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西班牙的殖民地遍及世界,為何法國獨獨對非洲情有獨鍾

2021-01-12 地史館
法國殖民地

從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徵開始,歐洲就不曾停止過向外擴張、尋求黃金與致富路的夙願。從始至終就是歐洲中流砥柱的法國自然也不會錯過大航海時代這一天賜良機。

不過由於法國過於硬核的陸軍戰力,其一直都是周邊大國的心腹大患,即使一起商量瓜分世界,他們也會不會放鬆一點對法國的戒備之心。正亦如此,法國的殖民道路可謂險阻重重。

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大多情況下,大航海時代被認為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的第三個兒子,亨利王子所開闢的。但實際上法國人第一次下海撈金的時間,甚至說比西班牙和葡萄牙要早個七八十年。

在公元1380年一名叫做貝當庫爾的諾曼第貴族就被迫遠洋出海,在即將彈盡糧絕的時候,所幸他在北非發現了一片群島,這便是後來被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譽為可以直達美洲的大陸橋「加那利群島」。

秉承著先入為主的原則,他將其佔領並獻給法國國王查理五世,藉以換取大量金銀財寶。其後,貝當庫爾及其追隨者利用查理五世的資助在加納利群島周邊建立商站,並沿途探索、買賣。

法國人的生意一直做到赤道附近,並在中非收穫到一船的黃金後,法國人對海外世界的探索熱情達到了巔峰值。法國沿海地區一所名為迪耶普的城市更是做到了全員下海撈金,賺的的盆滿缽滿。

不過好景不長,與英國的合約突然被英王撕毀,從1337年開始英法百年戰爭又再度點燃。號稱歐陸第一強國的法國,這次卻在英國的幾次詳攻下接連敗退,甚至一戰丟掉了北方包括巴黎在內的核心地區的幾座城市,將首都遷至南方山村裡。

這也就無形之間約束了法國向外擴張和探索新大陸的積極性,畢竟攘外必先安內,內部根基不穩,搶再多的錢也沒啥用。

殖民時代的開啟

在法國和英國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葡萄牙最偉大的國王若昂一世和西班牙女大帝伊莎貝拉卻相繼推動兩國放下舊仇,以教皇為中間人,保持著較長時間的和平。

這兩國也比較有意思,葡萄牙位處歐陸的最西邊,若要擴張只有向東進軍,可即使兩國綁在一起也打不下一個法國,無奈之下只好另闢他路。

葡萄牙首先盯上的就是羅馬帝國的在北非故土,若昂一世在利用農民起義運動和宮廷政變將自己的父兄拖下王位後便隨即發動了對北非的徵戰,並沿著洋流四處探索。若昂一世死後沒幾年,半入中年的伊莎貝拉就因嫉妒其他女人得寵,因此毒死丈夫和後宮嬪妃、隨即發動宮變加冕為王

這兩人的人生經歷完完全全就是李世民和武則天的翻版。

1492年8月3日,在伊莎貝拉女王和教皇的支持下,哥倫布帶著呈交蒙古大汗的國書走上了尋找印度的航線。

無巧不成書的順著大洋風摸到中美洲,因為資金的問題,起初西班牙對美洲的探索極為緩慢。這消息沒多久傳到了西班牙。幾年後,從非洲撈金無數的葡萄牙重走哥倫布的航線,並於1500年發現了巴西。

不過巴西畢竟太遠,葡萄牙對其的態度也不怎麼太積極,就是純粹先佔著,等以後有空了再好好探索一番。

法國的南美洲

法國和英國於1453結束百年戰爭後,看著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遠洋貿易中大發橫財,不免有些心生醋意。在16世紀,法國航海家維拉薩諾及卡蒂亞開拓了航線後,法國人便開始在紐芬蘭一帶航行,法蘭西殖民地擴張的序幕就這樣不是很壯觀的開始了。

此時法國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眼皮子底下能夠佔領的殖民地都已經被佔完了。所幸葡萄牙對巴西的漫不經心正好給了法國人機會。

1504年幾艘宣稱駛向印度洋的法國貨船莫名其妙飄到了巴西,在與當地印第安人進行通商後迅速將巴西的信息送回巴黎,此後越來越多的法國人開始搭載著各式各樣的貨物前往巴西兌換黃金、原料。

葡萄牙人看到這兒就不樂意了,按照教皇的承諾,巴西是屬於葡萄牙的領土,你法國人怎麼能不經過我同意就去巴西?

