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區遷建,一戶搬遷新村民的民生樣本

2020-12-21 大嘴說山東

濟南市長清區將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灘區遷建任務,黃河灘區遷建工程讓長清區數萬民眾改變了祖祖輩輩的沿黃村居史。先期住進了孝裡和歸德兩個安置區樓房的村民,終於結束了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村生活,住進了嶄新敞亮的城鎮樓房,他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可是,這些新居民如何適應「城裡的生活」,如何搬進來,住得好,可發展,生活水平上得去,後續收入更穩固?

長清黃河灘區總面積226平方公裡,涉及4個街鎮224個行政村15.71萬人,佔全省灘區遷建任務的25.9%,佔全市灘區遷建任務的45.3%。這個巨大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更關係到搬遷後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只有這些人搬進來後住的更舒服了,幸福感更強了,獲得感更足了,才是長清區人民政府謀劃的黃河灘區遷建「2.0」版。

長清區穩步推進了孝裡和歸德兩處居民安置區的居民樓房建設。2019年8月20日,歸德一期18個村1498戶5212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選房,10月底實現了搬遷入住,到2020年底,將實現所有遷建居民的搬遷入住。

他們住進來,僅僅是第一步,政府部門要操心的事兒,還有很多。

在遷建小區,歸德街道辦崇德苑,司莊村村民司志剛在和鄰居聊天。

他家是隨著村裡在去年11月份住進來這個遷建小區的,住進了新樓房,村民的居住條件確實有了很大改善,水電都沒有問題了,就是還沒有暖氣,沒有煤氣。

「目前這裡的所有新居民,一半用電做飯,一半用煤氣罐做飯。沒有煤氣通進來。」司志剛說,要想通氣,每家要交3000元通氣的開戶費,前幾天還貼出了通知,只有交了這個開戶費,才會給村民通燃氣。

他家樓下的燃氣管道,標註有「濟南中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字樣。

「我們很多村民交不起這個錢,」司志剛說,大家看到通知很生氣,很快就給他撕掉了。所以我們也沒有找到這個通知的原件。

歸德街道司莊村不到三百口人,每口人有耕地不到一畝。村主任司敬勇就住在司志剛樓下。他說,村民主要是靠著種莊稼和外出打零工為生,原先村民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搬到城裡了之後,感覺有點吃不消了。首先就是住進來面對的「燃氣開戶費和暖氣開戶費,我們村民都覺得交不起呢。」

他細細地算起了帳:「我們一口人大約合到八分地,一畝地轉讓費一年650元,八分地也就是一年四五百元錢,三口之家,114平米的房子,物業費,一年大約就是970元錢,需要兩口人的地錢才夠,剩下那一口人的轉讓費,用來當生活費?只能出去打零工。有本事的能出去掙錢的還行,要是上了歲數的,或者打不了工的,日子就很難過。」「六十歲以上的村民政府有100元一個月的補助,所有的花銷靠這些,根本不行。你再讓他交3000塊錢的燃氣開戶費?交了費,他連氣錢也用不起。」說到開戶費,司志剛和司敬勇都說,崇德苑的居民都要交的這個錢感覺不合理,「我們旁邊的歸南歸北,前後劉村和黑溝村,人家用氣的時候,根本沒有開戶費,不拿開戶費,有500元押金,還能當煤氣錢用掉。這裡為啥讓俺們交這個錢?燃氣公司說我們這裡不在他計劃範圍內,誰要是急著要開通,交上3200元錢,其中200塊錢的氣錢,馬上就能開通了。可是我們沒有幾個能交得起的。」

司志剛家也是用電做的飯,這和他們以前的做飯條件大大不同了。

和以前用氣和燒柴相比,村民們不僅僅是用氣感覺貴,家裡的暖氣也感覺吃不消。

「一平米需要先交55元錢的初裝費,然後才能給通暖氣,好像是按照一平米23塊錢收暖氣費,暖氣費還行,就是初裝費,掏不起。」村民們反映,他們搬進來,114平米三口人的房子,又交了3萬元的超面積費,再加上裝修買家具什麼的,村民們感覺負擔很重。「您給問問好嗎,我們該不該交這兩個初裝費?村民能有多少錢,他們搬進來後,不能打工掙錢的,就只能指望兒女養著了。」

