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2021-01-15 網易

  大明韓國歷史悠久,但是擁有自己文字的時間卻並不長久。

  15世紀40年代,朝鮮王朝還未分割,第四代國王世宗皇帝李祹主政期間,為避免漢字成為貴族壟斷語言,朝鮮學者基於朝鮮語言的發音,創造出一套適合低層平民學習的字母體系——《訓民正音》。

  然而,中國與朝鮮一衣帶水,地緣上的優勢,使得漢字早在公元前3-2世紀的戰國時期,就已經傳遍朝鮮半島了。

  《訓民正音》的發布,並沒有使得朝鮮民族拋棄漢字,它只是標記漢字的另一種方式,意味著朝鮮文字的誕生,讓漢字在朝鮮有了韓文的特色發音和寫法。

  李祹

  

  時代發展至今,韓國人幾欲廢掉漢字,但是摒棄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形同否定了自己的歷史。畢竟直至現在,韓國很多史書古籍都是用漢字編寫的,禁掉漢字,會造成很多年輕一輩無法讀懂本國史書。

  於是,到底要不要讓學生從小學習漢字,成為韓國歷經70多年都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

  韓國人

  

  一、韓國和中國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朝鮮半島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也一直都是受中國保護,甚至他們的高麗國王都是由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君王冊封的。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關係就猶如北京和西藏,為了平定遼東半島的倭寇,唐朝、明朝、清朝三代君王都與他們展開過激烈的戰爭,由於前兩次都是大獲全勝,這才使得倭寇對我國俯首稱臣。

  也正因如此,朝鮮半島才有機會派遣唐使,學習並吸納我泱泱中華各方面的精華。追溯到更早的歷史,中國與韓國的淵源是從周武王開始的,周朝行分封制,貴族們會被分封到各地去,其中「箕子朝鮮」,就是周朝商紂王的叔父。

  在商朝被滅之後逃到朝鮮半島建立起來的國家,後周武王封其為朝鮮候。由此可見,原本的中國與朝鮮有著緊密的關係,韓國之所以能夠使用漢字便不足為奇了。

  單說漢字韓國的國名,實際上還是源於古時朝鮮半島南部的部落聯盟「三韓」(弁韓、馬韓、辰韓)。在我國東漢末年、三國時代,三韓的政權第一次被中原稱之為「韓國」,這也是朝鮮半島政權被正式稱為「韓國」的最早記錄。在那以後,儘管朝鮮半島的絕大部分政權已經不再以「韓」為國號,但一直還是將「三韓」或者「韓」作為他們的別稱,時代沿襲了下來。

  箕子朝鮮

  

  到了19世紀90年代,朝鮮人民舉行了轟轟烈烈的自主建國運動,但是即為的是朝鮮國王李熙基。在其稱帝之後,便將國內的那些「媚中」的漢字地名一併改掉。比如,古代中國使節去往韓國所居住的驛站,就直接從「慕華館」改成了「獨立館」,以此來彰顯朝鮮欲與中國平起平坐的決心。

  古時,朝鮮的曆法、年號基本都是使用中國方案,朝鮮人民見到中國使節也基本都是高呼「天使」,這一行為磨滅了朝鮮人民的骨氣,使其背負著「低人一等」的包袱長達千餘年。於是,為了復興民族,朝鮮決定徹底脫離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

  而如何才能立國,讓朝鮮人民增強民族自信心呢?當時他們就認為首先在國號上,就要與中國分庭抗禮、等量齊觀。於是,到了1897年10月3日,朝鮮半島就給自己起了個特別響亮的國名,叫「大韓帝國」。這倆字與「大清」看上去是對等的,就好像這一行為能夠使得他們的國王與中國的帝王地位相當了一般。

  然而,國號雖然改了,民族自尊心也得以維護了,但仍然改不了的,是韓國禁不掉漢字的宿命。

  朝鮮半島

  

  二、韓國如今為什麼不使用漢字了?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終於可以從殖民地統治中徹底被解救出來,民族主義開始在其國內興起。建立之初的大韓民國提倡國粹主義,國內表音字學者們紛紛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最前列,號召民眾全部使用表音字,否則就是不愛國。

