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獨」欲撤孫中山遺像藍民代憂臺灣民眾對「切香腸」無感
蔡英文進入第二任期不久,逐步推進「去中國化」步驟,繼更改島內「護照」封面、課綱大量刪減中國古代史後,民進黨民代範雲及莊瑞雄近日帶頭提案,欲取消在島內公家機構、學校、軍營等場所懸掛孫中山遺像,此外,臺灣地區領導人等公職人員也不再向孫像宣誓就職。
-
切香腸能成「臺獨」的終極戰略?
香港中評社11日發表社評說:兩岸在近10個月零接觸後,拒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當局言必稱「維持現狀」,卻一邊持續推「去中國化」,「去蔣」之外還加碼「去孔」。面對大陸高調反「獨」,切香腸式的「臺獨」能是臺灣「獨立建國」的終極戰略?
-
周志懷:蔡英文當局切香腸式「臺獨」增加臺海風險
但從局部看,從民進黨蔡英文執政以來,持續進行「去中國化」和「漸進式臺獨」活動,導致兩岸良性互動與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坍塌,兩岸溝通對話協商談判隨之停擺,兩岸通過協議維護和平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可持續性已受到嚴重挑戰。從島內形勢看,臺灣政局變動與兩岸關係發展的聯動越來越密切。
-
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
有民進黨「立委」近日提案「修法」,要求取消在公家機關、學校等單位懸掛孫中山遺像,同時提案修改「宣誓條例」,未來公務人員宣誓可不再面對孫中山遺像,聲稱以此去除威權的個人崇拜。臺灣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為「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民進黨起先一手炮製「中華民國臺灣」這個不倫不類的稱呼,隨後以「切香腸式」的「臺獨」小動作,不斷閹割「中華民國」,妄圖最終使其「臺灣化」。此前民進黨還假惺惺地承認「中華民國」,通過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使「臺獨」借殼上市、暗渡陳倉。
-
「獨派」為何拉倒孫中山銅像?(臺灣在線)
2月22日,臺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被人用繩索強行扯落,拉倒銅像的是來自臺北的「公投護臺灣聯盟」。這是「獨派」團體的又一出張狂鬧劇。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市政府已先行將銅像移到附近的消防隊暫存,是否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開罰,銅像如何處置,尚在研議中。
-
孫中山之孫領頭,臺灣560多民間團體成立「反獨促統大聯盟」
臺灣多個民間團體在紀念館舉行集會,對孫中山先生表示敬仰、懷念,並現場高呼「反對臺獨」「兩岸和平統一」等口號。 國民黨大佬們紛紛到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獻花致意。馬英九前執政團隊幾乎到齊,前馬辦秘書長曾永權、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高華柱一早就在孫中山紀念館等候馬英九。而國民黨主席的參選人吳敦義、郝龍斌也陪同馬英九到場。
-
臺中山大學討論拆除孫中山蔣介石銅像
圖為高雄中山大學內的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1925年孫中山病逝,1926年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以紀念中山先生。當局遷臺後,於1979年核定設置「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西子灣,翌年7月正式建校成立,並以孫中山誕辰11月12日為校慶。臺灣中山大學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矗立在校園中心,代表著該校成立的精神與歷史背景,外加蔣公行館也是校園內的歷史特色。
-
孫中山之孫接受本報專訪:500臺灣社團將組建「反獨大聯盟」
孫武彥:其實從我20年前創辦臺灣「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時就有了這個想法,因為主張統一就是反對「臺獨」。自李登輝執政後,臺灣開始一連串的「去中國化」計謀,時至今日,「獨派」在臺灣日漸高漲。我記得20年前我曾做過民意調查,當時主張統一的佔七成多,後來逐漸減少。我任國民黨中評委時也講過,必須要防患於未然,可是沒有受到重視。
-
張安樂要求臺南市政府修復孫中山銅像:沒錢我出
孫中山銅像倒地後,僅剩基座與天下為公等字。臺南警方鑑識人員在公園現場搜證。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公投護臺灣聯盟」22日將臺南「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扳倒,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24日譴責「臺獨聯盟」,並要求市長賴清德兩周內修復銅像,否則不排除發動抗議行動,「市府沒錢修,我出錢」。
-
「臺獨」組織「公投護臺灣聯盟」拉倒臺南孫中山銅像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22日下午1點30分左右傳出巨大聲響,園內的孫中山銅像被繩索強行扯落,背面還被噴上了「ROC OUT!KMT DOWN!」(「中華民國」滾蛋,國民黨下臺)的標語,而破壞的團體是來自臺北的「臺獨」團體「公投護臺灣聯盟」,並在其官方Facebook表示是為「實地測試孫文銅像基座安全」。
-
臺灣還有多少人認同孫中山這個「國父」
則近年來臺灣社會伴隨著「去中國化」而來的「去孫中山化」,則隱隱觸動著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就在今年習近平主席發表紀念講話之前,環球時報以《孫中山與臺灣:年輕一代情感趨淡 綠營操縱「去中」》為題發表特約評論,批評「近年來『綠營』卻在試圖搞『去孫中山化』,以此割斷兩岸的聯結,他們的一些極端做法已引起眾怒。」體現大陸方面對孫中山在臺灣的地位動搖,以及其背後「去中國化」的批判與擔憂。
-
「切香腸」上癮了,蔡英文再次邁出危險一步,國臺辦警告忘了嗎?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現在民進黨當局在"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實他們也深知兩岸的實力對比懸殊,因此他們在"臺獨"的道路上選擇了漸進式"臺獨"的方式。民進黨當局就是想用"切香腸"的方式來達到他們不可能實現的目的。民進黨當局的許多小動作民進黨當局在兩岸問題上不斷製造小動作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漸進式"臺獨"的目的,最近民進黨當局"外事機構"的對外標誌就發生了改變。他們的社交媒體帳號頭像由原來的深藍色變為了藍綠色,其政治用意非常的明顯。
-
孫中山與臺灣:年輕一代情感趨淡 綠營操縱「去中」
近日,臺灣島內也有多場紀念活動,如臺北舉行的「紀念孫中山誕辰對當前兩岸關係的啟示」論壇、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孫中山與臺灣」展覽、高雄舉辦的「孫中山與公共事務論壇」等等。孫中山與「三民主義」被孫中山後人看成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但近年來「綠營」卻在試圖搞「去孫中山化」,以此割斷兩岸的聯結,他們的一些極端做法已引起眾怒。在臺灣島內,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如何看孫中山?