司志剛原先是村裡的醫生,開著一個衛生室,可是搬家後,他的衛生室被拆掉了。

「 我服務著1700口人呢,不光是我們村,附近的幾個村比如興隆村東楊村三官村等等,他們的看病吃藥打針查體,都是我的活。」司志剛說,搬進新居後,他的服務對象分散居住,他需要一家家核實居住地點,繼續把他們的醫療這一塊做起來。「比如,我原先按照歸德衛生院的要求,65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的血壓、心電圖等等,我都得按照政府下達的任務,服務好。他們吃的藥,降血壓的什麼的,都得我送到。他們去歸德衛生院檢查,有時候我也得送到。1700人,1000人左右搬到這裡後,我就得一家家電話問好了,叮囑他們早晨不要吃飯,我得上門去量血壓,繼續做好鄉村衛生服務。安排發藥,發藥之後他們的醫藥費報銷,包括殘疾人精神病患者的定期檢查,入戶隨訪,也是我得去做。可是我也得需要一個衛生室那樣的地方啊,這裡沒有。據說二期以後可能給安排,誰知道呢。」「我兒子也大了,就這麼一套房子,將來他會住到這裡,我就更沒有地方了。」

「那現在您怎麼辦呢?」

「租房子,一個月得一千呢。哎,走一步看一步吧,實在不行我夫妻倆就住車庫裡。」司志剛很無奈,他的原村裡的衛生室被拆了,一點補償也沒有。可是他還得繼續幹下去。

還有村民提到,和原先的村外安葬不同,村民身故後,安葬地也遠了:「還是得回到老村林地上安葬,三四公裡,回去入土為安。要是在公墓裡安葬,葬不起。」

而根據最近的殯葬改革政策,長請區將在每個鎮設置公益性公墓,那麼,集中安置區,除了鼓勵樹葬、海葬、鮮花葬、草坪葬,他們骨灰安置的需求嗎,也會有村民公墓嗎?

歸德街道的相關幹部說,黃河灘區外遷安置區,一期18個村的群眾已入住。安置區建設過程中,做了安置群眾學歷、技能、就業意願等調查,據此開展了現場招工、送崗位下鄉活動,下一步會根據用工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率,在歸德工業園區、安置區就近就業,舊村拆舊復墾后土地收益歸村集體,多渠道增加收入。殯葬仍然用原來各村的殯葬地塊。

佔用土地不說,還影響現代化機械的使用

同樣的問題,孝裡的答覆是:孝裡鎮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工作秉持公益先行,注重規劃的原則,堅持公益性,以造福灘區群眾為工作出發點,著力解決好灘區群眾生產生活、上學就讀、看病就醫、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按照統籌規劃、科學布局、逐步推進的原則,高標準規劃,高水平設計,做到現實性與前瞻性相統一。其中配套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包括安置區內道路、給排水管線、電力通訊設施、綠化亮化、汙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集中轉站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主要包括教育、醫療、文體、民生保障和社區服務等。

二是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要求,明確規定要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2020年,每個鎮要建設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這樣一來就能夠滿足群眾遷建後的安葬需求,孝裡鎮將及時關注最新殯葬政策,第一時間報上級民政部門審批。

三是孝裡鎮黨委政府多措並舉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認真做好後續扶持謀劃規劃,推進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實施產業發展帶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加搬遷群眾就業崗位,今年9家公司落戶孝裡,大大增加了就業崗位。同時做好培訓計劃,加強技能培訓,搭建就業平臺。今年孝裡鎮人社中心和工會多次組織技能培訓,提高當地群眾的就業能力。

四是關於日託老養老機構問題。孝興家園規劃設計一處綜合養老服務的規劃用地,規劃了一萬一千多平方的綜合養老服務用房,待手續完善後開始建設。

那麼,長清區政府如何看待這一問題?他們在小區建設、配套房、公益性公墓方面,代表長清區政府,將有什麼樣的打算?

據悉,長清區委區政府一直在關注和思考,黃河灘遷建後新城鎮居民的後續持續性發展問題,那就是讓他們搬得出、安得住、可發展、能致富,而不僅僅滿足於為這些村民提供居住條件的巨大改善。相關部門的人士稱,這些村民也許將失去種地的機會,但他們所有的土地流轉或者開發使用後,後續土地使用者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土地,為村民的將來產生更多收益,讓他們獲得感更多等問題;他們如果從事第二三產業,他們的工作技能針對性培訓問題;集中居住後的城際交通問題,供水供電供氣物業公司等設施配套問題,幼兒園或者託老機構的配置問題,再比如這些村民老齡化嚴重,老人去世後葬在哪裡,會不會產生殯葬墓地難安設的殯葬問題,這些問題,我們一直在提前考慮著……