  直至1948年,新政府剛成立,隨即便制訂了《表音文字專用法》,明文規定韓國公文必須全部使用表音字。然而,由於漢字的影響深遠,公文的附加條款不得不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

  此後,韓國人一直都為了獲得更高的民族認同感,樹立起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而陷入一片「反媚中」的浪潮,其中提倡廢除漢字的呼聲最高。

  事實上,周邊國家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不在少數,但是想要徹底擺脫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非韓國莫屬,這種呼聲在韓國一度盲目高漲,直至現在都未平息。

  最終,1970年,當時在總統樸正熙決定下令,從韓國教育中徹底禁掉漢字,並全部使用本國的諺文。

  樸正熙

  

  然而,中國文化就形同血肉一樣鑲嵌在韓國這樽身體裡,難以割捨。古時的中國是世紀公認的老大,韓國人對華夏文明極為欽佩和羨慕,就如同近代中國颳起的「崇洋媚外」的風氣。

  在韓國大街小巷,漢字隨處可見,不論是商鋪所取的名字、還是報紙書籍、亦或是街道的名稱等等基本通通都是使用漢字,即便發展至今,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還是保留著中文的名字。他們的先輩已經學習和使用漢字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又怎是輕易想割捨,就能割捨掉的呢?

  而現如今,韓國卻想要徹底禁掉漢字,這其中除了維護民族自尊心,還多了份虛榮,一如這些年他們恬不知恥地拿著中國文化申遺。他們仍舊羨慕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他們也極度想要成為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國家,擁有屬於自己的更為令人垂涎的文化,好以加強民族的自信心。

  韓國人

  

  在中國明朝時期,韓國發明了諺文,這也是韓國本土文字的雛形。但由於這種文字實用性不高,且新文字難以滿足平民表達感情的需求。於是韓國一直以來都既想要學習文化,但是又礙於虛榮心的作祟,不得不在學與不學之中掙扎。

  後來竟無恥到想申遺中國漢字,甚至在教科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中國山東分屬韓國領土,而孔子、孟子等人,連同他們所留下的文化瑰寶也都是他們國家的。

  一個模仿中國近千年歷史的國家,想要脫離中國,又想繼承文化,但由於難以實現超越的目的,就自欺欺人地想要佔為己有,這是極度可笑的。

  與之不同的是,同樣傳承中華文化的日本,卻懂得把中國文化保存完好的重要性,他們不僅不以漢字為恥,甚至還將之發揚光大,這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嘲笑韓國的原因。

  韓國人寫漢字

  

  三、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對於韓國這個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國家來說,若想要讓他們坦然地學習漢字文化,將漢字加入教科書,他們勢必又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畢竟他們有近千年使用漢字的歷史。但因為只用韓文容易產生歧義,這也是韓國沒有辦法廢棄漢字的一大關鍵原因。

  此外,由於古時朝鮮的大部分文獻都是使用漢字來記載的,禁掉漢字以後,就意味著韓國人必須拋棄先輩留下的古老文獻,這也將會導致韓國教育的斷層。

  如他們所願的是,隨著數代的教育體系的改革,韓文教育開始得以在本國內普遍推廣,沒有學習過漢字的人群越來越多。儘管20世紀80年代仍然存在部分以漢字編撰而成的教科書,但是韓國國內認識漢字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特別是在80年代後期,韓國報紙、雜誌上基本都難以再見到漢字的蹤影,教科書也全部被韓文所取代。

  不過,從表面上看起來韓國確實恢復了民族文化自信,但是接踵而來的麻煩,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也給年輕一輩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譬如韓國民眾在使用「諺文」的時候,可能名字中的字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由於韓文的寫法和發音毫無二致,這便使得韓國人經常會搞混淆自己的名字。

  韓國民眾

  

