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為何卻臭名昭著,然而普京卻以此為榮?

2020-12-09 密探零零發

歷史上前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無孔不入,有很有歷史名人就是他們的成員,他們刺探情報,反間諜,令敵人聞風喪膽。然而,像克格勃這樣厲害的組織,卻是臭名昭著,然而普京卻以此為榮。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克格勃

克格勃是蘇聯有名的情報機構,它的全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只是它的俄語音譯簡稱罷了。實際上,克格勃是在1954年3月13日才正式成立和命名的,但是在蘇聯成立之初就存在了。克格勃的前身是蘇聯的契卡及史達林時期內務人民委員部下屬的國家安全總局,克格勃可以說是兩者結合的產物。

蘇聯的克格勃是一個超級機構,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情報機構,比傳說中神秘的軍統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說軍統在克格勃目前就太小兒科了,不值一提。我還真沒有吹牛,不信的話,接下來我們用事實說話。

蘇聯的克格勃有著龐大且嚴密的組織機構,下轄對外諜報局、國內反間諜局、軍隊管理局、邊防軍管理局、總務局等18個機構,每一個機構都有自己一套班子,而且分工非常明確。就人數而說,克格勃的人數更是驚人的,直接工作人員高達50多萬人,其中總部機關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20萬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這還沒有完,除此之外,蘇聯的克格勃在全國還有150萬的線人,就每年的預算都要100多億美元。

蘇聯的克格勃除了人數多之外,它的實戰更是驚人的,最為著名的是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二戰的時候,蘇聯的克格勃從日本大本營的得到了準確的內部消息,日本決定南下,進攻東南亞的英美等國,而不是北進,與納粹德國一起東西夾擊蘇聯。因此,史達林才會將在遠東防範日本的70萬遠東軍調到了歐洲戰場,加強了蘇軍對抗德軍的實力,為取得最後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件事是在二戰結束後,蘇聯的克格勃在對外情報中更是戰績斐然,特別是在美國研製成功原子彈後,蘇聯為了趕超美國,克格勃從美國獲取了大量的原子彈資料,為蘇聯能夠在戰後快速地研製出原子彈起了重要的作用。

臭名昭著

雖然如上面所見,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但是克格勃在國內的名聲並不好,甚至說是臭名昭著,並且令人恐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大清洗。在史達林在位期間,克格勃或者準確說它的前身蘇聯國家安全總局在大清洗運動中扮演中不光彩的角色,辦了很多冤假錯案,死了很多人無辜之人。

二是高壓統治。克格勃的建立本是保證蘇聯的國家安全,但是逐漸淪為一些大佬們手中的政治工具,對內實行高壓統治,令民眾們對其不寒而慄。曾經有過這麼一個笑話,生動地說明了當時蘇聯人對克格勃是多麼的恐懼。話說在英美蘇三國人在談論幸福的時候,英國人說是可以悠閒地喝下午茶,美國人說是可以開心地開派對,而蘇聯人則表示,對於他們來說,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克格勃上門搜查的時候,最後發現他們是找錯了門。正是由於克格勃的存在,讓蘇聯人人人自危,對其談虎色變

結語

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曾在克格勃做了16年的職業特工,普京執政後,普京曾毫不諱言:「始終以克格勃經歷為榮。」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治國方略和執政風格都受此影響。

雖然克格勃有極其不光彩的一面,但是它存在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並且她組織之嚴密,辦事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因此,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像克格勃這樣一件「利器」,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殺敵,也可傷己,就看大佬們怎麼用了。

