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李莊一

2020-10-19 久戈也

2018.12.24 信心 閱讀 127音樂

 

2018年12月13日,陰。

  今天我和黃兄乘火車到達宜賓,然後轉乘公交車來到李莊旅遊。到達李莊客運中心時,已是下午近5點。找到住宿放下行李後,我們便在街上隨意轉了起來。

李莊位於宜賓市東郊,長江南岸,距宜賓市區約18公裡,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黃昏時分,小鎮遊人不多,一些商鋪已關門,小鎮呈現出難得的安祥和靜謐。李莊鎮街道很窄,即使正街也不到十米寬,主街兩旁小巷很多,迂迴曲折,隨地勢上下起伏,布局很別致。

  沿石燕街、正街往北走,其盡頭處便是茫茫長江邊上。江邊景色很美,遠處山色朦朧,霧靄迷漫,開闊的江面煙波浩淼,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

  小鎮江邊兩岸有十多個大小碼頭,以客運為主,客輪可沿岷江北上樂山,沿長江東去瀘州、重慶。由於這裡是長江上遊,航運似乎並不特別繁忙,但近千噸的大貨船仍不時從這裡通過。

  李莊碼頭離宜賓港很近(不到5公裡),算得上是宜賓港外延部分。宜賓港稱為長江第一港,近年來發展很快,2017年貨物吞吐量已達1392萬噸,據說到了2030年貨物吞吐量可達7537萬噸,到那時,李莊碼頭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李莊古鎮名勝古蹟頗多,有「九宮十八廟」之說,現尚存禹王宮、天上宮、南華宮、文昌宮、東嶽廟、祖師殿、張家祠、羅家祠、旋螺殿和王爺廟等舊址。

  順長江邊濱江路往東走,我們首先來到了奎星閣。

奎星閣在小鎮的東北角,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原為三層全木結構亭式建築,雄偉挺拔,十分壯觀,當時具有船運導航的作用,為李莊標誌性建築。只是原建築在文革期間已被拆毀。現在我們見到的奎星閣為1998年重建,裡面由一家酒店經營,登上閣樓可以眺望長江水和來往的渡船。

  在奎星閣的西邊,有南華宮舊址。南華宮又名廣東會館,位於濱江路下段,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光緒二十二年重建。目前會館正殿、兩邊廂房和山門俱在,並有數家居民在此居住。正殿面闊七間,長達三十餘米。雖然房屋已多次改動,且牆柱破舊不堪,但從正殿兩側尚存的青磚雕花風火牆上,仍可見到它當年的偉岸風採。

  1940-1946年,李莊南華宮被同濟大學理學院借用。據載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曾在此任教授,英國科學家李約瑟也曾來此演講過。

  抗戰時期,為避免日軍破壞,全國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等紛紛內遷,其中,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營造學社、大地測量所和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陸續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輾轉內遷到李莊鎮,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才陸續遷回原處。這對李莊的經濟和文化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李莊也因此成為了抗戰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


  出了南華宮,我們穿梭了幾條小巷。天色漸晚,便到一家酒店吃飯,要了一份白肉,兩個素菜,味道還不錯。

  李莊美食較有名氣,特別是「李莊白肉」,選料講究,刀工細膩,鮮香麻辣,諸味協調,堪稱李莊的一張名片。

2018年12月14日,陰,間或小雨。

早晨天剛亮我便起床,繼續遊覽李莊古鎮。

小鎮很安靜,在慧光寺街中段一壩子中央,見聳立著一尊「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碑外飾米灰色花崗石,造型簡潔,樸素典雅。該紀念碑始建於民國28年(1939),由「南溪縣李莊鎮機關團體公民謹豎」。

李莊原屬南溪縣管轄,據載,抗戰期間,南溪縣出徵將士為16492人,其中陣亡214人。民國27—34年(1938—1945)政府先後在縣城、李莊、大觀等處建立四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規定每年3月29日舉行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烈士靈位入祠典禮。1949年後,四座紀念碑及忠烈祠均被拆毀。