  最讓人捧腹的是,在韓國的第20屆國會議員選舉過程中,就出現過類似的尷尬情況。於是,他們最終還是不得不使用漢字書寫名字,才解決了這一問題,並避免了誤會的發生。

  但是比混淆名字更為糟糕的是,韓國絕大多數的古老文獻,除了一部分老人可以順暢閱讀以外,年輕一輩幾乎不認識文獻裡面的漢字。試想一下,當韓國的民眾在走過本土一座有著重大意義的歷史古蹟時,卻因為不認識漢字而只是匆忙路過,或者他們的導遊在一旁解說文字上所刻畫的歷史,這種場景多麼滑稽。

  不過,韓國國內還有存在一些對於學術要求格外嚴謹的學界,他們仍舊想要堅持著漢字的使用。但是日常生活中,在韓國境內卻是很少可以看到漢字了。

  然而,眼看著漢字已經在韓國的逐步弱化,近幾年韓國境內恢復漢字的呼聲卻又突然掀起了一波浪潮。

  韓國人

  

  韓國曾經做過一項關於漢字文化的調查,民眾表示因為不認識漢字確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甚至有接近70%的韓國人,呼籲韓國政府重新恢復漢字的使用。

  據說,韓國的小學或將會重新考慮使用漢字課本,在廢除漢字幾十年後,韓國或許又回到了原點也說不定。只不過,但願別再出現一次經過韓國的「研究」後,漢字又「成為」韓國人的發明等貽笑大方的烏龍事件才好。

