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致力打造港口物流「阿里巴巴」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24 寧波晚報

    

    

    

    

    記者 張燕 通訊員 餘明霞

    

    集卡車司機包師傅最近離開車隊加入了「電集網」,成為一名網絡貨運司機,依託網上接單,再加上自己吃苦耐勞,他的月收入達到了1.7萬元。

    網絡貨運不僅給包師傅這樣勤勞肯幹的貨車司機帶來好收益,也讓貨主有更多選擇。隨著上個月我市首張網絡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的發出,港口大市在道路貨運行業正式邁入「網際網路+貨運」的新階段。

    網絡貨運打破「熟人經濟」

    網絡貨運,即通過網絡平臺來實現車與貨的匹配,就如同大家熟悉的滴滴打車平臺。只不過「滴滴」搭載的是人,而它運輸的是貨物。

    車與貨的配載,是物流業自發展以來就存在的命題。在網絡平臺興起以前,主要依靠大宗散貨市場進行交易。一些停車場就是原始的物流市場:格子間是車隊「辦公區」,一塊小黑板上寫著明天發貨方向和運力。「這是一種零擔物流模式,在網際網路產生以前,也是國內散貨物流業較為普遍的模式。」業內人士介紹。

    除此之外,大宗貨物運輸主要靠「熟人經濟」。「我們公司每個月有貨櫃出口,都是通過貨代來聯繫運輸的。」王小姐是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員,雖然負責不少貨櫃出口業務,但對運輸環節她是外行,全權委託給長期合作的貨代公司;而不少貨代公司也是與一些有長期業務掛鈎的車隊等聯繫,形成了「熟人經濟」。

    網絡貨運平臺猶如一條「鯰魚」,通過網際網路打破了信息不對稱,也打破了原有貨物市場格局——貨主只要通過網絡貨運平臺就能查找、呼叫車輛進行運貨,即使不是滿車,也能通過「拼裝」的形式找到更加優惠的價格。

    「對生產企業運輸成本而言,拼裝或『回頭車』可降低20%以上成本,如北侖到溫州有300多公裡,按慣例貨櫃每大箱運費是2650元,但如果實現『雙重』運輸後,空車配貨不到2000元就能裝運,而且,網絡貨運平臺上聚集的車輛、貨物越多,這些資源就能盤得越活,有利於降本增效。」「電集網」副總經理陳凱介紹。

    發揮港口優勢因地制宜

    去年9月,交通運輸部等發布《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後,明確了網絡貨運順利發展的法律定位、準入條件和運營管理要求,貨拉拉、車貨幫等用於貨物運輸的網絡貨運平臺興起。

    我市擁有發達的港口物流,一直在積極探索貨物運輸如何搭上網際網路快車。早在2014年,我市就開始嘗試「無車承運人」模式,試圖「集結」社會上的零散運力。「無車承運人」指的是不擁有車輛而從事貨物運輸的個人或單位,通過網絡平臺將貨物運輸信息分享在網絡平臺上,司機則在平臺上尋找業務。這種模式在兩年後被國家認可,並且在寧波實施全國試點。「無車承運人」,就是如今網絡貨運平臺的雛形。

    在港口龐大的物流需求下,寧波擁有各類貨車約8萬輛,其中集卡車超過2萬輛。這些車輛除部分屬公司自有外,許多以「掛靠」形式存在,有一定的鬆散性,它們的業務來源主要靠「做熟」,車貨的配載缺乏數據化支持。依託網際網路的貨運平臺,將通過大數據更好實現資源對接,對車主是一個極大利好。

    「我們通過前期試點『無車承運人』,發現網際網路平臺有助於提升運輸效率,也受到了司機的好評。隨著國家對網絡貨運平臺的政策逐步明確,我們積極申報、註冊。」陳凱介紹。

    上個月,「電集網」取得了網絡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這是我市首張網絡貨運經營牌照,寧波的道路貨運行業正式邁入「網際網路+貨運」新階段。據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市還有多家企業正在籌備申報網絡貨運經營許可證,市交通運輸局、公路與運輸中心也多次與省交通運輸廳、市稅務局等部門溝通對接,為企業提供指導服務,力爭讓企業「最多只跑一次」,第一時間完成相關資質審核、牌照發放工作。

    發揮優勢打破壁壘

    「目前我們的註冊車輛(司機)已有1000輛(人),網絡平臺管理上確實更方便了。」陳凱介紹,最明顯的變化是車輛定位問題,以往貨主總會來詢問自己的貨到哪兒了,客服每5分鐘就能接到一個這樣的電話。而使用網絡平臺後,車主隨時可以通過地圖查看車輛和貨物信息,效率提高了。

    不過,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網絡貨運平臺正處起步階段,最大的困難是貨源與車源的不平衡、平臺墊資及稅金問題。

