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群眾藝術館準備就緒。
2月1日,位於太白湖新區的濟寧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將試運行。在市民們的期盼中,這座氣勢恢宏、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的高規格場館,即將揭開神秘面紗。正逢春節假期,群眾藝術館新館已經備足了「文化大餐」,趕快來嘗嘗吧。
多樣空間
滿足多樣活動
28日一早,位於濟寧市文化中心的濟寧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內,群文工作部主任張續武正帶著一群學生模樣的文化志願者,仔細打掃著館裡的邊邊角角。「這是我們學校的學雷鋒志願者,恰好趕上放寒假,得知群眾藝術館新館即將在春節前夕試運行,我們就組織了180名志願者,每天輪班幫助打掃衛生,協同布展。」濟寧一中學雷鋒志願團隊領隊鄭老師介紹。
距離新館試運行還有4天。與原來位於文化廣場、已經成為省級文保單位的濟寧市群眾藝術館老館相比有著天壤之別。「瞧瞧,從一樓到三樓,各種功能室一應俱全。」透過位於4層的辦公室的玻璃,張續武指著每一層的功能室介紹,「春節之後,我們就會依託這些設備齊全的功能室,推出多種中老年公益培訓,包括瑜伽、模特、武術、舞蹈、合唱等。」張續武興奮地說。
而得益於此次與濟寧一中學雷鋒志願團隊的合作,張續武打算發動文化志願者,與太白湖新區內的駐濟高校、高中、初中等學生志願者一起,開展更多文化志願服務,「依託新館這樣一個高規格的平臺,今後開展的文化活動也會更豐富。」張續武說,過了年,群眾藝術館首先便將與濟寧學院等高校合作,在館內的功能室面向一群殘疾兒童開展非洲鼓培訓,「希望能夠用藝術讓這群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傳承人們
有了定點培訓課堂
群眾藝術館新館內,忙裡忙外的還有濟寧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富榮。他正安排工作人員在新館二樓的兩處展臺,布置桌椅板凳。「試運行當天,將有一場盛大的民間藝術展演和傳統手工藝展示。」
試運行當天,會有超過40位非遺傳承人走進新館,向廣大市民、遊客現場展示傳統手工技藝,「二樓與三樓之間,市民們還能跟隨非遺傳承人體驗木作技藝和團扇繪畫。」李富榮說,新館外的廣場上會聚集來自多個縣市區的舞獅、秧歌、花棍舞、踩高蹺等表演隊伍,「讓市民們提前感受傳統年味。」
李富榮滿懷期待地說,非遺展示館將以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表現形式,配合部分非遺展品組成。其中還會設置「非遺小站」,由眾多非遺傳承人進行長期性的非遺體驗和培訓活動,「以前因為空間限制,一次至多只能有一名傳承人授課,聽課人數也限制在二三十人。」今後,新館內將會定期組織多名非遺傳承人,同步開展此類活動,市民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
此外,非遺精品展室匯集了超過200件非遺藏品,其中許多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藏品,過去因為空間限制無法展覽,今後則會有固定展室,市民們可以在這裡感受濟寧地區千百年來非遺文化的傳承。
年後公益
培訓將陸續上線
濟寧市文化中心位於太白湖新區,由濟寧市群眾藝術館、濟寧市圖書館、濟寧市博物館、濟寧市美術館及相關配套建築組成。
群眾藝術館新館內部的設計非常巧妙,進入門廳後是一個起到中心作用的通高共享空間。「圍繞著這個巨大的中庭,設計者用二層到五層循環上升的整體性流線串聯,按功能進行分區、相對自身成環的4個區域性流線,讓群眾有更加有選擇、更加靈活進行一系列活動。」濟寧市群眾藝術館館長紀文杰介紹。
目前,即將迎來試運行的群眾藝術館新館仍在緊張布置中。紀文杰告訴記者,得益於新館功能室的齊全,將來這裡將會開展音樂、美術、舞蹈、器樂、書法等多種多樣的公益培訓,「我們採購了鋼琴、電子琴、古箏等樂器,又訂製了書法桌、畫架子,過了年這一系列面向青少年、中老年的公益培訓就會上線,市民們可以在這裡免費學習。」
而即將正式錄製的網絡春晚,也成為了群眾藝術館新館內群星劇場的第一位「客人」。這座劇場各類設備齊全,燈光、音響等設備可以說是目前濟寧市的最高規格。「未來不僅可以承接中小型文藝演出,也有利於原創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排演。」 (文/圖 記者 汪瀧 李巖松)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