相關焦點

  • 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為何卻臭名昭著,然而普京卻以此為榮?
    歷史上前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無孔不入,有很有歷史名人就是他們的成員,他們刺探情報,反間諜,令敵人聞風喪膽。然而,像克格勃這樣厲害的組織,卻是臭名昭著,然而普京卻以此為榮。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蘇聯的克格勃有多厲害?連美國總統川普都被懷疑是克格勃
    蘇聯崩潰這麼多麼年了,克格勃還是陰魂不散。克格勃多厲害呢? 克格勃來源於列寧時代,1922年蘇聯成立後,列寧命令創建情報機關「契卡(Cheka)」,後來史達林建立了「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1954年,蘇聯的特工組織被重組起名為蘇聯安全委員會
  • 克格勃到底有多厲害?
    克格勃,這個名字帶著神秘和危險的氣息被大家熟知,作為前蘇聯的安全機構,克格勃的各種故事甚囂塵上,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廣為流傳,那麼克格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到底又厲害在哪裡呢?克格勃,全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克格勃,是和美國的中情局、英國的軍情六處、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的情報和國家安全組織,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就曾經在克格勃工作。
  • 普京在德國工作地點依然保留,雖然身為克格勃,為何受德國人歡迎
    普京在德國工作地點依然保留,雖然身為克格勃,為何受德國人歡迎蘇聯時期由第一代領導人中的捷爾任斯基建立的蘇聯安全部門,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四大情報間諜組織之一,這個組織就是蘇聯「克格勃」。這個名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個簡稱,音譯過來簡稱。
  • 克格勃到底有多厲害?
    克格勃,這個名字帶著神秘和危險的氣息被大家熟知,作為前蘇聯的安全機構,克格勃的各種故事甚囂塵上,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廣為流傳,那麼克格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到底又厲害在哪裡呢?克格勃,全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克格勃,是和美國的中情局、英國的軍情六處、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的情報和國家安全組織,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就曾經在克格勃工作。
  • 克格勃是什麼樣的組織,其特工有多厲害
    克格勃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俄語簡稱,成立於1954年。和英國的軍情五處,美國的CIA,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 克格勃機構龐大,總部曾先後設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工作人員有近1萬人。
  • 世界最頂尖的三大情報組織 克格勃被認為是頂尖中的頂尖
    世界三大情報組織以色列摩薩德、俄羅斯克格勃、美國中央情報局是全球最為頂尖的情報組織。摩薩德組織被認為是情報史上的傳奇,美國中央情報局經常出現在電影中大家都非常熟悉,克格勃可以算是情報組織頂尖之中的頂尖,而且俄羅斯總統就是克格勃出身的你說厲不厲害?
  • 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的普京
    誤解五:普京有「克格勃情結」事實:普京並不以克格勃經歷為榮,他靠「民主急先鋒」上位國內一些文章努力塑造普京的「克格勃情結」,甚至不惜造謠說普京下令恢復了克格勃鼻祖捷爾任斯基的雕像。…[詳細]普京的確有克格勃經歷,但是普京本人並不以這個經歷為榮。
  • 蘇聯克格勃有多強大?身經百戰,擁有50萬特工,普京都要投身其中
    克格勃最早的前身叫"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契卡,其誕生於1917年12月20日。蘇聯當局那時候設立這麼一個機構,為的就是與國內的反革命分子進行鬥爭,把這些人挖出來,功能基本可以參考錦衣衛。直到蘇聯衛國戰爭前,契卡在蘇聯國內具有無所不在的執法權,為了剷除敵人,契卡經常進行長時間的跨國追殺。最出名的就是追殺創辦第四國際的託洛茨基一家子,前後共花費九年時間殺光了全部人。
  • 此人是克格勃掌門,政變失敗後關入監獄,普京上臺將其接出任軍師
    而現代世界最著名的情報機構,除了美國的中情局,英國的軍情六處外,就是俄羅斯的克格勃了。克格勃向來以神秘著稱,而且其情報能力,在蘇聯時代,更是為世界所折服。克格勃之所以能夠如此厲害,主要是其有一項用人特點,那就是任人唯賢,英雄不問出身,只要是能力強就可以。所以歷任的克格勃的掌門,都是出身貧寒的普通人。而其中最為傳奇,堪稱情報王中王的,是下面這位。