「一個問題處理不好,我們黨和政府為村民搬遷辦的這件民生大好事,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失被搬遷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我們認為,這些問題確實需要提早規劃設計,周密安排。」

據介紹,長清區為了最大限度利用好村民搬遷後的土地利用,以此為原村民帶來更多收益,提出了在歸德街道、孝裡鎮、文昌街道、平安街道等創建226平方公裡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設想。根據初步規劃,將設立強筋小麥產業園、「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區、標準化蔬菜生產示範區、經濟林標準化生產基地、高效畜牧業示範區、產業融合示範區、現代農業新業態示範園、全域旅遊示範區等等。以區農發公司為運營平臺,對拆舊復墾區土地實行大規模集中流轉管理,以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濟南承宣布政司原創並在百度號首先發布,轉載需申請同意)

相關焦點

  • 長清區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區2020年6月前全部搬遷入住
    齊魯晚報訊(記者 董從哲)黃河灘區遷建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長清區涉及的搬遷村莊和人數是最多的。9月3日上午,在濟南市委市政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召開的系列新聞發布會(長清區發布會)上,長清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居安結合目前灘區遷建工作進展情況,詳細介紹了長清區在遷建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並就群眾搬遷後續等各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千裡黃河灘,換了人間——山東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
    牢記總書記囑託,山東把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這一民生工程作為脫貧攻堅重點任務,確保2020年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給60萬灘區群眾一個穩穩的家。山東還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統籌推進「黃河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這是一幅徐徐繪就的壯麗歷史畫卷。本報一直見證、記錄灘區變遷。
  • 鄄城縣舉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社區」 搬遷入住啟動儀式
    幸福的笑臉露出來,歡快的鑼鼓敲起來,甜蜜的日子迎面來,9月29日上午,鄄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社區」搬遷入住啟動儀式在舊城鎮六合社區舉行。他說,黃河灘區遷建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實現灘區群眾世代安居夢的重大民生工程。工程實施以來,從村臺淤築、臺體降水到地基強夯、社區建設,工程環環相扣,科學快速推進,目前,四個村臺社區全部高質量建成,完全具備入住條件。至此,鄄城縣黃河灘區4.1萬名群眾即將告別千百年的「水窩子」,全部搬入新居。
  • 菏澤東明黃河灘區:遷建遷出「穩、富、旺」(上)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9日訊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統籌謀劃產業發展是關鍵。東明縣在積極推進黃河灘區村臺建設的同時,大力培育和招引特色產業,為黃河灘區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歷程黃河在魯奔流千裡,灘區百姓困苦百年。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河槽和大堤之間形成1702平方公裡的灘區,60萬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威脅,因洪致貧年復一年。
  • 山東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最大社區搬遷 灘區居民迎來新生活
    央廣網濟南6月28日消息(記者桂園)山東斥資260億元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讓60萬灘區百姓遠離水患,安居樂業。近期,全省最大的黃河灘區外遷安置社區——濟南市長清區孝裡鎮即將啟動搬遷,孝裡鎮三萬多灘區百姓將迎來新生活。
  • 農發行河南省分行10.5億元貸款支持長垣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項目
    近日,農發行河南省分行審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貸款10.5億元,用於長垣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項目建設,著力解決灘區群眾防洪安全問題,改善灘區自然生態和招商引資環境,推進長垣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幫助灘區群眾走向脫貧致富道路。11月20日,投放首筆貸款8.55億元,加快項目實施建設。
  • 濟南長清區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區2020年6月前全部搬遷入住
    &nbsp&nbsp&nbsp&nbsp黃河灘區遷建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3日,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長清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居安結合目前灘區遷建工作進展情況,詳細介紹了長清區在遷建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並就群眾搬遷後續等各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走進黃河》系列報導之四 灘區遷建 安居富民
    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黃河灘區作為我省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灘區居民遷建既是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需要,也是實現灘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河南堅持高標準推進居民遷建工程,大力發展產業、轉移就業,讓灘區群眾「搬」來幸福新生活。