看來,這座紀念碑應是最近幾年重新修建的。

  李莊鎮政府設在小鎮中心處,側面便是玉佛寺,高大的風火磚牆飛簷翹角,古香古色,給機關駐地也增加了不少歷史文化氣息。

  慧光寺位於小鎮北端,緊鄰長江。寺廟由山門、戲樓、正殿、後殿、及廂房等組成,建築高大,氣勢雄偉。

  雖然慧光寺是佛教聖地,但感覺建築布局及樣式與佛寺有明顯差別,有點像會館類建築。原來,慧光寺的前身叫「禹王宮」,是紀念大禹治水的專祠,以後才逐漸演變成了佛教寺廟。

  由於時間尚早,寺廟還未開門,但大門卻虛掩著,於是我便輕輕地推開大門,走了進去,裡面似乎還在維修,顯得較零亂。

  禹王宮始建於清道光11年(1831),是李莊現存最大的古代建築群。寺內戲臺很有特色,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戲臺之一,臺基上有反映古代戲劇故事的精美浮雕。慧光寺石雕很有名,其中尤以正殿下面的九龍石碑最精美。石碑雕刻有九條穿梭遨遊於雲海中的神龍,龍口中還含有一顆可以轉動的寶珠,雕工很是精到。

抗戰時期,禹王宮為同濟大學本部徵用,1942年5月同大35周年校慶就在這裡召開,同大和江安國立劇專還在寺內戲臺上聯合上演曹禺名作《雷雨》和《日出》等。

解放後禹王宮改為糧站倉庫,1992年恢復佛教活動後,更名為慧光寺。2001年8月,同濟大學在此授牌為「四川李莊同濟大學愛國榮校教育基地」。

  出了慧光寺,我們從正街往西向小巷深處走去。

  李莊鎮面積不足1平方公裡,但城內街巷很多,據說至今仍有18條明清街巷,如蓆子巷、羊街、水井街、線子市街等。這些街巷道路皆由條形或方形石板鋪砌而成,蜿蜒曲折,很是耐看。兩邊房屋皆青磚灰瓦,雕窗畫棟,高低錯落有致,徜徉其間,有一種時光倒流感覺,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候,我的家鄉新繁鎮街景大概也是這個味道。

  從蓆子巷、羊街往西走,在一個僻靜的交叉口處,我們見到了文昌宮舊址。

  李莊文昌宮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過去供奉文曲星(文昌君)的廟宇。如今,文昌宮主體建築早已毀圮,僅剩下這座布滿精美浮雕的石砌山門。山門為四柱三開間,重簷歇山頂,上鑲嵌灰雕和磚雕圖案,有龍鳳呈祥飾、緾枝花紋飾等,石質仿木結構。由於歲月的侵蝕,山門石質表面有不少地方已經風化剝落,上面長滿了很多荒草,但山門卻依然巍峨挺立,仿佛要向遊人述說古鎮當年的繁華與滄桑。

  羊街往北盡頭處是濱江路,從濱江路往西走,有一處開闊地帶,中間佇立著一尊帆船狀雕塑,這便是「李莊同濟紀念碑」

  李莊同濟紀念碑坐落在小鎮西北角長江邊的廣場上。抗戰時期,同濟大學師生落難,四處漂流,李莊民眾以一紙「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16字電文盛情相邀,同濟大學因此與李莊結下了不解之緣。

現在,同濟大學在李莊舊址建立了「愛國榮校教育基地」,每年派研究生來李莊支教,並出資協助李莊搞好城鎮設計規劃和建設。小鎮現很多地方皆以同濟命名,如「同濟廣場」、「同濟大道」、「同濟醫院」等。

  在軍民街29號處,一座高大的青磚門樓吸引住了我,走近一看,原來這就是李莊著名的歷史建築------祖師殿。

  祖師殿又名真武宮,是由原李莊幫會組織天燈會集資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佔地4349餘平方米,為前後四合院式建築。修建之初供奉玄武祖師,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因創辦「南溪縣李莊鎮中心國民學校」需改建,而折去山門和戲樓,另用青磚砌成校門。門額上之校名歷經百年風雨,至今仍清晰可辨,特別是大門的砌磚工藝及多種圖案,至今為許多泥工奉為楷模。