葡萄牙殖民地

於是,1516年葡萄牙開始集結遠洋艦隊去封鎖南美洲沿岸港口。可法國這個歐陸第一強國的旗號也不是自封的,葡萄牙對法國的封鎖幾乎沒有起到一點作用,反而那些遠洋艦隊成了被法國人洗劫的對象。

從葡萄牙至巴西畢竟太遠,葡萄牙的那幾百艘戰船無疑是杯水車薪。法國人不但可以繞行還能利用「放風箏」誘敵,並勾結海盜躲在亞速爾群島或者直布羅海峽附近伏擊葡萄牙軍艦。

葡萄牙為了這事多次找教皇投訴法國的「違約行為」,可法國卻一方面表示這是海盜所為與我法蘭西無關,一邊讓海軍換上海盜的衣服,一有機會就狠狠搶葡萄牙一筆橫財。

據當時葡萄牙大師遞交給教皇的文件顯示,已確定是法國人洗劫的葡萄牙商船多達300餘艘。

葡萄牙的無奈

既然勸阻無用,葡萄牙便只好用硬的。1527年,葡萄牙國王再度集結部隊搗毀數艘法國海盜船,並當眾吊死船員。葡萄牙人本以為仗著教皇,這一舉動可以讓法國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可誰知道爆脾氣的法國皇室不僅承認了海盜就是法國軍隊,還公然撕毀《託德西利亞條約》。

挑明了就是在告訴葡萄牙「有本事我們打一架,你看我能不能在一個月內佔領裡斯本」。

面對絲毫不怕世俗譴責的法國皇室,葡萄牙也很無奈呀,打又打不過、說又說不服。派間諜去遊說法國高官,可高官收了錢轉臉就不認人。

沒辦法,葡萄牙只能在巴西廣積糧、高築牆,不能阻止法國人航線那就儘量阻止他們上岸活動。為此,葡萄牙將巴西分為14個區,並分別派兵駐守。這種行為的確從某種意義上擋住了法國人,但法國人不想放棄南美洲的木料,便在裡約熱內盧建立根據地。

法蘭西殖民帝國

1605年7月27日,當法國貴族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開始,法國開始自稱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數年後,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順著大陸架向北行至,到達了北美洲,並建立起魁北克城,當時取名稱其為新法蘭西(或稱為加拿大)。

同時老對手英國也來到了北美,兩家再次同臺競賽。也許是前面做的事情讓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是很滿意,法國在美洲的發展一直不得如意。

望著英國和葡萄牙節節高升,法國人的暴脾氣瞬間就炸了,於是法國在一個全民航海的時代開始改變國家側重,將陸軍作為發展核心。這看起來很傻,但卻也因此法國撐過了十多次的反法同盟。

法國陸軍強了之後,用船將軍隊就近運到的北非,隨即用陸軍向非洲深處進軍。本身陸軍實力就是歐洲第一的法國,進了非洲後更是就像下山猛虎,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到之處均視為法國所有。這也是法國為何會佔領中非那麼大塊的原因。

二戰期間,法國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僅次於英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法國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並沒有像英國一樣各地分散。甚至戴樂高還跑到了非洲建立了自由法國。

高盧雄雞的落幕

法國選擇殖民地和英國是相反的,法國會儘量選擇實力低於本國的,以最少的資源攻佔殖民地,減少本國損失。奴役當地民眾開採資源,運回法國本土充盈軍隊,這就和擴張本土差不多。

以非裔為主的法國國家足球隊

英國則是不管實力如何,只談是否有發展空間。為此英國四處佔領殖民地,將殖民地分布世界,使利益最大化。

其次,法國在早期也不少分布世界的殖民地,不過因為海軍實力不如英國,又長期和英國開戰,其結果可想而知。

(《巴黎和約》劃歸美國的領土在七年戰爭前是法國殖民地)

整個大航海時代,英國和法國就沒停止過戰爭,從開始前的英法百年戰爭(1333-1453)到後來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1748年)、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法國大革命(1789年-1802年)及拿破崙戰爭(1799年-1815年)。

