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由40萬顆大質量恆星組成的3D地圖,多虧了「蓋亞」衛星的拍攝

2020-12-11 天文在線

2013年12月,歐洲航天局(ESA)啟動了蓋亞任務,「蓋亞」即是一個旨在測量天體運動位置的空間天文臺。在5年任務的實施過程中,該天文臺一直在研究總計10億個物體——包括了遙遠的恆星、行星、彗星、小行星、類星體等等——以創建有史以來最大、最精確的三維空間目錄。

伴隨著2018年4月25日第二次蓋亞數據的發布,天文學家們對我們的星系有了一些意義深遠的發現。該發現是一張銀河系的3D地圖,它聚焦於OB恆星——銀河系裡最熱、最亮、質量最大的恆星。通過這張3D地圖,蓋亞為天文學家提供了另一個研究工具,它可以用來探索我們星系的分布和組成,以及星系的過去和未來的演化。

簡單說來,繪製銀河系的結構是困難的,因為銀河系是一個扁平的盤狀結構的,具有螺旋臂狀的特徵;同時重現盤內恆星的分布狀況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是由於太陽系像我們星系裡的大多數恆星一樣,是被鑲嵌於星系盤內部的。因此,天文學家不得不依靠對其他星系的觀測來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星系的模樣。

圖解:歐洲航天局的蓋亞天文臺目前正在執行一項為期五年的任務——繪製銀河系的恆星圖

這就是蓋亞觀測所到的超過10億個物體的三維位置和二維運動發揮作用之地。凱文·賈丁,是一名軟體開發人員,也是一名業餘的天文學家,他善於運用天文數據繪製出銀河系地圖;利用距離太陽1萬光年以內的4萬顆OB恆星的數據信息,凱文·賈丁就可以創造出這幅全面而恢弘的銀河系地圖。

由於OB恆星的壽命相對較短,只少達幾千萬年,OB恆星大多被發現於靠近他們自身形成點的地方。在它們的生命周期裡,這些恆星會產生出大量的紫外線輻射,而且這些輻射可以迅速電離周圍的星際氣體。因此,它們可以準確地用來追蹤年輕恆星的總體分布狀況、恆星形成的地點以及星系的懸臂。

正如凱文·賈丁在其博客上解讀這幅星系地圖:

「在歐洲航天局蓋亞任務組的科學家以及萊頓大學和海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的共同幫助下,我完成繪製了這幅地圖。這幅地圖包括了恆星密度的等值面,它描繪的是蓋亞DR2釋放中較熱的O、B和A類行星的濃度;還包括了約5000顆極熱的電離恆星、塵埃雲和HII區域。更為厲害的是,這幅地圖既可以在銀河系的上方以平面的形式觀看,也可以在Gaia Sky中以真正的3D形式觀看。」

通過這種方式,凱文·賈丁可以繪製一幅以太陽為中心的地圖並且這幅地圖展現了跳出星系之外來觀察的星系盤。為了對蓋亞恆星表中的大量恆星進行信息處理,凱文使用了一種經常用於使器官和骨骼組織可視化的CT掃描技術,這項技術被稱為密度等值面,其中光滑的表面表示三維空間內的恆定值點。

圖解:凱文·賈丁繪製的銀河系距離地球3000秒差距的地圖

資料來源:《銀河地圖》/凱文·賈丁

這將會使得不同密度的區域實現可視化;在此情況之下,根據電離恆星的密度的不同,星系盤內不同區域是由不同顏色來表示的。密度最高的區域用粉紫色陰影表示,中等密度的區域用紫色(藍色)表示,低密度區域用深藍色表示。

凱文·賈丁還參考了其他天文調查結果的數據來繪製星際塵埃(綠色的)和已知電離氣體雲(紅色的)濃度圖。如圖可見,這張圖從外觀上來看是不尋常的,恆星自身似乎是密集排列在從核心向外延伸的輻條中,而不是在螺旋臂中。這是由於塵埃雲遮蔽了後面恆星的視野,並且恆星自身是沿著特定的視線分布的。

