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典電影的話,就談點真正經典的,比如,《城市之光》。默片時代我最愛的就是卓別林,他算得上電影史上真正全面的大師。他的經典影片非常多,《摩登時代》、《大馬戲團》、《淘金記》、《大獨裁者》等等,但我最愛的還是《城市之光》,實在是把人性的美詮釋得淋漓盡致。電影語言無比流暢,在人物之間,人物與觀眾之間,誰是全知而誰以為自己全知安排的非常巧妙,形成非常好的效果。《城市之光》這部電影上映於1931年,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而這個溫暖的故事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感動和溫暖了很多人。故事講的是一個流浪漢被賣花女誤以為是百萬富翁,流浪漢就盡其所能資助賣花女,還想幫她治好眼睛。很巧的是,流浪漢偶然救了一個大富翁,大富翁請他為座上賓,但等他酒醒之後卻什麼都不記得。於是流浪漢冒險做拳擊手賺錢,當然行不通。後來又遇到了大富翁,大富翁終於認出他並且要資助盲女治病。不巧的是,富翁遭到了搶劫,而流浪漢成了嫌疑人。無論如何,最後流浪漢還是資助了盲女治好了眼睛,還開了自己的花店。當流浪漢衣衫襤褸的從花店走過,盲女和其他人都笑話他,而流浪漢認出盲女,看到她好了非常開心,就那麼看著她,非常深情。這是,女孩也發現眼前的這個流浪漢的不同,於是過去看他。卓別林在此刻展現了高超的表演能力,他握著女孩給他的花,摸著自己的牙齒,深情而害羞的望著女孩,說,你的眼睛好了?女孩一下都明白了,眼前的這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就是她的恩人。他們成了彼此生命中最明亮的光芒。卓別林不僅善於編一個故事,而且善於場面調度,攝影甚至配樂,當然誰能錯過他的表演呢。他的表演藝術是無國界的,美國人和非洲部落人都能很好的享受他的影片,有聲片出現後,人物需要對白來推動劇情之後,電影才變成了民族的藝術,而在默片時代,電影還是無國界的藝術。談完了卓別林,一定要談另一位在卓別林的時代與其齊名的另一位大師,有」冷面笑匠「之稱的巴斯特基頓。巴斯特基頓在默片時代也是一位喜劇大師,很多人為了他和卓別林的座次問題吵得不可開交,在影片《戲夢巴黎》中就有這樣的橋段。巴斯特基頓最著名的粉絲就是奧遜威爾斯了吧,這位電影大師極為推崇巴斯特基頓而鄙視卓別林。他認為巴斯特基頓是真正具有創造力的電影人,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獨具魅力的表演方式。成龍在功夫喜劇模式大獲成功後,很坦然的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模仿巴斯特基頓,甚至沒有超過他所做到的。可見巴斯特基頓的影響力之巨大。巴斯特基頓最經典的影片是《將軍號》、《福爾摩斯二世》、《七個機會》等。有趣的是,卓別林和巴斯特基頓在晚年時有過一次銀幕上的合作,就是在卓別林的半自傳影片《舞臺春秋》中聯袂演出,光華猶在,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