  祖師殿是當年同濟醫學院所在地。據說當時有位老鄉曾爬到祖師殿牆上,看到下面有人在解剖屍體,嚇得滾了下來。於是便傳開了同濟師生吃人的謠言。為平息謠言,同濟大學舉辦了數次科普展覽,邀請當地民眾參觀,從而平息了民間謠言,普及了地方衛生科普知識。

  祖師殿供奉神像如今均已不存,但殿堂建築仍在,現闢為「同濟醫學院舊址紀念館」。

  祖師殿門外是蓆子巷,這是一條由青石砌成的老街。李莊古鎮街道和建築均保存完好,能原汁原味地將明清時期蜀南鄉鎮風貌呈現出來,幾乎沒有任何「做舊」的痕跡。

  小鎮有不少四合院民居,均有上百年歷史,如胡家院子、劉家院子和王家院子等,青一色的石基磚牆,門樓高聳,做工精緻,讓人感嘆不已!


  關於李莊名稱的來歷,據說小鎮境內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立樁」,久而久之,人們便將「立樁」作為此地稱謂,並將「立樁」改成了李莊(諧音)。

  李莊雖是一個場鎮,但歷史悠久,據載春秋戰國時期為古僰人聚居地,屬古僰國、僰候國地,南朝梁時置南廣縣,縣治所就在李莊。即使到了清代,李莊仍是南溪縣境內最大的場鎮。因此,古時的李莊,其行政級別應比現在還要高一些。

只要了解這些,對李莊鎮為什麼有這麼多歷史文化古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便是李莊鎮上最寬的一條街,稱為正街。

  老鎮上幾乎沒有現代化建築,多是一至二層的老式青磚瓦房,純樸自然,鄉土味十足,漫步其間,有世外桃園之感。

(未完待續)

