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從心來。茶和禪一樣,喝茶也要靜心。身心都靜下來,才能品嘗到一杯茶的滋味。
我們在煩躁的時候,也可以靜下心衝杯茶,將茶湯含在嘴裡細細品味它的變化,這樣能使我們抑制內心的衝動情緒,感到心平氣和,這也是和禪相通的一個境界」。白水清在茶會上這樣說!
▲白水清先生
今天,淘寶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柜魯文鋒先生,曾專訪師父「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請教關於如何品鑑、辨別普洱茶。
白水清為香港普洱茶王、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永久榮譽會長,歷年來收藏了清末向質卿、宋聘、紅印、88青餅等眾多普洱老茶,對普洱茶的研究非常有經驗。
如今,還攜手弟子魯文鋒,把歷年研究老茶心得,分享在微信公眾號 「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普洱藏家總店
在茶會上,白水清先生說,要想品鑑好普洱茶,就要先明白它與其他茶類相比究竟有何優勢。
一、普洱茶的優勢在後天發酵
普洱茶一直有越陳越香的魅力,堪稱可以喝的古董。在白水清看來,普洱茶的價值遠非其他茶類可以比擬。
鐵觀音、大紅袍和綠茶,都是高溫提香的工藝,利用最後乾燥的溫度,把茶葉的鮮活度和茶的香氣展示出來。這個過程中高溫會抑制茶葉菌群的活性,使茶葉失去轉化能力。
▲普洱茶製作
普洱茶的優勢恰在於後發酵轉化能力。「剛製成的普洱新茶,香趕不上鐵觀音,醇厚度比不上大紅袍,鮮爽活潑比不上龍井,但它能夠進行後天轉化,這個過程付出的時間成本是不可逆的。」
儲存普洱茶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它之前的青澀狀態。經過一定時間轉化後,茶湯變為葡萄紅,茶性從酸性變為弱鹼性,同時茶的香氣、滋味、口感都得到質的提升,甚至達到清、醇、氣、化的境地。
▲百年宋聘號茶湯
二、「喝」茶與「品」茶不一樣
中華漢字文化裡,「喝」就一個口,而「品」有三個口。
喝茶和品茶不一樣,喝茶是用來解渴,用來助消化,大口喝下茶湯沒有在口腔裡停留,品茶是要少量的茶湯含在嘴裡來體會。
▲品茶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品茶呢?舌頭分為五種感覺,舌尖感受辣和鹹,舌面感受苦和澀,舌根感受甜。品茶的時候就要用舌面最敏感的味蕾,感受苦澀的轉化,才叫「品」。
把茶湯含在口腔裡,細細感受茶湯有沒有穿透力、厚度和層次感,慢慢吞下去後,再從苦回甜、澀散開兩方面來衡量這個茶的價值。
▲品茶
在評判茶的價值時,喝起來口感很飽滿、厚重,有苦味、澀味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這個苦味在最短時間內能回甜的,那就是好茶,同年份的茶,從苦味化開到回甜的時間越長,這個茶的價值就相對越低。
茶湯入口後3-5秒,發現剛剛入口的苦味隨著茶湯咽下去之後,慢慢的散開了,轉而覺得舌底和兩頰不斷地在冒口水,這就是陸羽說的「舌底鳴泉」,這個就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