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說過「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那段時光就像微波那樣時常蕩漾著我的心房,它給予我一個往後學習和生活不變的啟示:天堂的距離很近,只有一米。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因為我父親是位教師,因此我有隨時出入教師辦公室的自由。中午的時候,我經常和另一個同伴在辦公室玩耍、做作業、看書。那時候,父親只是讓我們看管辦公室防止被偷竊,顧名思義,我們就是辦公室的「看守員」,嘿嘿!
辦公室隔壁就是我的天堂——圖書館。相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天堂」很大很暗,裡面填滿了五顏六色的書籍,有漫畫書、故事書、小說、詩歌等等。拿起一本放在手心,仿佛擁有了全世界。一開始接觸圖書的時候,我非常緊張,眼睛睜得比豆子還要大,嘴唇念念有詞,腦海中不斷想像這些畫面並把它們串聯起來,那時候的我生怕錯過一個字。後來,我開始認認真真的,津津有味的讀起書來,完全忘記了身外的世界……
這樣的日子大約持續了幾個月甚至半年(具體時間已經記不清了),我發現我把我能讀的故事書全讀完了,我四下摸索,已經沒有我可以讀的書了。自那以後,我做了一次思考:一次書海暢遊之旅帶給了我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的腦袋天馬行空,並且從不覺得累,這是我這段時光最自豪的事了。
成年後,我把這段時光標記為小學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以至往後的學習生涯甚至工作後,書就是我解渴的良藥、是我修身立世的指引、是我窮盡一生的追求。這是我的珍寶,因為我不僅在現實中走進了一座天堂,而且,我還在我人生裡建造了一座天堂。
天堂的距離只有一米,那是我們一隻手能夠觸摸到的地方。以前人家總說,讀書頂個鳥用;還有人說,該讀書的時候就讀書,現在出來社會了就只要好好工作。對於我來說,讀書沒用論可能是因為沒有真正與一本書對話、交朋友,沒能讀懂書想表達的意義。閱讀的書多了,腦海裡的天堂自然搭建了起來;而讀書是為了工作,工作後不讀書並不是一個長遠的打算,我們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搭建屬於我們人生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