閱讀 127

相關焦點

  • 2019國慶李莊記憶
    10月2日,遊罷南溪,前往涪溪口,這裡有渡船可以直達對岸李莊。白肉就不說了,這頓印象最深的林徽因對李莊應該沒啥好印象當年同濟大學就是在這裡開的運動會,什麼足球籃球排球,看的李莊老鄉一愣一愣的內部大有洞天,頂部精美的藻井堪稱一絕
  • 一個上海人眼裡的李莊(一)——「文以抗戰」盪氣迴腸
    兩地雖相距遙遠,一江相系,首尾相連,一水相融,通達順暢,抗戰時期同濟大學還與李莊結下了深厚的歷史淵源,不少朋友提起李莊都倍感親近。 多年前在宜賓參加一次會議之際我曾匆匆到訪過李莊,因時間緊,看的不細,體驗不深,有的重要舊址如中國營造學社及慄峰山史語所都未走到,僅留下一點祠堂廟宇的初略印象。
  • 老家石門李莊|李莊有一座頗有氣勢的呂純陽宮,也叫祖師堂
    文 | 朱蘭標1今年,新農村改造,李莊的老屋搬遷到了兩公裡以外村子。住在舒適的新家,仍然念念不忘李莊的老屋,仍然朝思暮想生我養我的李莊。老家李莊是一個十分秀麗的小村子。它坐落在石門古鎮北側,離古鎮和京杭大運河僅一公裡。李莊歷史悠久,至於何時建村,已無從考證,也無人知曉,我想應該是源遠流長。
  • 【李莊故事】西南聯大「李莊書院」(三)
    該書作者羅常培在開篇「緣起」寫道:「此次入川旅行的目的,一是到重慶教育部接洽聯大校務,二是到敘永處置分校回遷事宜,三是到李莊參訪中研院史語所等學術機構,並審查北大文科所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四是到成都、樂山、峨眉等地考察各大學並拜訪友人……此行雖然沒有見識「劍門天下險」,卻也飽嘗了戰時蜀道的艱難。」
  • 走進李莊民俗小吃:一花二黃三白
    用手掰開,還能看見裡面汨汨流出的豬油,咬一口卻一點也不油膩,非常香糯!李莊老白乾,滑喉,不嗆人,回味餘香,喝下去頗舒坦。可以零買,有二十一斤的,有三十一斤。一小壇一斤,又是上佳的伴手禮。老李莊酒廠的白酒是送禮優選。
  • 龔剛華否認李莊嫖宿 披露受專案組誣陷李莊內情
    今日9時,重慶市一中院將約談李莊。龔剛模的親屬龔剛華和龔雲飛也將一同前往。據悉,談話內容將涉及李莊向一中院申訴的事項。  本月23日,最高檢約談李莊時,龔剛華和龔雲飛也被允許進入約談室,對龔剛模及其家屬被專案組強迫為李莊案作偽證、被刑警逼供一事,作了陳述。
  • 專訪李莊辯護律師楊學林:應判李莊無罪
    ,您和李莊見了幾次?案子受理過程發生了許多超越法律和良心底線的東西    網易新聞:雙方除了證據上的交鋒,您為何單獨羅列了一章但最重要的一點,誰救了李莊呢?還是李莊。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在法庭上提交的這四份證據,李莊曾經說「你們不必提交四份,就提交第一份錄音,就足以擊倒他們!」李莊這樣講。我在辯護詞裡也這樣講。後來我們看到檢方有關的一些表態,所謂「與控方證據產生矛盾的」也恰恰就是這份錄音證據,這份錄音證據怎麼來的?
  • 吳孟超院士任李莊同濟醫院終身名譽院長
    張平書記向吳孟超院士頒發了李莊同濟醫院終身名譽院長聘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邱福建中校與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滕華安作為雙方代表籤署了技術指導協議。   吳孟超院士在籤約儀式上動情的說道,李莊是培養他成長的地方,李莊人民的開明包容和風土人情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 李莊航線元旦首航
    (以前的李莊輪渡)如今,李莊航線來啦~現隆重推出「畫境長江 文脈李莊」航線帶你重拾兒時記憶,遊覽一個更美的李莊1月1日上午10點正式首航(請遊客提前一、開設班次(一)每周六、周日上午10:00從合江門碼頭出發,11:00左右到達李莊,在景區停留3個小時,14:00啟程返航,預計16:00到達合江門碼頭。
  • 李莊: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李莊:我沒想到,2月4日凌晨,網上就出現了,《瀟湘晨報》的一個記者叫什麼,姓倪。前兩天去重慶我們還見面了,他在2月4日凌晨天沒亮就破譯了。這一破譯,4號早晨天亮,警察就過來了,拿著我原來寫的藏頭詩「李莊,你這是什麼意思?你這不是耍我們嗎?
  • 翟永明:林徽因在李莊
    2001年春,四月天,晴,我和建築師劉家琨,他的助手汪倫,詩人鐘鳴,白夜酒吧女主人之一代紅,驅車前往四川李莊,車程四小時,公裡數500多,其間鐘鳴的越野車爆胎一次,修理工往返兩趟,到李莊後問路數回,在李莊城裡來回兜了不知幾圈
  • 在臺北想起李莊黃軼
    1942年12月24日,中國營造學社收到史語所專信警告:「貴所還回敝所一批書籍中一冊被鼠齧甚劇,懇念藏書不易,轉請貴同人惠予愛護。」1943年10月9日,史語所圖書館致函技佐張洪夔:「關於兄所遺徐文長故事一冊,傅所長決定請兄照原書定價之百倍賠償,此法前未作函通知,良用歉仄,如兄日後找到此書寄下,此款仍當奉還。」我們為什麼會一次次叩訪李莊?僅僅是為了那片山清水秀嗎?