-
首屆「孫中山博愛基金會國際峰會」在韓國濟州島成功召開
孫中山博愛基金會臺灣總會會長、「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主席吳義德先生在大會上發言表示,一直堅決反對「臺獨」,並以實際行動於2018年7月7日在臺北福華文教會館,隆重召開了由「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孫中山博愛基金會、國際洪門總會、中華兩岸關公精神弘揚總會共同聯合主辦「中華兩岸和平同盟」發起大會並取得圓滿成功。
-
讓臺獨恐慌的電影《中山魂》,強勢入圍金馬獎!
這其實是由兩岸團隊共同製作、頌揚孫中山及革命烈士奮勇犧牲精神的動畫電影《中山魂》,近期在臺灣民進黨當局重重詆毀下,依然強勢入圍第57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臺獨分子攻擊該片疑似因接受中國大陸官方投資、並由大陸方負責發行出品,遭民進黨籍立委批評這是大陸對臺的「文化統戰」。
-
尋找孫中山:以歷史的溫度 還原真實的孫中山
夏威夷火奴魯魯中國城附近有一個座孫中山紀念公園,如同全世界眾多紀念孫中山的公園一樣,這裡也有一座孫中山的銅像,與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這座銅像上的孫中山頭戴無簷帽,身著長馬褂,右手持書,神情堅毅,英姿勃發,儼然一派讀書少年郎的打扮。據說夏威夷是唯一樹立孫中山少年時期塑像的城市。
-
孫中山愛吃豆腐
孫中山除了赴宴,家常吃飯一般常備「豬血豆腐湯」。孫中山認為英美人不吃豬血之類的動物內臟,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其營養價值。孫中山說:「豬血含鐵質獨多,為補身之上品。以往病後及一切血薄之人,多以化煉之鐵劑治療,現在皆用豬血補之。」他還從化學的角度分析豬血的營養價值:「蓋豬血所含之鐵,為有機體之鐵,較無機體之煉化鐵劑,尤為適於人之補身體。」
-
孫中山銅像的去留之爭(臺灣在線)
原標題:孫中山銅像的去留之爭(臺灣在線) 孫中山銅像,1975年在臺南湯德章紀念公園內豎起,至今已經快40年。當時的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名字還是民生綠園。1947年,湯德章在臺灣「二·二八」事件中被無辜殺害於這裡,1998年,臺南市政府特將民生綠園改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以示紀念。
-
孫中山與詩
孫中山就是這樣的傑出詩人。出於自謙,也許還有點怕別人誤以為他在事業和詩之間「輕重倒置」,在公開場合下,他從不承認自己是詩人。1897年,他就曾對日本友人宮畸寅藏說過:「弟不能為詩,蓋無風流天性也。」孫中山不承認自己是詩人,但是,無論哪位評論家,誰也不能不承認孫中山詩藝的超卓。畢生致力革命的孫中山,儘管自認為寫詩只是末事,然而,只要心有所動,一出手便見不凡。
-
兩岸共同的孫中山 中國人共同的精神紐帶
孫中山影響兩岸政治 【作者】本報特約撰稿 司馬獲稻 孫中山在海峽兩岸的影響力,非但未隨時光的流逝而式微,更成為今天「反獨」促統的精神象徵。胡錦濤和出席會議的其他政治局常委,在會前還同孫中山親屬及包括臺灣政黨代表在內的海外來賓合影留念。 參加紀念大會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表示,中國大陸非常重視這次紀念活動,第一次邀請臺灣各黨派參加。他說,胡錦濤整篇講話圍繞孫中山「振興中華」思想主軸,肯定孫中山的理想和三民主義,有助於爭取海內外華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