在博客上,凱文·賈丁表示很驕傲自己能夠成功繪製這一幅地圖,並且很感激幫助自己實現自已目標的人們。他寫道「有時候,夢想真的會成真」。「我可以宣告世界,一張距離太陽3000秒差距的(也就是大約一萬光年的)詳細的地圖已然誕生。」

這張圖是第二次發布的蓋亞數據的大突破,這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多地了解構成我們星系的恆星種類、它的整體結構、以及銀河系未來可能演化的方向。蓋亞數據的第三次發布計劃將於2020年底發布,最終的目錄也將於2020年內發布。

與此同時,蓋亞任務也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底,並且這一延期的決定也得到了批准。Gaia Sky是一個實時的三維天文學可視化軟體,是為海登堡大學的天文研究所的蓋亞任務而開發的,這張地圖的交互式版本也可以作為Gaia Sky的一部分使用。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universetoday- OCaesa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定
    剛剛,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了迄今最為詳盡和精確的恆星地圖,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
  • 科學家公布最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還有30萬顆恆星的運行軌跡!
    銀河系是人類最熟悉的星系,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描繪出整個銀河系的結構地圖,由於銀河系是一個較為扁平的螺旋狀星系,所有的觀測設備只能看到銀河系的側面情況,近日歐洲航天局(ESA)的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了最新的銀河系地圖,公布了至今為止最為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其中至少包含了20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
  •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  Evelyn Zhang • 2020-12-05 17:54:43 來源:前瞻網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恆星圖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囊括近二十億顆恆星科技日報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恆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份有關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的數據,也包括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開展光學測量得出的結果,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演化歷程。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來自英國的天文學家利用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觀測站收集的數據,繪製了一張由近20億顆恆星為一顆銀河系的新地圖。 劍橋大學的專家領導了20億顆恆星的宇宙地圖集的創建,他們相信這些地圖集可以揭示我們的星系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在遙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 詳細的地圖是根據歐空局蓋亞飛行任務的最新數據繪製的,該任務有兩顆衛星距離地球93萬英裡,測量整個銀河系恆星物體之間的距離。
  • 「蓋亞」發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中最詳細的恆星目錄
    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個關於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的數據還包括太陽系加速度的第一次光學測量結果,這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演化。「蓋亞」號於2013年發射,運行在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拉格朗日2號(L2)軌道上。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引力在這裡是平衡的,可以讓飛船保持穩定,進行長期測量。