正是這些原因,法國哪怕在大航海時代卻依然走的陸地強國路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同樣陷入非殖民地化運動中。各地紛紛獨立,法國的殖民帝國也跟著土崩瓦解。和英國組建大英國協類似,法國在非殖民地運動後也組建了一個法蘭西共合體,又名法語國家組織,試圖維繫當年高盧雄雞的威風。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經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殖民大國。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殖民地都實現了獨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英國殖民地再獨立後都成了發達國家。當然,也並非所有前英國殖民地都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埃及等非洲國家。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幾乎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英國殖民地的地理條件好。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很重要。
  • 法國在非洲的兩塊地盤,為何沒有獨立?
    世界上第一個稱為日不落帝國的是西班牙,第二個是眾所周知的英國。實際上,以西班牙或英國的標準來衡量,法國也是一個日不落帝國,法國的殖民地也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大洋。除了法國所在的歐洲,法國在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都有自己的地盤。
  • 為什麼前英國殖民地的表現比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殖民地好?
    並不是所有這些殖民地都像預期的那樣生意興隆。法國殖民後期和後殖民政府歷史上最陰暗的人物之一。這人很多skelletonss衣櫃。某一代的非洲人(父母代)仍然覺得寒意順著脊椎當他們聽到這個名字「福卡爾」和其中的一些人仍然不比低聲說出他的名字響亮,仿佛他身後某處聽…很令人不安,但相當多的男人說。影子人的幽靈仍在前法國殖民地上空隱現。
  • 法國在非洲的兩塊地盤,沒有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個稱為日不落帝國的是西班牙,第二個是眾所周知的英國。實際上,以西班牙或英國的標準來衡量,法國也是一個日不落帝國,法國的殖民地也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大洋。除了法國所在的歐洲,法國在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都有自己的地盤。
  • 加拿大原是法國殖民地,後來為何變成英國的?因法國有個昏君國王
    在世界歷史上,有很多國家曾經是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不過殖民地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可能從一個國家的殖民地變成另一個國家的殖民地,這種情況通常都是通過戰爭和武力來實現,加拿大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例子。
  • 非洲資源那麼豐富,為何西班牙捨近求遠選擇美洲,作為自己殖民地
    在二戰前,英國才是擁有世界最多殖民地的國家,在伊莉莎白一世統治英國時,英國的殖民地更是佔據世界領土的四分之一,人口也比此前的本土多處近8倍,當時的英國也是被人們稱作日不落帝國。可惜的是,在二戰後,日不落帝國因為一戰遺留的經濟原因,其國內經濟無法再次保證殖民地的發展,不得不取消所有殖民,恢復到英國原本的領土大小,也恢復到伊莉莎白一世剛開始統治英國的時期。不過,今天要說的西班牙卻並不是如英國那般,其不僅沒有因為非洲資源豐富,就將其作為本國殖民地,反而是捨近求遠選擇美洲,這是為什麼呢?雖然西班牙距離非洲是十分近的,且非洲不僅有著極多的礦物,還有不少的黃金。
  • 16世紀,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相繼瓜分北美洲殖民地
    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克裡斯多弗·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最終抵達北美洲。1496年,他們在古巴的聖多明各建立第一個北美移民區。之後,他們就在多米尼加的波多黎各、古巴等地,建立了西班牙殖民地。此後,西班牙繼續開拓美洲殖民地:以哥倫布在巴西、多米尼加建立的殖民地為參考,在南方,1510年,哥倫布的一位船長在巴拿馬建立了一個殖民地;1521年,西班牙科蒂斯帶著軍隊,徵服了阿茲特克帝國,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地區建立了殖民地;在北方,西班牙相繼發現佛羅裡達州、密西西比河、聖菲等地;1582年之後,一個叫科羅拉多的人從加利福利亞灣進入北美洲
  • 法國與英國爭霸,拿破崙為何入侵西班牙和葡萄牙?
    足球世界有「伊比利亞雙雄」,指的是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個足球強國——西班牙與葡萄牙。葡萄牙隊曾在家門口舉辦的2004年歐洲杯決賽輸給希臘隊,2016年在法國歐洲杯決賽戰勝東道主法國隊奪冠。西班牙隊奪得1964年、2008年、2012年三屆歐洲杯冠軍,以及2010年南非世界盃冠軍。
  •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為何這麼大?
