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在桂林提起逛街的地方
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小香港
是桂林潮男靚女的時尚風向標
熱鬧、繁華曾是這裡的代名詞
如今的模樣卻有些讓人唏噓
01 小香港的前世今生
為何名為小香港,很多人都一頭霧水,道不出所以然來。
小香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它的前身原是地面小商品市場,名為「秀峰商場」,在市體育場東西南圍牆外由100多個簡易鋪面組成。
註:圖片源自網絡
80年代初,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穿著,嗅到商機的人紛紛賣起了飾品、百貨和從廣州上海等地進貨而來的時尚服裝,頗受前衛時髦的年輕人青睞。為了招攬顧客,攤主們跟風打出「香港服飾」招牌,一時間門庭若市,「小香港」俗名由此而來,直到90年代都是當時桂林最繁華的商業一條街。
現在的小香港地下商業街,是21世紀初桂林進行大規模城市改造後新建的,2萬多平米,300多間店鋪。
一建成便延續繁華脈絡,成為桂林潮流地標,就連遊客都慕名而來。
服飾、百貨、美容美髮、美食,價格低廉、應有盡有的小香港,幾乎承包了桂林人的購物需求。
那時候,不管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還是在桂林讀書、工作的年輕人,只要一有空閒時間,還是一到周末,就會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去小香港逛街。更是烙印了80、90後的青春記憶。
02 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2020年11月,小香港20歲了。2021年是小香港的第21個年頭!
想必很多80、90後,一提起小香港,回憶就會開了閘,洪水般湧現出來。學生時代、潮流、講價、迷路,幾乎是大家共通的關鍵詞。
浩浩子 95後 小香港帶鹽人
「初中時超愛去逛小香港!省著錢不去吃飯,就要去那裡購物。我們逛小香港有個定律:』鞋子不超過30、褲子不超過50、雙肩書包不能超過50,除非特別喜歡的就加10元。『每個季度流行什麼,去小香港逛一圈就知道!」
每個潮妹都有的一件毛衣
皮質雙肩背包,誰背誰潮流
有段時間超流行的螢光包
「那時候超級流行的緊身小腳褲,人手一條」
「小香港的布鞋,25塊錢一雙就能買到了」
雯雯:「潮流女孩都去C區。還買過假的匡威,那時候實體店200多,小香港100多,砍完價就90多,還賺到了般的開心」。」學校跳舞時就去小香港批發皮鞋,就在愛手愛腳「。
琪琪:「10年前,讀高中時喜歡去小香港淘寶買衣服,還是用現金付錢的」。
自由砍價,也是小香港的特色,「我朋友教我對半砍」,「我媽教我1/3砍」。在小香港逛街購物,貨比三家,再樂此不疲地討價還價,幾乎是固定流程。
小香港分為四個區域:A、B、C、中區。A區主營美容美甲、香水、禮服;B區主營男裝和牛仔行;C區是潮流聚集地;中區的噴泉廣場像個定位的方向盤,想不起來你可能還記得旁邊的以純。
小香港入口很多,四通八達,逛街時容易迷失方向。迷路,也是老桂林逛小香港都有的回憶,「永遠找不到同一個樓梯上去」。
逛小香港不用擔心日曬雨淋,還可以在每條通道裡自由穿梭,盡情挑選心儀商品。
因此,小香港在許多桂林人的青春歲月裡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
03 曾經的購物天堂正在經歷寒冬
如今,再提小香港,就像從記憶深海撈針。你有多久沒去過小香港了?
」想不起來了,真的很久了「「很多年了「」上次去時是高中時候,10年前了吧」甚至可能會被反問「現在還有人去逛小香港嗎?「
曾經有多輝煌,如今有多寂寥。
以前的小香港,人聲鼎沸,每條通道裡密密麻麻都是人,根本看不到頭,走路都要擠著過去。現在的小香港,店鋪空了大半,顯得絲絲冷清。人流稀稀拉拉,很多靠邊的店鋪,一天也沒得兩三個客人進去。
沒有客人進店,店主就耍手機,或者圍坐一起打牌聊天。
網購的衝擊,四面八方拔地而起的大商場,年復一年削弱了小香港的人流,再加上20年來沒什麼變化的商場,愈發顯得陳舊落後了,沒有多少人願意來逛。
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商鋪沒能熬過難關,紛紛關門。房東租金一降再降,別說免轉讓費,房租直接降了8、9成,甚至離譜到直接免房租,琢磨著能交個物業費都無人問津。
很多開了10年的老店也在苦苦支撐著,試圖做最後的拼搏,「生意越來越差,一年不如一年」,「掙不到錢,不想做了」。
多數能勉強支撐著的都是靠多年來積累的老顧客照顧生意。
還記得那家大頭貼店嗎?也在今年悄悄和我們告別了。
04 夢想和生活如何抉擇,拼與守
不可置否,開業20年的小香港地下商業街,曾用輝煌帶領了商戶實現了致富,也見證了桂林是商業一路向榮的歷程。
它承載著一代人為生活拼搏的奮鬥史,也陪伴著一群有情懷的人繼續堅守年少的夢想。
愛買衣服的女孩都有一個服裝店的夢想,九屋的小石也不例外。20出頭的姑娘喜歡扮靚,所有的錢所有的工資都花在買衣服上,索性就借錢開了自己的店,大膽又敢拼。
我的調調,絕對算是潮流C區中的老網紅了,如今還在中區開了新店!
