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10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臺中市擁有臺灣認定16個原住民族,市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19日於臺中農田水利會廣場舉辦「臺中市原住民傳統文化節」。市長盧秀燕穿著賽德克巴萊族傳統服飾出席,以4族語言向在場民眾問候,一一走訪特色攤位,展現十足親和力;為求公平;她承諾未來她將年年穿不同族的服裝出席,祈禱年年平安、年年豐收。
2019中市原民傳統文化節登場,市長盧秀燕(前排中)著傳統服飾溜4族語言,展現高親和力。(陳世宗攝)
盧秀燕表示,原住民各族節慶活動辦理時間不一,例如布農族射耳祭多於每年4到5月舉辦、高雄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也多於每年1月舉行,市府原民會與各族協調達成共識,延續臺中8月1日原住民日系列活動,將臺中市原住民傳統文化節訂於每年10月中旬辦理,祈禱年年平安、年年豐收。
盧秀燕今天特穿著賽德克巴萊族傳統服飾出席,並以泰雅族語「lokah」、阿美族語「Nga』ay ho」、布農族語「mihumisang uninang」、排灣族語「mali mali」向在場民眾問候,走訪體驗、美食、農特產、手工藝品展售等攤位,與原住民朋友近距離接觸,現場氣氛歡樂。
盧秀燕穿著賽德克巴萊族傳統服飾出席,一一走訪特色攤位;她承諾未來她將年年穿不同族的服裝出席,祈禱年年平安、年年豐收。(陳世宗攝)
原民會主任委員林益陸說,原住民傳統文化是經長期累積而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隨著時代演進、環境變遷,加上多元文化衝擊,原住民文化傳承需要格外用心,盼藉由此次活動促進各族群間文化交流體驗與文化學習,增進原住民族群凝聚力及向心力。
今年臺中市原住民傳統文化節以「賽德克巴萊族」為主題,規劃《神話故事》及《文化傳承競賽》兩組,共26隊參賽,展演傳統文化舞蹈、神話祭典等原民文化,展現出自然「力與美」。現場還有90個攤位,包含DIY體驗區、美食農特產、手工藝品展售等,另有充氣式氣墊遊戲區,讓大小朋友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