  • 銀河系內發現「流浪恆星」,時速600萬公裡!
    當兩顆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出現在超大質量黑洞的中心附近時,其中一顆恆星會朝向黑洞方向旋轉,另一顆恆星則會高速向外飛行而擺脫束縛。 騰訊太空訊 11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曾於500萬年前拋出一顆恆星,時速達到600萬公裡。
  • 歐航局發布「銀河系漫遊指南」 ,涵蓋17億顆恆星數據
    歐航局發布「銀河系漫遊指南」 ,涵蓋17億顆恆星數據 「蓋亞」空間探測器的任務是繪製銀河系的地圖。新華社柏林4月25日電 想要踏上星辰大海的徵程嗎?
  • 銀河系中四千億顆恆星,高速飛行上百億年,就不會撞車嗎?
    經過了數年的觀測,確定了十幾萬顆恆星的位置,終於畫出了一份慘不忍睹的銀河系地圖,就像一個攤破了的大餅,不過請勿褻瀆赫歇爾的工作,在他之後100年沒有任何比他更了解銀河系!經過4年的觀測,沙普利確定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約5萬光年,後修正為3萬光年,不得不說沙普利的觀測還是比較精確的,和現代數據2.5萬光年相差並不大。1926年瑞典天文學家林德布拉德提出銀河系由許多子系統組成,提出了銀河系自轉中心在人馬座方向。
  • 銀河系目前觀測到的恆星數量達 18 億顆,已繪製精確位置,掌握大...
    12 月 3 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 18 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據悉,蓋亞太空望遠鏡於 2013 年發射,它仍能服役 4 年時間。
  • 蓋亞最新數據展現160萬年後的夜空 目前能看到的所有星座最終將...
    銀河系地圖變得更好了。據《自然》報導,蓋亞太空望遠鏡(以下簡稱蓋亞)最近一次更新不僅提供了靜態圖片,還提供了恆星如何隨時間移動的圖像... 銀河系地圖變得更好了。據《自然》報導,蓋亞太空望遠鏡(以下簡稱蓋亞)最近一次更新不僅提供了靜態圖片,還提供了恆星如何隨時間移動的圖像。
  • 史上最清晰的銀河系3D地圖來襲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通過歐洲宇航局的「蓋亞」號空間望遠鏡發回的最新數據,科學家繪製出迄今為止細節最為豐富的銀河系3D地圖,它所包含的17億顆恆星的信息將會使天文學家們忙碌數十年4月25日,歐洲宇航局(ESA)的「蓋亞」項目(Gaia mission)公布了首張銀河系的全3D地圖。這份地圖的資料庫中囊括了近17億顆恆星的位置,以及其中約13億顆恆星的顏色、速度、運動方向和距離信息。這些信息如同一部生動的電影,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廣度描繪了銀河系。它所包含的區域大小是之前類似項目的1000倍。
  • 銀河系有多少恆星?宇宙有多少星系,哈勃看到宇宙邊緣,卻被擋住
    「宇宙」到底長什麼樣,因此裹挾了發現天王星餘威的赫歇爾在1785年通過十幾年的觀測,確定了11萬顆恆星的位置,將其標定了出來,畫出了銀河系的樣子!赫歇爾還認為太陽就在銀河的中心,這是由於赫歇爾時代對恆星距離的估計存在極大的誤差,當然還有一個關鍵是銀河系恆星數量實在太龐大了,這11萬顆恆星簡直九牛一毛,根本無法勾勒出銀河的形狀!
  • 科學家發布了近20億顆恆星的數據
    18億顆!!這些珍貴的信息歸功於歐洲航天局的蓋亞(Gaia)任務,該任務花費6.5年的時間追蹤我們銀河系以及更遠範圍內的恆星。利用其探測成果,科學家們得以創建精確的恆星3D地圖,並探索整個銀河系中的活動模式。
  • 谷歌打造太空地圖:可瀏覽近10萬顆恆星
    谷歌為滿足用戶瀏覽宇宙的好奇心而專門推出了宇宙互動式地圖新應用——100000 Stars,這個名為「10萬恆星」的宇宙地圖向我們揭示了臨近太陽附近空間的恆星系統。正如其名,其中大約有10萬顆恆星,但這卻是銀河系的一處小角落。
  • 歐空局發射蓋亞號太空望遠鏡 將繪製銀河系3D全景星圖
    藝術概念圖展示歐洲空間局的「蓋亞」號探測器。這顆探測器耗資20億英鎊(約合32億美元),將對10億多顆恆星進行觀測。進入太空之後,「蓋亞」號將對銀河系內的數百萬顆恆星進行精確度空前的觀測,用於獲取有關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線索「蓋亞」號探測器重2公噸,耗資20億英鎊(約合32億美元)。科學家稱「蓋亞」號探測器將讓天文學研究發生革命性變化。預計「蓋亞」將在5年的任務期間產生超過100TB的數據,足以裝滿3萬多個CD ROM。
  • 139億歲的瑪土撒拉星,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比宇宙還古老的恆星 距離地球190光年的天秤座,存在一顆十分奇怪的恆星:「HD 140283」,它也被稱為瑪土撒拉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恆星之一,這顆恆星的年齡在139億年左右,而宇宙的年齡僅為138億年,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