  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導讀:韓國文化源自中國,因此漢字文化在韓國一直非常多的支持者,然而韓國卻一直在使用漢字文化方面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呢?韓國人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矛盾爭議,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教他們的學生學習漢字,這成為韓國社會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韓國也沒有一個最終結論,近日關於漢字文化在韓國再次起了爭議。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為什麼韓國不能像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其實根源還是民族自信問題。
  • 搶完端午節,搶漢字!韓國曾申遺漢字
    導語:搶完端午節,搶漢字!韓國曾申遺漢字提起韓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三面環海的國家,因為其國內的愛豆風尚而受到國內外眾多學生和年輕人的追捧。韓國距離中國的距離相對較近,並且由於韓劇、韓星的影響,很多女生都對韓國充滿了幻想,期待可以在韓國街頭遇到自己喜歡的明星愛豆,也想親身感受自己愛豆長大、生活、工作的城市。但是中國與韓國在一些歷史申遺問題上,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爭議,這些年韓國一直都在積極進行歷史文化申遺。
  • 韓國學者:漢字並非中國文字,漢字是韓國的
    韓國漢字書法因此,地球上有很多人類族群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始終形成不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構建不出屬於他們的文明。華夏民族的驕傲感,就源於自身文明和文化的強大,而漢字的存在,更是華夏民族最為強大的倚仗,漢字承載著我們數千年的智慧和歷史,漢字也在千百年中不斷潛移默化地影響輻射著中原以外更為廣闊的地理區域。
  • 國際解讀|要開始使用漢字了?韓國會再次掀起「漢字之爭」
    由於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古代韓國一直都在使用漢字,甚至就連韓國的史書也是用漢字書寫的。然而從1948年發布《諺文專屬用途法》以來,韓國已經花了72年時間來廢除漢字,不過儘管如此,在韓國國內關於是否要使用漢字的爭議仍然持續不斷。12月2日,韓國國內又對是否要在小學教育中使用漢字展開了激烈爭論。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相比日本,為什麼越南和韓國都廢除漢字?
    中國上下五千年,漢語文字更是文化中的精華,古代中國的附屬國,基本都是用漢字,可是在近代,為什麼越南和韓國能廢除漢字,日本卻沒廢除漢字?從廢除漢字,到宣稱漢字其實是韓國發明的,再到運動會作弊,無不是其強烈民族自尊心在作祟。
  • 韓國為何突然要恢復使用漢字?
    諸如韓國人將中國的端午節、中醫、印刷術、書法等等中國國粹全部申請為了韓國的文化遺產;更過分的是,連中國的風水學、東北的火炕韓國人都不放過,統統都是韓國地;而孔子、李時珍也都成了韓國思密達;讓人恐怖的是連我們可愛的大熊貓的故鄉都變成了韓國,不知道四川的鄉親們對此有何想法;而我們所喜愛的著名藍球運動員姚明,也被說成了是韓國後裔,大姚聽聞此事,是不是要陷入沉思了……嗯……嗯……
  • 漢字在韓國日趨走俏 犯人學漢字可減刑(組圖)
    韓國,懂漢語成為企業招聘的重要條件之一,漢語教育培訓的宣傳也逐步熱起來。其實,在韓國等周邊國家很容易就找到中國文化的影子,而漢字就是一個重要見證。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國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當年的漢字文化圈也開始出現了新一輪漢語熱。一百年前,韓國官方文字還僅限於漢字,但在日本佔領朝鮮半島以及韓國有意推行「去漢字化」運動後,漢字在韓國的地位一度衰落。韓國古代很多書籍大多用漢字撰寫,年輕一代卻視其為外文。
  • 中韓文化之爭:韓國教授稱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
    大言不慚:韓國教授稱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  韓國近日開展了一連串爭奪中華文化的舉措:向聯合國申報「活字印刷術」是韓國發明的;搶註江陵端午祭為韓國文化遺產;論證孔子是韓國人,美女西施,神醫李時珍也早被劃入「韓國籍」;把中醫說成是韓國發明的,連同《本草綱目》、人參、針灸一起收入囊中;急匆匆向聯合國提交漢服申遺書
  • 韓國為何廢除漢字?現在的韓國人又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自然,朝鮮半島一直都深受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一直到在幾十年前,韓國所使用的主流文字還是是漢字。然而,在二戰結束後,民族主義開始在朝鮮半島上興起,韓國人為了獲得更高的認同感,樹立自己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很多人開始提倡廢除漢字,徹底的擺脫中國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這種呼聲在韓國也越發高漲。
  • 港媒:漢字與韓國文化歷史聯繫幾乎天然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源遠流長的文化交往,形成了「韓流」和「漢風」的相互交融。近年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和中韓關係的發展,在《來自星星的你》等熱門韓劇風靡中國的同時,在韓國也颳起了習習「漢風」。目前,韓國的中文培訓機構以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成倍增長。
  • 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了,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由「文化入侵」到「去漢字化運動」 我國古代曾經是世界強國,所以對周邊國家都有一定的「文化入侵」。比如說:日本、越南、韓國都受漢字漢文影響很大。 但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落伍了。周邊小國便開始了去漢化運動。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比如說如今的越南基本不再使用漢字了,不少人根本不認識漢字。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
  • 為什麼越南朝鮮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是中國和日本沒有廢除漢字?
    漢字是漢民族祖先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多個民族和國家,構成了龐大的漢字圈。自古以來,有幾十個民族曾經使用過漢字,漢字圈的範圍包括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國家。但是到了近代,越南和朝鮮相繼廢除了漢字,但是中國和日本卻依然使用漢字。這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歷史秘密?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憲法法院「廢」漢字「換」韓文?韓國排斥漢字竟鬧出這麼多笑話!
    【編輯/劉姝蓉 統籌/紀欣】今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71周年紀念日,韓國各地舉辦活動歡慶「韓文節」。據悉,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9日宣布將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換為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大白新聞注意到,因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此前韓國社會漢字元素十分豐富。而在韓國,「漢字」的存廢始終是韓國的爭議話題。
  • 韓國為什麼沒有著名作家?廢除漢字的後遺症,日本至今嘲笑不已
    作為和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自古以來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的輻射,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承認,如果脫離中國文化去講日本自己的文化,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的偉大發明,漢字。日本至今不願徹底廢除漢字,不僅如此,日本還嘲笑韓國人摒棄了如此方便優美的漢字。
  • 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大家還記得在前幾年,韓國搶先中國一步,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祭」為世界上遺產的事情嗎?在我國引起了不同凡響,我國人認為「端午祭」最先起源於中華文化,不應該由韓國來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