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場菰城文化旅遊節活動在吳興南郊風景區拉開帷幕,眾多遊客在此領略到美麗鄉村的靜謐與愜意。而位於該風景區的菰城村,成為遊客打卡網紅地。
菰城村
過去的菰城村可是另一番模樣。「一列列載滿煤炭的列車呼嘯而過,坑底彩旗飄舞,電鎬上下翻飛,一群群忙碌的礦工穿梭往來,遠遠望去,簡直是一片黑色的海......」這是當年露天礦作業的輝煌場景。
想起當年村裡那股「爭先恐後」的採石熱潮,村黨總支書記陳新龍的心緒至今還十分複雜:「我們是遠近聞名的石頭村,富是富了,但代價太大了。」他回憶道,村裡最多的時候有11家礦山企業,石頭產值佔全村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八成以上的村民都從事和採礦有關的工作。眼看著村裡一幢幢小別墅蓋起來,一輛輛小汽車開進來,陳新龍心裡卻隱隱擔憂起來。
菰城村村黨總支書記陳新龍
果真,沒多久,「石頭村」的空氣不好了,水髒了,山變成了「瘌痢頭」。礦山滿目瘡痍、炮聲震聾欲耳、粉塵遮天蔽日。村裡人紛紛到湖州市區買房子,留下的是大量空置的小樓。
這樣下去,會毀了子孫後代的家園。1995年,村裡先行關停了2家礦山。2002年,湖州市明確提出關礦的要求。那段時間,找陳新龍說情的、理論甚至吵架鬧事的人絡繹不絕。但最終,村裡順利將11個礦山全部關停。
關停礦山後,該如何發展?一系列難題擺在了村幹部的面前。在有關部門和鄉鎮的指導下,村裡堅持生態優先,對11座露天礦實施生態治理和復墾。
礦山治好了,受益的是村民。倪連新之前在金山塢礦工作了16年,這16年來,從沒穿過一次皮鞋。「塵土飛揚,喘氣都要捂住嘴,若是一個星期不下雨,這粉塵都能沒過腳背。」倪連新說。現在,金山塢礦復墾變果園後,他承包下了這裡的果園,每年有十來萬的收入,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哩!
「這些年,我們卯足勁建設美麗鄉村,礦山復綠了,道路、河道也都修整一新。」陳新龍說,因為環境好,百億級的生態旅遊項目落戶村裡。「以後,來遊玩的人會越來越多!」
走在綠水青山環繞的小山村裡,從村書記感慨萬千的介紹中,農家樂業主的笑臉裡,橋頭老人滿溢的幸福感中,我們發現,菰城村已然迎來了「綠富美」的春天。
數說「兩山」:
從1995年到2003年,菰城村關停礦山11家。關停礦山後,雖然村集體收入曾大幅下降,但2019年已躍升至150萬元;當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3.3萬元。去年,該村接待遊客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