  • 俄航展暴露美女特工,現實版「克格勃」?同一人兩次賣普京冰淇淋
    所以這位美女根本不是偽裝的特工,恰恰相反,普京曾經才是偽裝的特工,1988年,美國總統裡根受邀訪問莫斯科,在紅場上與蘇聯市民交流時,他的隨行攝影師拍下了一張照片,結果照片上竟然出現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普京,當時作為克格勃特工的普京偽裝成了一個帶著攝像機的市民。
  • 德媒:歷史學家在舊檔案中發現了普京曾經的東德情報機構證件
    據路透社報導,德國找到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擔任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軍官時期持有的東德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證件。報導指出,這張身份證件的頒發時間是1986年,當時普京是一名駐紮在原東德城市德雷斯頓的蘇聯情報部門特工。這張證件是由美國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塞爾瓦奇在檔案中發現的。
  • 葉爾欽如果不選擇普京,俄羅斯將如何發展,會再次走向解體嗎?
    我們對這位過渡性總理或許不太了解,這是一位出生在中國的政客,而且也是蘇聯軍人出身,還有一個職務不得不說,斯捷帕申也是克格勃出身,而且與普京關係非常好。在這裡順便插一句,包括蘇聯歷史上,克格勃出身的政客被重用得很多,比如安德羅波夫,到俄羅斯時期,有普京、斯捷帕申等人。為什麼選克格勃?這或許與其職業有關,蘇聯克格勃是捷爾任斯基創建,這個特工情報組織雖然名聲不太好聽,但有一個特點,就是忠誠擔當。
  • 歷史上哪些名人是克格勃出身?有個美國著名作家,曾引起廣泛爭議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被稱為克格勃。自1954年正式成立以來,這個情報機構就憑藉著強大的間諜網絡,讓全世界都為之忌憚。英國的情報機關盛讚克格勃是「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它與美國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並稱為世界四大間諜組織。
  • 那個女子一直住在蘇聯,為何克格勃花了30多年,才找到她
    1978年夏天,蘇聯克格勃在經過30多年的排查尋找之後,最終抓獲了一名叫做安東尼娜·馬卡洛娃的蘇聯婦女。 那麼,這位女子是誰,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情報機構之一的克格勃,為何要花費30多年的時間來抓她呢?
  • 當硬漢普京還是小鮮肉的時候
    克裡姆林宮敲響千禧年的鐘聲,俄羅斯步入「普京時代」。在這一刻,命運向時年僅47歲的普京展開了波瀾壯闊的圖卷。然而,在那時,弗拉基米爾·普京這個名字,即使在俄羅斯國內,也沒有多少人熟悉。恐怕更少有人能想到,這名前克格勃、前聯邦安全部部長會站在俄羅斯的權力巔峰長達8年。如今,在總理職位上 「蟄伏」4年後,59歲的普京王者歸來,重返克林姆林宮。
  • 《普京傳記》批普京為惡棍 作者擁有美俄雙重國籍
    批普京為惡棍的普京傳解說:3月1日在俄羅斯總統選舉之前,美國企鵝出版集團出版了女記者瑪莎·格森撰寫的《普京傳記》,隱藏真面目的人弗拉基米爾·普京不靠譜的崛起,這是一本英文版詳細的《普京傳記》。作者瑪莎·格森是俄羅斯猶太人,1967年出生,14歲隨父母移居美國,後重返俄羅斯工作和生活,擁有美國和俄羅斯雙重國籍,作者對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發展,與作為總統的普京都有深入觀察。本書說明,記者看出作者是否定普京的,但書中透露出普京生平的許多細節,特別是克格勃背景如何成就普京登上俄羅斯權力巔峰,以及他的政治手腕與行事作風,對於了解普京都是有幫助的。
  • 「日丹諾夫地鐵案」:克格勃少校離奇死亡為何引發蘇聯高層震蕩?
    題/「日丹諾夫地鐵案」:克格勃少校離奇死亡為何引發蘇聯高層震蕩? 摘要:1980年底,一位克格勃少校在莫斯科市郊的日丹諾夫地鐵站附近離奇死亡。調查發現這只是一起普通的搶劫殺人案,但誰也沒想到,這起案件竟然引發了蘇聯高層的震蕩,進而改變了蘇聯政壇格局。這就是「日丹諾夫地鐵案」。
  • 克格勃究竟有多強?美國大使館毫無秘密可言,中情局高層也被滲透
    現如今蘇聯已經解體數十年,曾經威名赫赫的克格勃改名換姓成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曾經的克格勃已經消失不見了,但克格勃的威名依然流傳於世!克格勃全稱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前身是蘇聯肅反機構「契卡」,直到1954年才正式命名為克格勃,說到克格勃最著名的人物無疑就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了。
  • 二戰,蘇聯妙齡女,手刃同胞1500人,隱身30多年,終被克格勃擒獲
    1979年8月11日凌晨六點多(莫斯科時間),蘇聯的布良思克州布良斯克市天蒙蒙亮,陣陣悽悽秋風,涼意襲人。然而,這座城市的廣場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歡呼一片。 就在莫斯科時間的六點,克格勃特工手持AK47向一個蘇聯大媽射出了一發子彈,這個年近花甲的老太婆隨即應聲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