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比賽結束還有四秒,德克-諾維茨基躍過替補席,一個人靜靜地向更衣室走去。那一刻,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一個北京男孩向教室外瘋了樣狂奔,興奮地大吼著。
五分鐘後,小牛隊全員舉起了總冠軍獎盃,劉翰的冠軍夢也一起實現了。
或許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與籃球有著如此密不可分的聯繫。
文/ 劉 金濤
編輯/ 瑪麗
每個人都想過把興趣當成職業,但最奇妙的是,沒有人知道這一天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劉翰性格直爽,既然喜歡,那為什麼不去做呢?在大學報考專業時,因為喜歡法語,父母便遂了他的意願,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浪漫而又包容,滿足了他的好奇心。
有趣的是,熱愛籃球的劉翰,後來還是與體育有了更緊密的接觸。
參觀MLB球隊費城費城人隊
「擔任體育部部長期間,因為辦賽,自然而然就會有商家來找合作,比如掛橫幅、噴繪廣告,」劉翰回憶道,「那時候就覺得很有意思,通過和體育圈的這些人接觸,覺得把體育當作職業也會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
「之後大三結束就該實習了,與法語有關的語言類、金融類的工作,實際上我都接觸過,」劉翰說道,「但興趣還是在體育上,家裡人也鼓勵我選喜歡的,最後我去了騰訊體育。」
實際上在那之前,劉翰還參與過在北京召開的2015年國際田聯世界錦標賽,當時他在比賽期間負責協調和協助運動員的頒獎儀式,包括幫助翻譯只說法語的運動員,並提供中法、中英之間的語言幫助,這份與人打交道的經歷,也讓他對體育的熱情更多了一些。
劉翰在NBA實習期間進行Think Tank演講
不過頗具膽量的是,劉翰在臨近畢業時選擇騰訊體育,相當於放棄了法語方面的優勢。那段時間,他每天要在騰訊體育的社交帳戶上產出1-3篇NBA相關內容的文章,運營社區及帳號有關的內容。
「看球是一種工作,這其實挺幸福的。」而這些經歷,都讓他看到了更廣闊的體育世界,也增加了從事體育工作的興趣。
2017年大學畢業後,劉翰順利拿到了三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他選擇了城市治安更好、擁有四大聯盟球隊的喬治華盛頓大學。「高中時有過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交流的經歷,而且家裡也有親人曾在華盛頓留學,所以適應起來比較快。」
世界盃期間和自己的偶像諾維茨基
而對於一個小牛球迷來說,跨越千山萬水來到美國,自然是迫不及待要去看一場諾維茨基的比賽。「我記得是打灰熊,其實並不是很重磅的一場比賽,但現場爆滿,所有球迷都非常投入、享受,氛圍特別好。」
的確,發達的體育市場自然帶來諸多機遇。在劉翰看來,體育行業是理論知識為輔,實踐為主的行業,因此賽場實戰無疑是體育留學最重要的一環。
「比如參加一些論壇、活動,獲取信息可能是一開始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結交更多朋友,與行業人進行更多溝通,」劉翰說道,「所以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溝通技巧,都很重要,這些都決定著從業的圈子和機會。」
陪同喬治華盛頓大學Lisa教授觀看CBA比賽
此前在1997年,喬治華盛頓大學體育管理項目創始人Lisa Delpy Neirotti博士,創辦了SINC(SPORTS INDUSTRY NETWORKING& CAREER CONFERENCE)年度會議,她希望幫助快速發展的體育旅遊產業提供聯通、交流、合作的平臺。
「在那種會議上,有時候就得豁出去,哪怕插話都行,就得把話說明白,給人家留下好印象,拓寬社交的圈子。」劉翰說道。
可以說,出國留學不僅是能有更多國外的資源,也自然會收穫不少同袍,這決定著回國後的人脈資源。「的確,留學、考研都是進入一個圈子最好的方式之一,這對於個人成長和從業而言,幫助都是很大的。」
在留學一年後的暑假期間,劉翰回國後順利進入NBA中國全球合作部實習。三個月時間裡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社交電子商務「Think Tank」項目,最終呈現給NBA中國,NBA香港和NBA臺灣的所有員工,此外還參與了NBA營銷、創意策劃以及戰略合作等大小事宜,不斷為自己的從業能力充值。
到了留學第二年,劉翰偶然獲得了一個幫助球隊制定營銷策略的作業,這段經歷直接刷新了他對體育文化的理解。
「我們小組抽到了一個棒球小聯盟的球隊,是一個特別小的小鎮的棒球隊,可能一萬人都沒有,」劉翰回憶道,「一開始我以為能賣出去十張票就不錯了,但到了鎮上後發現,很多地方都掛著這支球隊的旗幟。」
「即使是那樣一支小球隊,影響力也足夠強,很多家庭都帶著孩子去看球,對球員的能力與特點如數家珍,而他們的文化產品做得也比較成熟,」劉翰說,「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體育的力量可以滲透到每一個地方。」
體育文化的差異讓劉翰震撼之餘,也看到了國內的巨大前景。去年回國後, 他以第一批管培生的身份順利加入了CBA公司,而當時CBA聯賽剛剛宣布開啟2.0時代,劉翰與同事們一起許下了「國民聯賽」的願望。
在2020CBA全明星·長隆星夢夜晚會上的劉翰
「原本我負責的是體育文化以及商務方面的工作,但因為疫情,複賽後被臨時指派了裁判復盤與評判相關的工作。」劉翰說,「忙的時候,下班後能看到剛剛天亮的北京。」
複賽後的工作有時忙碌,但這也讓劉翰倍感充實,也對國內體育文化的未來充滿期待,「把體育變成一個人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話題,這肯定是最終的一個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