  • 拆掉舊屋住新樓,原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創全省多個第一
    ,自己最後一個選……在原陽縣官廠鎮,當地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創下全省多個第一,期間還實現了遷建過程中「無一戶強拆、無一戶上訪」的「官廠效應」。在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過程中,當地政府建立起「黨委領導、兩委負責、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聯動格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將黨建引領延伸至灘區遷建一線,延伸到入戶調研、宣傳動員、協議籤約等具體工作中,按下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快進鍵」,創造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官廠速度」和「官廠效應」,從而實現了灘區遷建的高質量發展。
  • 濟南第一個整建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正式搬遷
    齊魯網9月29日訊黃河灘區遷建,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民生工程。在平陰縣東阿鎮,濟南第一個整建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今天正式搬遷入住。大河口村、桃園村兩個村1436人搬入了新家。今天上午十點半,平陰縣東阿鎮的黃河灘區422戶村民,經過540天的等待,終於領到了新家的鑰匙!在一位村民趙傳興的家裡,我們可以看到,家裡用的是集中供暖,空調電視,一應俱全,和城市沒有區別。「非常高興。
  • 灘區搬遷圓了安居夢
    12月12日,河南省臺前縣黃河灘區居民集中搬遷啟動儀式舉行。剛搬進縣城安置區新家的灘區農民,開啟了新的城市生活。  「趕上好時候了,以前咱都沒敢想過能從灘區搬出來。」馬樓鎮西尚嶺村王秋蓮老人說。前不久,馬樓鎮組織灘區群眾選房、領鑰匙後,王秋蓮和村裡群眾,經常跑到縣城安置區看新房。
  • 範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搬遷新居了
    1月16號,範縣舉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搬遷新居啟動儀式。 縣委書記王秋芳為搬遷戶代表頒發新居鑰匙,並宣布範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正式啟動搬遷。
  • 山東做好黃河灘區遷建:給60萬群眾「穩穩的家」
    黃河在魯奔流千裡,灘區百姓困苦百年。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河槽和大堤之間形成1702平方公裡灘區,60萬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威脅,因洪致貧年復一年。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是關係灘區60萬群眾防洪安全、脫貧致富和安居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對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張新文到東明縣調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
    > 2021/1/8 9:09:31   來源:菏澤日報       1月7日,市委書記張新文到東明縣調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歷程黃河在魯奔流千裡,灘區百姓困苦百年。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河槽和大堤之間形成1702平方公裡的灘區,60萬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威脅,因洪致貧年復一年。
  • 山東省發改委調研平陰黃河灘區遷建工作
    3月14日,山東省發改委黃河灘區遷建辦處長靳為公一行來平陰調研灘區遷建開工復工情況。平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於瑞民陪同調研。調研組先後到安城和玫瑰外遷安置點和後寨村詳細了解灘區外遷安置工作和護城提加固工程,了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實地察看灘區遷建工程復工建設進度,要求要加快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項目復工建設進度,嚴把工程質量標準,切實抓好灘區產業發展。
  • 明年山東黃河灘區將遷建 劃定工程路線圖時間表
    10月16日,記者從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灘區遷建推進會)上獲悉,截至目前,用來支持16個項目縣前期遷建的10億元中央補助資金和3.97億元的省級補助資金都已經撥付到位。遷建工程預計年底前可開工建設18個村臺和14個社區工程,7個有遷建任務市都會有工程開工。  據介紹,全省灘區遷建工作會議召開以來,灘區遷建7市迅速部署啟動。
  • 搬離窮灘區,開啟新生活:祥符區曲興鎮黃河灘區居民入住新居
    新居飄彩百花開,虛煙升起故地外,12月10日上午,祥符區曲興鎮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安置區內鑼鼓喧天、彩旗飄揚,到處是歡樂的海洋,祥符區曲興鎮大蔡村、尚陽村、門八府三個村委群眾搬遷入住儀式隆重舉行,這標誌著灘區群眾盼望多年的灘區遷建工程正式實現群眾入住。
  • 淄博黃河灘區遷建首個灘內村莊開始拆除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8日訊(記者 邵鵬飛)2月26日下午,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舊房應聲倒下,淄博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黃河灘區舊村開始拆除,拉開了淄博黃河灘區舊村拆遷的序幕。「能搬到寬敞明亮、離縣城又近的樓房是我們灘內人們多年來的夙願,畢竟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它了,還是禁不住流淚了。」開河村村民封玉芬擦了一下眼角後又笑著告訴記者,「謝謝你來給我們拍下這張合影。」拆除現場村民們齊心協力,速戰速決,搬東西的、裝車的、拆房子的,井然有序進行著。搬完東西,同老房子揮手告別,向著幸福新生活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