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給農村老家長輩拜年送禮,送的是一份祝福、一份心意,當然實用最好,無所謂高大上。所拜年的長輩一般應該都是自己的家門或親戚裡熟悉的老人,他們看重的也是拜年者來看望自己的這份遵老的情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提高,農村拜年的風俗和禮品也隨著時代不斷變化。
記得八十年代中期以前,那時農村拜年看望老人,我老家那裡一般都是白糖、罐頭、袋裝餅乾之類食品,一般每樣都是雙份,禮物的輕重就看罐頭和餅乾的價格高低、是「四份禮」或「六份禮」了,在今天看來可以說是不值一提;兩千年前後演變成食用油、牛奶、飲料為主。
近些年也和城市一樣以菸酒為主或搭配食用油和牛奶。當然現在對於十分熟悉和親近了解的長輩老人,有的晚輩還特別給來老人們買他們喜愛的禮物,有的給他們發個紅包以表心意。農村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禮儀繼承流傳的主要載體,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人意重」,過年拜年主要表達的是一份重逢的喜悅、一份感恩心情、一種嘮嗑的溫馨場景。回農村老家給長輩拜年,禮到人到,真心就好。
有些人送禮送過什麼,不知名的,什麼好像是國外的,這種進口的是保健品,因為全部是英文的,又沒有中文,也不知道是啥東西,以為是高大上,實際上這一點都不接地氣。給你看看電視廣告,你看那個:老百姓,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不收腦白金。
一年到晚過年過節的時候在廣告裡面唱的,唱的很多人耳朵都起繭了,那為什麼很多農村人長輩就覺得這個才是真正的品牌?知道吧,這個不貴,關鍵是他還接地氣,你說啊,某某給我送來了,啊,這個跟我送的這個電視裡面正在播的這個老百姓,你看看他多有面子,多接地氣呀,農村啊,不要搞什麼全是英文的這些東西他都看不懂,也不知道你是個啥,你送給別人的東西,別人以為你還是個外貌,假冒的山寨的這個產品是吧?
如果說你是一個本身就比較富有的人,那挑選的禮物應該是側重於高大上的會好一些。這樣的話可以與自身的地位相匹配,同時也不失面子。但是,如果自己本身就沒那麼有錢了,你還衝著個面子給他們送高大上的好貨,這顯然最後心疼的是自己。
況且,在背後別人也可能會在議論,甚至是別人不好意思,因為過個年收個禮就收了別人兩三個月的工資,這讓別人怎麼受得起呢?所以說,要送禮給長輩,這主要的還是根據自身的實力來挑選會好一點。有時候,送禮僅是表明一種心意,送的高端還是低端不是重點,重點是能對得上被送者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