    一、法蘭西非洲殖民帝國的建立16世紀,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以及法國宗教戰爭中失利所造成的內亂,讓法蘭西人認識到自己向海外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性。隨著法國航海家開拓了新航線,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在紐芬蘭(今位於加拿大)一帶航行,法蘭西殖民擴張的序幕就此拉開。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的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裡,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來疆域面積最大的國家。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當今世界的200多個國家中僅有22個國家沒有被英國侵略過。
  • 如今還有殖民地?扒一扒法國的殖民地
    如果把法國本土也計算在內的話,它的面積就達到1289.8萬平方公裡,佔世界土地總面積的8.6% 但當時西班牙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同時法國在16世紀晚期因在宗教戰爭中失利造成了內亂,都使得法國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國。 法國早期曾企圖以巴西作為殖民地,並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裡約熱內盧及聖路易兩地,但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對法國的戒備及阻止,使得法國在兩地及北美佛羅裡達的侵略均告失敗。
  • 法國變成非洲殖民地,巴黎四處是黑人,還債還是無奈?
    相較於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法國的殖民起步真的是相對較晚。直到17世紀的1624年法國人才在今天的塞內加爾境內建立了第一個貿易中轉站,而在上述的殖民主義時期,法國對非洲的行動也就差不多僅僅如此了。為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和對世界範圍內權利配置的完成,法國在非洲的掠奪從象牙黃金到黑奴貿易其實從未停止。進入19世紀以後,歐洲各國紛紛開始了工業革命,強大的國家能力使他們擁有了侵略其他國家的力量,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帝國主義時代。
  • 法國為何能成為非洲影響力最大的國家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非洲,人們都不陌生。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有「富饒大陸」的美譽。由於非洲國家普遍較為落後、資源又非常豐富,所以成為世界各大強國爭搶的對象,各大強國在非洲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 世界史記:巴西東北部最先創辦種植園,為何英國和法國參與貿易中
    英國並未設置印第安自治市鎮的對等物,無論後者的缺陷是什麼。在諸大陸殖民地邊界沿線,印第安人依然尚未被徵服並是有價值的貿易夥伴;在諸殖民地內部,印第安人可以要求國王的保護。當法國和西班牙活躍在北美大陸的時候,諸印第安政治實體便被尋求作為有價值的盟友並可以挑撥各帝國彼此對抗。18世紀中期英國對其對手們的勝利使得印第安人處境更趨艱難,美國的獨立更是如此。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同是英國殖民地,美國1776年獨立,為何加拿大1982年才獨立?
    其次在歷史文化上,兩國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本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加拿大本為印第安人,因紐特人的居住地,16世紀以後都淪為英國殖民地,通用英語,可以說是同文同種。雖然兩國在各個方面都很相似,但也有一點不同,那就是獨立的時間不同。
  • 二戰後非洲殖民體系土崩瓦解,為何葡萄牙仍然保留著大片殖民地
    受二戰的影響,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土崩瓦解,殖民地獨立運動高漲,尤其是在非洲,獨立運動如火如荼。五六十年代,非洲迎來獨立運動高潮,大部分非洲國家都獲得了獨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傳統的歐洲殖民國家紛紛放棄了在非洲的殖民地。不過有個國家例外,那就是葡萄牙。當非洲大部分地區都獨立時,葡萄牙仍然保留著塞席爾、安哥拉、葛摩、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聖多美普林西比、維德角等一大堆殖民地。
  • 歐洲強國奧匈帝國,為何沒任何殖民地,看它崛起過程就知道了
    不過就是這樣的強國,在當時卻沒有任何殖民地。這在當時還是很少見的。一戰之前,整個世界都被歐洲瓜分完畢。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英國3000多萬平方千米的殖民地。法國也擁有1800多萬平方千米殖民地。新興的德國在非洲也擁有幾塊殖民地。沙俄就更不用說了,佔領了很多領土,在亞洲也有眾多殖民地。這些國家和奧匈帝國一樣,都是歐洲強國。除了這些強國擁有殖民地。
  • 南非殖民地時期,英國是如何從荷蘭搶回,南非的殖民地主權?
    荷蘭統治了南非,成為了荷蘭殖民地。由18世紀歐洲與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間"大三角貿易"的航線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商業交通的必經之路,導致義大利地區和德國北部漢薩同盟各傳統商業城市的衰落,以及英國、法國、荷蘭這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的經濟興起。
  • 歐洲最後一塊殖民地—直布羅陀,為何西班牙無法從英國手中收回?
    可直布羅陀卻是西班牙的領土,現被英國割讓作為殖民地。西班牙割讓直布羅陀在1704年,西班牙和法國爆發了王位繼承戰爭,西班牙不敵法國路易十四,節節敗退。英國趁火打劫,派出海軍搶佔了直布羅陀這個天然良港。英軍登陸西班牙到1713年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英國逼迫西班牙籤訂了《烏德勒支和約》,以條約的形勢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