因為款式特別,不會撞衫,打一開業就火,11年來收割了無數老熟客。信任小石的眼光,跟著她10年穿衣打扮的妹子不在少數。
「很多小姑娘,你就看著她突然就長大了,結婚生小孩了」小石感嘆到。
99年開的槍炮玫瑰,21年老店,承載著20歲年輕小夥的夢想和榮光。紋身、耳釘、項鍊、刻名字的戒指……藏著多少人叛逆的青春。
潮酷不羈的老少年飛哥,愛好玩機車改裝,大半輩子都和藝術各種較勁。
年輕時專業是跳舞,還是民族舞!後面改行做紋身、服裝設計。很多人對他的記憶是 紋著大花臂的刺青師,似乎能和他攀談的都是混社會的,不帶個耳釘不夠拽都不敢走進去。
但卻不知道,他喜歡印第安文化,還自學皮雕藝術,如今的老少年更潛心做一名皮雕匠人。秉承了和紋身一樣的精神,在皮上玩出潮酷,但更純粹的手作藝術。
從雕刻、上色,再到一針一線縫好一個鼓包,最快都要耗時半個月。店裡最裡頭掛的衣服、包全是飛哥手作,獨一無二。
如今小香港的落寞,槍炮玫瑰也在寂寥中苦苦堅守著,飛哥說,年少的夢想和情懷都紮根在這裡了,想再最後搏一搏。
帶著眼鏡, 踩著一架華南牌縫紉機專注改褲頭的老楊,在牛仔行紮根20年了。20多歲的小夥子,滿懷熱情創業,只為追求獨立和自由。
為了招攬生意,老楊把服務做到盡善盡美,全場牛仔褲50塊一條,還包改 這縫紉機手藝,還是年輕時找在服裝廠工作的父母學的。
6年前,來自安徽的小丁當過多年的買手,選擇把自己的第一家店開在桂林,傾注了他對時尚的態度和追求,並和這座城市最時髦的弄潮兒產生共鳴。
桂林時尚潮人鍾愛的韓國買手店,個性+限量款,時髦人士在這裡總能找到心儀的飾品,連電視臺主持人都來光顧。
05 還有一些讓人惦記的味道
曾經小香港讓人樂此不疲的,除了琳琅滿目的服飾,更有讓人垂涎的美食小吃。端著一碗小吃邊走邊逛才是孜孜不倦闖迷宮的魔力。
不算小攤子,曾經繁華的小香港光美食小吃就有30多家,如今屈指可數。現在美食攤子都聚集在中區的噴泉廣場一圈。
近20年老店,承包了很多小香港店主、學生和老桂林的美味記憶。
招牌寫著咖啡卻只是個幌子,名氣大的是這裡的酸和涼拌菜,5元一碗的酸,有8個品種可選。
像在辣椒麵裡滾過的鴨腳鴨架鴨翅,不是太討喜的賣相,嘗了一口卻意外地啃到停不下來,涼的卻香脆的外皮,入味三分的鴨肉,香辣油潤~
這個涼麵攤子,是一對東北夫婦開的,王阿姨夫婦來自東北延邊。他們家的涼麵延續了老家的家常味道,清清爽爽、酸酸甜甜,夏天好這口的人都來排隊吃。
面的種類很多,隨選:蕎麥麵、蕨根面、洋芋面……一碗5塊,加蛋或加肉6塊。
可以說,大哥賣的是桂林味的涼皮,加入一夾子自製的特色海帶絲,酸爽重口,還很有記憶點!做涼皮源於喜歡,家裡面是開米粉店的,用這個做基礎,再來做涼皮涼麵。
在小香港賣了5年了,以前都是推著車走的,這兩年才固定在這個圓盤這個地方。
平日買的豆花加的都是薑汁紅糖水,桂花糖水,這裡竟然是用紅棗銀耳枸杞熬的糖水,一份3元的豆花,這配置很驚喜。
豆花散發很純的豆香味,糖水是家裡熬的紅棗銀耳糖水味道,在這速凍天來一碗太暖和了!
傾盡泰國大廚30年功力,只為做好一鍋冬陰功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