  • 知道了李莊故事後
    李莊小詞典(熟悉李莊的請您忽略):中國李莊,唯一前綴中國的古鎮。抗戰期間,李莊有「開明紳士」羅南揆揆等,主動給同濟大學發去電報,史稱感天動地一電文:「同濟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至後來鼎盛時期,三千原住民的李莊,先後接納了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師生萬餘人和幾千箱文物。雖然十分遺憾,在百度也搜索不到羅紀紀的詞條,但他的老宅,現在還在李莊,這對於李莊的歷史文化和旅遊經濟來說,應該是一大賣點。
  • 蔣德均 ‖ 李莊,永遠的豐碑
    那時,李莊的士紳們做了一件讓今天的宜賓人值得驕傲的大事和壯舉:「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於是,1940 年秋,一個落木蕭蕭、江水茫茫的季節,一個五穀成熟、農事收穫的季節,距宜賓中心城區約20公裡長江上遊南岸的千年古鎮李莊,迎來了一大批特殊的客人。他們分別是來自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和社會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等教育科研學術單位的學者和學子。
  • 李莊白肉是什麼梗 五五開李莊白肉是什麼意思事件經過介紹
    ­  五五開和孫亞龍徹底決裂之後,除了五五開ABB後,很多人總提「李莊白肉」這四個字。­  五五開公開表示他與笑笑只是表面兄弟,希望對方不要再帶這樣的節奏。盧本偉仿佛忘記了過去一起同甘共苦,最後的錢大家拿出來一起用,一起吃李莊白肉,還有笑笑帶他直播、幫他要到解說位置的往事。
  • 吳孟超院士擔任李莊同濟醫院終身名譽院長—新聞—科學網
    張平書記向吳孟超院士頒發了李莊同濟醫院終身名譽院長聘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邱福建中校與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滕華安作為雙方代表籤署了技術指導協議。   吳孟超院士在籤約儀式上動情的說道,李莊是培養他成長的地方,李莊人民的開明包容和風土人情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 李莊的鄉紳和鄉紳的下場
    一時間,小小的李莊名流薈萃: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 林徽因、董作賓、李濟、曹禺等…..在我們列舉這些璀璨名字的同時,也請朋友記住下面這些名字——來自小小鄉鎮上的名流——沒有這些偉大的鄉紳,就沒有偉大的李莊,他們是:羅南陔、 張官周、楊君惠、宛玉亭、範伯楷、楊明武、鄧雲陔、張訪琴、李清泉、羅伯希…..
  • 李莊白肉是什麼梗 五五開李莊白肉是什麼意思事件經過介紹
    ­  五五開和孫亞龍徹底決裂之後,除了五五開ABB後,很多人總提「李莊白肉」這四個字。­  五五開公開表示他與笑笑只是表面兄弟,希望對方不要再帶這樣的節奏。盧本偉仿佛忘記了過去一起同甘共苦,最後的錢大家拿出來一起用,一起吃李莊白肉,還有笑笑帶他直播、幫他要到解說位置的往事。
  • 李莊,萬裡長江第一古鎮
    李莊,我曾去過的知名古鎮(6),這裡是萬裡長江起始點,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避難所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養生堂。李莊距今已有1470多年建鎮史,是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依長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觀。為作紀念,我在古鎮一家叫「奇石緣」的奇石館裡選購了幾塊長江奇石,打包發貨時,小老闆寫的發貨地點只有四個字:「中國李莊」,我有些詫異,他解釋說,「你放心吧,東有周莊,西有李莊,用不著再寫省市區縣」,我信了。
  • 廖小勤 冉勰力‖綿延不斷的李莊風骨
    李莊將迎來的先生們,流離了大半個中國,車馬馱起的是苦難中華能被「馱走」的 「精神文化」的物質存在,卸下的不過是發黴的書卷或積灰的文物。在他們一路風塵的急風苦雨中,並不是吃不了「長沙米粉」,也不是不習慣吃雲南「過橋米線」,而是偌大的中國沒有一處能給他們遮風擋雨的只椽片瓦。這在那個民不聊生的特殊時期,是「物質」的、也是「現實」的,又有誰不希望那些中華民族的「瑰寶」能在這般的兵連禍結中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