    寧波的運輸業與港口唇齒相依,使市場需求與貿易周期、船期等密切相關,導致物流市場旺季沒車、淡季車輛閒置。一些平臺即使想通過自購車輛來滿足市場需要,但又擔心淡季閒置時成本太高;其次是平臺的墊資問題。運輸市場上,作為甲方的貨主在帳期上有「三月一結」的慣例,而車輛的運營成本時時存在,平臺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大量資本的支持。此外,稅務部門雖然允許平臺出具增值稅發票,但加盟的個體司機卻往往難以提供可抵扣的依據,造成平臺運營成本增加。

    「作為寧波本土首個網絡貨運平臺,『電集網』已努力了4年,我們的目標是到2021年底達到5000輛車的規模,通過資源整合、業務優化,不斷增加訂單量,並將相關業務覆蓋到上海、青島等港口城市。」不過,陳凱也表示,在「萬物互聯」時代,作為新興事物,僅靠一方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破解平臺各方掣肘,打造港口物流的「阿里巴巴」。

    

相關焦點

  • 春曉文旅產業強勁復甦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記 者 厲曉杭    通訊員 張佳譽 沈麗麗        2020北侖鄉村(春曉)文旅嘉年華閉幕式日前在寧波梅山灣沙灘公園舉行。這場為期2個月的文旅盛會隨之圓滿落幕。    記者了解到,該活動通過以遊客為主體、群眾共同參與的方式,開展了春曉老底子好味道展示推薦、沙灘公園國慶美食節、港口博物館展覽講座社教、國際賽道千人研學等系列活動。自9月初啟動以來,春曉文旅資源共接待遊客48.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8784萬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2.55%、45.60%,文旅產業強勁復甦。    「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成為春曉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 寧波啟動跨境電商中東歐國家拓市行動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隨著跨境電商中東歐國家拓市行動正式啟動,接下來,更多爆款中東歐產品有望通過電商平臺呈現在消費者眼前。寧波希望通過此次行動,提升中東歐國家優質商品在中國的認知度和能見度,將寧波打造成中東歐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之地,建設成為跨境電商進口的全國集散中心。    跨境電商 海外品牌進入中國的最有效方式    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什麼方式最有效?
  • 2020中國地產榮譽榜出爐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一年一度的「中國房地產榮譽榜」,自2004年由廣州日報、解放日報、寧波日報、深圳特區報等國內30家主流媒體發起以來,已舉辦16年,旨在向社會推介展示各地區極具影響力的典範社區和房地產優秀企業家,把他們成功的經驗進行全國性的互動交流,從而營造出一個注重企業品牌內涵、推崇商業道德的良好市場環境,同時也有助於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和社區樹立卓越形象,形成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 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0%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黃程 江北區委報導組張落雁 通訊員沈瑩)前不久,寧波圖靈奇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標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塊鏈研究項目。未來,他們將在港航管理數位化和國際貿易數位化領域研究創新,使該項目成為繼鹿特丹港、阿布達比港、新加坡港等國際大港之後、國內首個真正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港口管理的港航項目。
  • 全市新華書店整合工作圓滿收官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林旻)昨日,寧波市文化體制改革又迎碩果——全市新華書店整合第二階段工作推進會召開,寧波日報報業集團與7個區縣(市)籤訂新華書店集團股權劃轉協議,為全市新華書店整合工作畫上圓滿句號,也標誌著寧波新華書店集團新徵程的開啟。    寧波新華書店創建於1949年,已走過了71年的風雨歷程。
  • 高質量打通 「兩山」轉換通道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寧波時的重要講話,蘊含了對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標準、高要求,也體現了對浙江、寧波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的新期待、新厚望。    如果從「兩山」詞句產生時間看,寧波對這個理念的形成也是有貢獻的。
  • 白山黑水間脫貧的引路人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這個汪清縣東西部協作項目的「大管家」,共經手了44個項目,佔全州援建項目的四分之一,涉及寧波援建資金超2億元,獲得產業收益金超過1000萬元,有力助推了汪清縣整體脫貧。    新建的項目多,並不意味著「大水漫灌」,曹敏傑堅持把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產業項目投資,每年要有穩定的收益用於分配,貧困戶才能最終受益,因此選擇有較好經營效益、能持續運營的項目很重要。」曹敏傑說。
  • 熊錨5G智能結算終端——攜手浙江移動,共建寧波舟山港數字集卡物流...
    在此基礎上,該項目按照寧波北侖港口和北侖區政府和寧波保稅區管委會的數字物流供應鏈創新要求,我司作為推手,重點打造該業務場景的服務標準化應用及管理與結算科技創新模式,並向央行申報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項目。
