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到了。
你準備好畫上一個恐怖妝容向男朋友討糖吃了嗎?
不給糖,就搗蛋!
作為西方的「鬼節」,萬聖節自然也受到了不少西方恐怖片導演的青睞。
以其作為背景的恐怖電影有很多。
《烏鴉》、《別惹小孩》、《萬聖節傳說》。
但提到與萬聖節相關的恐怖片,怎麼能少得了這一部呢?
——《Halloween》。
不熟悉?
沒關係,提起它的中文名你一定有所耳聞。
——《月光光心慌慌》。
《月光光心慌慌》是美國恐怖片的一個經典大IP。
從1978年的第一部開始,一直拍到2018年。
可以說是雷打不動的萬聖節檔系列電影了。
後來該系列中的作品有些試圖補全故事背景,有些試圖重啟新的版本。
但都沒能超越第一部的輝煌。
所以我們今天也只來說一說第一部。
該片的主演,傑米·李·柯蒂斯。
何許人也?
美國金球獎影后。
好萊塢最負盛名的「恐怖片女王」。
綽號「尖叫皇后」。
這部《月光光心慌慌》,是傑米·李·柯蒂斯正式踏入影壇的首部作品。
也是她的成名作。
憑藉片中的精彩演出,她曾一舉拿下了當年巴黎科幻影展最佳女主角。
國內豆瓣給出了6.6分的評分。
位列2018年度上映40周年電影排行榜第8名。
正如影片的英文名那樣,故事開始於1963年的萬聖節前夜。
哈登菲爾德小鎮上,一個名叫麥可·麥爾斯的6歲男孩殺死了自己的姐姐。
當父母發現時,他正攥著一把血淋淋的水果刀,直勾勾地望著天空。
不論怎樣問話,他都保持著這個姿勢一動不動。
於是,麥可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醫生山姆費盡心思,用盡了各種方法。
想要了解麥可的殺人動機,並極力治療他。
但他依然呆望著天空,依然一動不動。
就這樣持續了15年。
直到1978年的12月30日,麥可似乎聽到了某種召喚。
他偷走山姆醫生的車,獨自回到家鄉哈登菲爾德。
又在當地的一家玩具店裡偷走了一個白色面具。
某天,房產經紀人的女兒勞瑞發現,自己被人跟蹤了一整天。
她並不認識那個人。
而那個人,正是麥可。
原來,勞瑞其實是麥可的妹妹。
在她幼年時,父母死於車禍。
她自己也失去了記憶,被一位房產經紀人收養。
山姆醫生和警方瘋狂的到處尋找著麥可。
與此同時,一場新的殺戮即將開始。
這部《月光光心慌慌》,無疑是後現代美國經典恐怖電影之一。
曾在2006年入選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名單。
它影響了之後的一大批恐怖片和驚悚片。
更是成為了無數連環殺手影片借鑑的對象。
可以說是美式恐怖片一個時代的開始。
不過當年該片的誕生之路並不十分順暢。
在劇本初稿中,整個故事原本發生在幾天時間裡。
但由於預算的原因,編劇不得不修改劇本,讓故事發生在同一天。
為了節約成本,所有演員的服裝都是他們自己的衣服。
甚至當影片製作完成以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發行。
執行製片人歐文·亞布蘭只得通過自己的公司發行。
可誰也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上映後竟引起了廣泛關注。
最終以32.5萬美元的製作成本,換來了10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
這在當時來說已經是非常典型的「小兵辦大事」了。
該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對麥可這個角色的塑造。
美國恐怖電影史上大名鼎鼎的變態殺人狂之一。
不同於其他涉及連環殺手的電影,麥可這個角色是完全虛構的,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原型。
大家就不要危言聳聽了。
他身材高大,穿著連體工裝。
頭戴白色面具,從不以真實面目示人。
手持一把尖刀,只在萬聖節出沒。
關鍵在於,他怎麼都殺不死。
這樣一個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
那麼為何說這個角色被塑造得很成功呢?
因為片中沒有交代他執著於殺人的動機。
也沒有利用悲慘的童年和經歷強行洗白、拉好感。
他就是一個純粹的惡人,一個沒有情感的殺人機器,沒有任何理由。
十五年前殺死了自己的姐姐,十五年後又回來追殺自己的妹妹。
雖然後幾部電影裡交代了麥可的行為是受到邪教薰陶所致,但這樣的解釋讓人感覺索然無味。
甚至有些畫蛇添足。
觀眾喜歡這個角色,就是因為他冰冷的性格和神秘感。
自帶悲慘過去的連環殺手激發的是人們內心的同情。
純粹的惡有時反而能夠引起人們對於黑暗的幻想。
或者說,缺乏明確的動機,使得麥可的行為更加恐怖。
就像DC的小丑。
沒有起源,沒有動機,就是純粹地作惡。
結果成為了美漫史上最偉大、最成功、最受人喜愛的反派。
說句題外話。
我們都知道,近期大火的《小丑》講述的是小丑的起源。
在觀影之前,小嗨特別害怕影片的設定變成一個普通人如何被社會逼成惡人。
不過慶幸的是,這個原因所佔的比重並不大。
他本身就是個每天需要服用7種藥物來維持精神健康的病人。
說回這部《月光光心慌慌》。
如果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觀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它的「可看性」並不高。
它所激發的,也是一大批平庸之作和大俗套的恐怖片。
可影片本身的恐怖點,並非建立在血腥暴力上。
不然暴力鏡頭也不會少之又少,而且幾乎看不到血。
它真正的恐怖,建立在懸念上。
片中充斥著大量的固定視角長鏡頭。
比如勞瑞和她的兩個朋友走過空無一人的街道。
再比如從窗戶往外看時樹下若有若無的人影。
這些都是瑣碎無聊的日常,看不出來什麼特別之處。
但鏡頭外的語言告訴你,這些看似沒有意義的空鏡頭,其實是一個窺視者的視角。
或者說,是「食肉動物」捕獵之前的虎視眈眈。
它不同於一驚一乍的嚇唬人。
而是對於觀眾心理上的一步步壓迫。
後來的很多恐怖片,沒有學到精髓,只學到了皮毛。
落入俗套。
那麼,如果你萬聖節深夜無所事事的話。
為何不重溫一遍經典呢?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