自古著稱為「古之福地」。 作為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始興客家文化底蘊深厚。祖祖輩輩的客家人在此耕種。至今依舊能從散落在始興各地的客家圍樓裡看到久遠的時光印記。
  • 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之滿堂客家大圍|生態始興②
    始興是粵北第一古郡,自古著稱為「古之福地」。作為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始興客家文化底蘊深厚。祖祖輩輩的客家人在此耕種。至今依舊能從散落在始興各地的客家圍樓裡看到久遠的時光印記。南方+特別策劃《生態始興》第二站,帶你打卡始興縣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之滿堂客家大圍!
  • 廣東這座小城私藏了小九寨、紅沙漠...深圳出發3h到達
    被稱作為:「南嶺明珠」、中國最美小城、中國圍樓文化之鄉、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千年古縣、嶺南九寨溝」……走進這個粵北小城,捕抓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樹一屋,都會覺得驚喜萬分。·圍樓又稱客家土樓,是客家人的傳統居所之一。
  • 客家文化 | 客家建築為什麼是「圍屋」的建築?
    古代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亦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樓、四角樓等,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圍屋結合了中原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 住進連城客家圍樓,體驗山水畫裡的客家生活,吃喝玩樂不重樣
    龍巖連城,是革命老區和客家文化名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發祥地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到這裡,可以呼吸最新鮮的空氣,吃地道的小吃,沒有城市裡的忙忙碌碌,卻是另一番悠閒自得。這一次我們來到了龍巖冠豸秘谷佰翔度假酒店,住進客家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