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8月5日消息 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而黃山的雲海阿娜多姿,氣象萬千。在群巒之巔,綠色的群峰加之雲海的襯託,更顯得黃山神奇莫測。
黃山是雲霧之鄉。光明頂多年平均霧日達256天,最多年份達284天,最少也有224天。黃山多年平均有52個雲海日,主要出現在9月到次年5月,冬季最多。
黃山雲霧最奇特是那「鋪海」之雲,亦即人們嘆為奇觀的「雲海」。氣象學認為,只有兩種雲霧才能形成雲海:一種是雲底高度低於2500米的低雲,主要是層積雲;另一種是地形雲或輻射霧形成的雲。黃山光明頂多年的氣象資料表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間97%的雲海是由層積雲形成。6月至9月,除了有層積雲形成的雲海外,還有淡積雲和濃積雲形成的雲海。
黃山風景區地形相對高度差值較大,山頂與山腳的海拔高度相差1400米。山高谷低,林深茂密,溪泉潭瀑眾多,降水量大。光明頂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為2400毫米,最多降水量為3326.6毫米。其中5至9月份的降水量佔全年的63%,5至9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為300.7毫米。同時黃山東臨大海,北靠長江,有大量的暖溼氣流不斷湧入,因而溼度大,水汽多。另外林木的蒸騰作用旺盛,又為雲霧的形成增加了水汽來源。而天然形成的「海域」,有利於大範圍水汽的維持。含有大量水分的空氣,或由於本身、地面的輻射冷卻,或由於地形的熱力、動力作用而上升發生絕熱冷卻等多種原因使水分凝結成雲霧,瀰漫於峰巒、溝谷之間,匯聚於五海之中。
黃山雲海再加奇松、怪石的融入,變化萬千,移步換景,涉目成畫,真是美不勝收。夏季上黃山觀雲海,一是要把握好天氣。晴空萬裡,一覽無餘,並非最佳時期;陰雨連綿,霧氣籠罩,什麼也看不見。最佳時刻是在雨後放晴,深谷巨壑之中煙雲聚集,初時冉冉上升,漸漸凝聚,成團成片。接著迅速瀰漫,頃刻間匯成波瀾壯闊、浩瀚無際的「海洋」,這就是氣象學上常說的積雲、層積雲形成的雲海。此時站在光明頂,四周都是景,如「螯魚馱金龜」在南海中遨遊,「松鼠跳天都」成仙欲望難成……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無常,猶如大海中無數島嶼,時隱時現於「波濤」之上。雲海之上,天宇曠然,蔚藍一色。山風乍起,雲海之內雲潮翻湧,巨浪排空,呼嘯奔騰。雲浪拍擊絕壁懸崖之上,浪花四濺,激蕩有聲,與陣陣松濤、溪聲,泉鳴交相應和,如海潮呼嘯,澎湃之聲不絕於耳,蔚為壯觀。剎時風平浪靜,白雲茫茫,波平如鏡,一鋪萬裡。人立峰尖,如同駕舟遨遊於海天。這種瞬息萬變,氣象萬千,妙就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的奇異之景,之美,之勝,之幻,遊人怎能不心曠神怡,感慨萬千。二是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怎麼想怎麼成。
雲海給人以壯觀之美,而雲霧則給人以仙境之感。潔白的雲霧,飄蕩不定,時上時下,時左時右,時聚時散。群峰在雲霧的籠罩下時隱時現,若即若離,使黃山沉浸在虛幻的意境之中。動中寓靜,靜中有動,遊人宛若置於仙境,不知天上人間。
暑假即將來臨,許多學生和遊客都把來黃山旅遊作為首選。了解黃山氣候,注意收聽黃山每天天氣預報和氣象信息,找準轉折性天氣上山,在陰雨中登山,轉晴時觀賞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