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小華山」,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風光絕美卻鮮有人知
說到河南,你會想到什麼?最初的反應肯定是少林寺、雲臺山、龍門洞窟,河南是中國之祖,「故鄉河南」說的不虛,這裡的群山綿延,這裡秀水長流,這裡的幽谷深邃,這裡的民風好客,這裡歡迎你來!這次小編來河南登山了,只有這座山遇到了不同的河南省。
-
「發現十堰之美·古鎮」|鄖陽區白浪鎮:一腳踏三省鄂豫陝文化交融
「一腳踏三省」「朝秦暮楚」等響噹噹的地域文化招牌,讓這個處於三省交界點的小鎮名聲在外。湖北的楚文化、陝西的秦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在這裡世代碰撞,相互交融。三省石成了湖北、陝西與河南三省的分界線。三省石的三面分別刻著「陝」「鄂」「豫」3個字,分別朝向三省轄地。以此石為界,西為陝西,東北向為河南,東南方向為湖北。亭子的旁邊,種著一棵不知年歲的柳樹。它長得不高,倒也枝繁葉茂。關於這塊三省石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居住在附近的鄂、陝、豫三省居民經常為爭奪地盤而逞強鬥狠,糾紛不斷。
-
中國「農批」豫鄂陝農商物流港項目落戶河南西峽
近日,中國「農批」西峽縣農商市場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慶典暨揭牌儀式在西峽縣隆重舉行,此標誌著西峽縣與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公司合作的中國「農批」(西峽)·豫鄂陝農商物流港項目正式落戶西峽,項目在西峽縣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
河南最不該貧窮的縣城,處豫、鄂、陝三省交界,曾做過300年國都
河南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省份,基本上轄區的各個角落都有相當價值的文化古蹟分布,淅川也不例外。淅川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的五霸之一楚國,就是從淅川為起點,開始向外擴張,成為春秋霸主的。不過那時候淅川還不叫淅川,而是丹陽,楚國有8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有300年都將都城定在了丹陽。
-
河南最不該貧窮的縣城,處豫、鄂、陝三省交界,曾做過300年國都
河南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省份,基本上轄區的各個角落都有相當價值的文化古蹟分布,淅川也不例外。淅川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的五霸之一楚國,就是從淅川為起點,開始向外擴張,成為春秋霸主的。不過那時候淅川還不叫淅川,而是丹陽,楚國有8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有300年都將都城定在了丹陽。
-
河南淅川「地下龍宮」,隱於豫鄂陝三省交界處,傳說裡面住著八仙
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淅川丹江口水庫東岸有一處喀斯特地貌溶洞,被當地人取名為「八仙洞」,相傳有八位仙人曾在此修煉而得名。我們河南淅川之行,就慕名遊覽樂這處溶洞。這裡的鐘乳石種類齊全,地質資源稟賦很高,國內少有,堪稱國寶,被譽為「中州第一洞」。八仙洞的神奇造物豐富多彩,讓人目不暇接。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擎天柱、金魚展鰭、海底石花等地質奇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而我最喜歡的是「金魚展鰭」,從洞頂垂下的這些石鰭,薄如蟬翼,宛若金魚的魚鰭。
-
陝豫鄂交界有一條街,被譽為「一腳踏三省」,是旅遊打卡必去之地
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一條被三省分割的街道,這條街叫白浪街,好像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白浪街,因為白浪街其實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陝豫鄂的交界處,也是一條被瓜分的街道。剛來白浪街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很多歷史中,白浪街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名,很多人也不了解它的特點,但說到陝西、湖南、湖北可能很多人都很熟悉,因為省與省之間的邊界似乎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了。
-
河南淅川「地下龍宮」,隱於豫鄂陝三省交界處,傳說裡面住著八仙
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淅川丹江口水庫東岸有一處喀斯特地貌溶洞,被當地人取名為「八仙洞」,相傳有八位仙人曾在此修煉而得名。我們河南淅川之行,就慕名遊覽樂這處溶洞。根據地質專家探測,八仙洞大概形成於寒武紀,距今已有5億多年歷史。
-
河南第一大縣級市,面積相當於91個澳門,擁有人口不足80萬
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裡,截至到2017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20個縣級市和85個縣,擁有常住人口9559.13萬人,居中國第3位。其中,面積第一大縣級市,是被譽為「蘋果之鄉」的靈寶市,其面積相當於91個澳門,擁有人口不足80萬,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
-
河南或有新調整,南陽代管縣級市將「撤市設區」,未來有大發展
主要是想用這些方式來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推動周邊的商業發展,提升整體的一個經濟水平,實行這些政策是對一些行政部門進行了「降級」,但是卻對城市有幫助,這樣一來對行政部門進行精簡也進一步提升了整體的效率,對將來也有好的發展,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河南南陽的一個縣級市。
-
豫鄂陝三省交界,是河南最美麗的峽谷,曾經是僧人禪坐的隱居仙境