  • 餘姚啟動建設 「陽明古鎮」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發布會上,專家們圍繞陽明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水平打造「陽明故裡」「陽明古鎮」展開討論。    兩年前,餘姚市委、市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寧波開投藍城公司建設陽明古鎮。在今年的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上,餘姚市政府與寧波開投藍城公司正式籤約,項目總投資139億元,核心範圍包括餘姚武勝門歷史文化街區、府前路歷史文化街區、龍泉山、山後新村地塊等。
  • 梅山綜保區通過現場封關驗收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相繼獲批進口活體植物特定口岸、汽車整車進口特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平臺等一批先行先試的開放創新平臺。口岸貿易便利化改革深化推進,率先試點海運國際中轉集拼業務,進口提前申報率、進口通關時效等指標位居全市前列。
  • 「驢友」任性者戒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驢友」們應引以為戒:「驢友」被困警情頻發,寧波亦是如此,已成深受關切的社會問題。每次警情都會牽動各方的心,為了不給社會添亂,莫任性。    「驢友」被困,主要是過於自信,不走「尋常路」,結果或迷路,或走進險路,甚至走上不歸路。登山遊玩不能有求證「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浪漫,勿任性。
  • 北侖一個農村社區的美麗嬗變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周一戲曲、二胡社,周二書法、合唱社,周三攝影社……在瑞巖文化禮堂,唱歌、跳舞、寫書法、聽講座,成為瑞巖人每天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我們請來了區裡的老師,設置社區老年教學點,居民不用趕到區裡老年大學去了。」
  • 東錢湖:打造長三角會獎旅遊新地標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擁有以柏悅、華茂希爾頓等多層次的環湖酒店群,可為大型會議和展覽活動等提供會務及服務保障;高爾夫、溫泉、皮划艇、帆船等獨具特色的新業態企業,可為會獎旅遊提供多種場地選擇;東錢湖湖泊休閒節、國際休閒湖泊論壇、國際湖畔音樂節等節事、會議平臺逐漸成熟。
  • 鄞州姜山以超前理念謀劃城鎮建設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沿人民路為創業人群打造集生活、生產、休閒於一體的複合型創業空間;二是鄰裡如畫、鄰牆裡弄。沿姜山河打造古今融合的濱河界面,前排保留過去的市井記憶,後排展現充滿未來感的建築空間;三是健康如畫、山水畫廊。構建一個穿越社區、連接兩個城市主要開放空間的帶狀社區健康運動公園。    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新時代水鄉未來社區,成為城市核心區邊緣小鎮向產業新城人居社區轉化過程中的示範樣板。
  • 張興芝: 我是海的女兒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在第十三個「中國航海日」來臨之際,上周,79歲的張興芝來到寧波天一講堂,作了一場中國航海日專題講座——《海的感召:女輪機長的航海精神》。    「我跟寧波非常有緣,我的第一條航線就是上海到寧波,一跑好多年。」面對寧波市民,張興芝第一句話就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
  • 寧波民企緣何「韌性強」「轉身快」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這些亮麗數據的背後,透露了寧波民營經濟發展哪些新信號?壓力之下,寧波民營企業的韌性從何而來?    透過今年的調研報告,不難發現,曾經以「小而美」著稱的寧波民營企業,正快步向著「大而強」轉變。    雅戈爾以1116.1億元營收榮登169家被調研企業榜首,為全市唯一的千億級民企,總資產1013.9億元,去年實現利潤總額54億元,均居寧波民企第一位。
  • 金融進村,託舉鄉村振興夢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五彩梁弄」微信公眾號是農行寧波市分行與餘姚梁弄合作共建的「五彩梁弄」數字鄉村平臺的一項成果。據介紹,「五彩梁弄」數字鄉村平臺全部建成後,將幫助實現農旅商圈「線上線下一體化」、美麗鄉村「可視可聽」、鄉村治理「線上化數位化」、金融服務「如影相隨」。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風清氣正「家」和暢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市委組織部「青年讀書社」學習顏志定清廉家風。市委組織部通過「青年讀書社」學習交流平臺,邀請顏志定孫女顏建芬講述她在爺爺的情懷裡成長成材、感悟感恩的心路歷程,展現了領導幹部優良家風在家庭和事業迭代傳承中的深刻含義。
  • 陳鴻:兩地故鄉情盎然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他講徽商,更講徽學,講歷史上徽商和寧波文化的淵源,把時代背景和商幫個體實例結合,讓人聽得興致盎然。    他,生長於安徽,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寧波這個城市。對於第二故鄉寧波,他從新奇到探秘到熟稔,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他的微信號「紅塵一羽」中,有大量涉及寧波歷史文化、人文掌故的文章。    他迄今已在各級媒體上發表文章300多篇,經精挑細選,結集出版。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競賽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40年風雲激蕩,40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改變中國,惠及世界,也成就了今天的寧波。為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增進對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的了解,進一步弘揚寧波人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的改革精神,中共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以「光輝的足跡,偉大的徵程」為主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