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上,市實小四(8)班的同學在分享春節拿的紅包怎麼用。
吃飯守紀要排隊,果皮紙屑不亂扔,愛護環境講文明……」22日上午,泰州市實驗小學四(8)班學生利用一節課時間,交流日常生活中文明禮儀的基本常識。2月22日是泰州春學期開學第一天,市區中小學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文明禮儀」是各校第一課的關鍵詞。
開學就講文明禮儀
22日早晨,泰州市城東中心小學鼓樓校區校園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早上8點,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操場上舉行了新學期開學典禮暨升國旗儀式。
不同於以往的升國旗、唱國歌、校領導講話等常規環節,在新學期第一次全校師生的集體活動上,學校特地向3名同學授予了「校園文明禮儀之星」的綬帶,並邀請他們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文明禮儀方面的心得。孩子們現身說法,這種形式的開學文明禮儀第一課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泰州二附中開學第一課請來交警給同學們宣講遵守交通文明。
當天上午,圍繞文明禮儀教育,泰州市實驗小學、泰州市第二附屬初中等市區中小學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各學校不約而同地將活動主角由老師轉換為學生,讓學生現身說法,講述身邊的文明故事,糾正同學身上的不文明行為。
「做文明行為並不是難事……」城東小學六(12)班的張亦揚是泰州校園文明禮儀之星。在該校開學典禮上,她講述了今年年初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小故事:家住在玉城名郡的她,每天都要乘坐1路公交車上下學。1路車的始末站有火車站,因此每次從學校回家的車上,她都會遇到不少帶著行李的乘客,他們打盹時,行李隨著車輛顛簸摔得東倒西歪。遇到這樣的情況,她總是上前把行李扶起來,這樣的一個小小舉動,贏得了其他乘客的讚賞。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寶貴的精神遺產。文明需要傳承與傳遞,縱向上需要一代代相傳,橫向上需要人與人相互傳遞。」市二附中老師郭傑說,校園教育,是傳承經典的過程;而推進文明校園建設,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恰恰體現了文明的橫向傳遞。該校在「文明禮儀教育」開學第一課上,著重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文明、禮讓、優雅的新形象。
潛移默化 久久為功
「文明禮儀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泰州市實驗小學校長丁正後說。
丁正後介紹,學校一直倡導學生做崇尚禮儀的「謙謙君子」。每年新學期,學校各班級都會利用誦讀《三字經》、觀看國學動畫片和練習書法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全方位知曉、熟悉、理解「文明禮儀」的內容。同時,每個班級還會根據實際情況量身定製文明禮儀方面的《班級公約》,集體承諾,共同踐行。
此外,學校還在環境上做文章,進校晨讀、課間遊戲、午間練字、放學回家、打掃衛生時間……校園都會響起柔和、優雅的提示音,師生浸潤在寧靜優美的校園音韻中,心情放鬆,精神陶冶。
城東中心小學鼓樓校區的同學們手拿「文明護照」,分享各自的寒假實踐心得。
在泰州市城東中心小學裡,自2013年開始,學校給每個學生發放了一本「文明護照」,用於考核學生校內和校外的文明行為,作為學生文明行為的證明。
22日是新學期的第一天,一個寒假沒見面的孩子們格外激動和活潑。在該校六(2)班上,戴萬浩趁著課間時間,拿出自己的「文明護照」與小夥伴們分享寒假的實踐活動。他說:「今年寒假,我去敬老院和蓮花二號區給別人寫春聯,好多大人都誇我寫得好,既有意義也很開心。」
學校大隊輔導員汪勝盛介紹,學校就「文明護照」會定期進行評比,學生每兩周達9個以上「√」(即合格),所在班級便給予籤章一枚。每學期同學積滿9枚籤章可晉升為班級「文明少年」,連續兩學期班級「文明少年」可以晉級為班級「文明標兵」,如果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還有機會升級為校級「文明少年」。
除了文明護照,該校還有爭做文明小乘客、「平安果」公益活動等文明禮儀教育內容。汪勝盛說,學校一直很重視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希望通過新穎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倡導文明行為,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同時,在孩子們身邊樹起小榜樣,讓榜樣做好示範引領的作用,從而營造全校孩子學習的良好氛圍。
二附中初二(1)班學生馬藝華是泰州市校園文明禮儀風採大使。她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丟垃圾注意分類、自覺排隊等等都是身邊的小事,如果大家都能自覺做起來,那也是件了不起的事。開學之際,她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希望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攜手爭做文明少年,把文明裝進書包,把文明帶進校園,讓「文明」成為廣大青少年的「成長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