南陽市,位於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是河南省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超過2000年的歷史積澱。南陽地理位置特殊,水資源豐富,長江、淮河、黃河三大水系中多條河流流經南陽,特別是淅川縣,更是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工程和核心水源地。
-
河南一古鎮,素有「一腳踏三省」稱號,是成語「朝秦暮楚」的由來
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區分布最多,保存最為完好。我國最為出名的古鎮像周莊、烏鎮、西塘等等,我國還有一處古鎮,一腳踏三省,「朝秦暮楚」一詞的由來地,你知道在哪兒嗎?這處古鎮就是荊紫關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位於淅川縣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
-
河南小眾「仙氣名山」,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是久負盛名道教聖地
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的南陽市,就是一個值得去的好地方。這裡三面環山,中間形成近3萬平方公裡的盆地,是天然的形勝之都,因其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南陽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山區、丘陵、平原約各佔1/3的特色地形地貌,其境內有許多頗具看點的名山,不僅有險峻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有豐富深厚的人文景點。
-
一腳踏三省的古鎮,成語「朝秦暮楚」的由來地,就在河南境內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廣袤的土地上有許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以江南、西南地區分布最多,保存最為完好。我們國家最著名的古鎮如周莊、烏鎮、西塘等,我們國家也有一坐一步一個腳印的古鎮,「朝秦暮楚」這個詞的來歷,你知道在哪裡嗎?古鎮即荊紫關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位於淅川縣的西北部,與豫、鄂、陝三省接壤,被譽為「一步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
-
「中原盾」豫鄂陝三省六縣市法院共築「司法屏障」 守護南水北調...
6月3日,由河南、湖北、陝西三省六個基層人民法院聯手打造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司法聯動機制啟動儀式暨首次聯席會議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舉行。此舉標誌著豫鄂陝三省法院圍繞「保水質、護運行」這一核心目標,共同為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提供司法保障,從司法層面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
豫鄂陝三省交界處,藏著河南最美山谷,曾是僧人坐禪的隱世仙境
南陽,是河南省的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它位於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近幾年,淅川之美漸漸被人發現,不過仍有一些景點大部分河南人都沒去過尤其是在秋天裡,這裡的水色會達到顏值最高峰,甚至有人將這裡比作「河南九寨溝」。
-
河南「中原小華山」,藏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風光絕美卻鮮有人知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這裡三面環山,中間形成近3萬平方公裡的盆地,是天然的形勝之都,因其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此外,五朵山還被譽為「音畫山水,伏牛仙境」和「中原第一靈水福地」。五朵山的最高峰名為「金頂」,與湖北武當山「南頂」遙相呼應,也被當地人稱為「北頂」。相傳,這裡是道教真武祖師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得道之處,建文帝在「靖難之變」後,輾轉來到五朵山出家修道,在張三丰張真人護持下終於得道成仙,玉帝欽封其為「真武大帝」。因此,五朵山自古就是道教聖地。
-
信陽10區縣人口一覽:固始縣179萬,溮河區67萬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最南端,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結合部和京廣、京九經濟帶腹地,是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樞紐。>10個縣級行政區,另設有羊山新區、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南灣湖風景區、雞公山管理區、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6個功能區(非行政區),2019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87.92萬人、常住人口646.39萬人。
-
河南固始,人口秒殺很多國內很多地市,史上有哪些頂呱呱的名人?
人口最多的是市是重慶市,有3000多萬人,全國人口最多的縣是安徽阜陽市臨泉縣,有220多萬人。河南固始,是人口大縣,人口規模竟然達到100萬以上,這些縣被稱為人口大縣或第一縣。人口數量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一個城市的人口多少,直接決定著一個城市的勞動力的多少和生產力的多少。
-
雄關古鎮荊紫關
通訊員 陸 鵬/文並圖 核心提示 荊紫關鎮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接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和「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美稱。全鎮轄37個行政村296個村民小組,5萬人,面積168 平方公裡,是淅川縣四大經濟板塊荊紫關板塊中心集鎮,也是南陽乃至全省對外宣傳和展示形象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