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又惹事:普濟醫院被曝騙保超千萬!藝星醫美正赴港IPO

2020-12-15 上遊新聞


近日,一家莆田系醫療美容機構——藝星醫療美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星醫美」)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材料。

一邊是莆田系的藝星醫美衝刺上市,另一邊,莆田系的普濟醫院被曝騙保千萬而風波不斷。

吸金能力強,14家醫院年收入超10億

招股書顯示,藝星醫美是一家私立醫療美容連鎖集團,主營業務為美容外科醫療美容服務(包括整形手術醫療美容服務和注射醫療美容服務)和美容皮膚科醫療美容服務。截至目前,該集團在中國運營15家醫療美容機構,覆蓋14個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

2015年至2017年,藝星醫美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05億元、7.23億元和10.3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0.0%,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7年12月31日,藝星醫美實際產生收益的醫美機構為14家。也就是說,2017年藝星醫美憑藉14家醫院獲得超過10億元營收,吸金能力驚人。

這與香港最大的醫美服務提供商香港醫思醫療集團的年收入相差無幾。年報顯示,醫思醫療2016年3月3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間實現收入9.65億港元,預計截至今年3月31日,其年收入同比增加30%以上,約12.55億港元(10.36億元人民幣)。

對比另一家在新三板掛牌的莆田系醫美機構華韓整形,藝星的數據也更加搶眼。2017年華韓整形的營業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16.72%。

而在藝星醫美的業務中,整形手術和注射醫美服務,以及皮膚科醫美服務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整形手術貢獻近半收入。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整形手術、注射這兩項目實現收入合計8.9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86%。其中,整形手術實現收入4.9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47.8%,挑起收入大梁。

與之對應,整形手術的價格也最為昂貴。2017年整形手術每次診療的平均費用達到5755元人民幣,注射類、皮膚科醫美平均費用分別為2707元、1454元。

根據招股書,藝星醫美的整形手術服務主要包括眼部手術、鼻部手術、胸部整形手術和脂肪手術,四項手術最低價均為2000多元,而價格頂部則差異巨大。鼻部整形手術價格最高達20萬元,而脂肪手術價格最高為10萬元,為四項手術中最低。而注射醫美和皮膚科醫美兩項服務單價最高不超過12000元。

不僅收入扛鼎,整形手術的盈利能力也是首屈一指。

2015年至2017年,整形手術毛利率分別為56.5%、62.6%和63.5%,不僅年年領跑,還呈逐年上升態勢,堪稱藝星醫美的金雞母。在其拉動之下,藝星醫美2017年綜合毛利率達53.3%,高於同期86%的A股上市公司。

藝星醫美的快速發展與「顏值當道」的旺盛需求密不可分。招股書數據顯示,藝星醫美的活躍客戶從2015年的3.8萬人增長至2017年的13.7萬人。其中新客戶由2015年的2萬人增長至2017年的7.3萬人,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92.5%;而老客戶由2015年的1.8萬人增長至2017年的6.4萬人,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87.7%。

主要靠宣傳,3億銷售費用吃掉過半毛利

儘管如此,藝星醫美的盈利狀況卻遠不如收入表現亮眼。2017年,集團實現淨利潤1.14億元,綜合淨利率約11%,僅好於61%的A股上市公司。

醫美平臺新氧CEO金星對市界表示,高毛利低淨利是當前醫美行業的普遍現象,這主要是由於醫美機構通常存在大額銷售費用。

招股書顯示,2017年,藝星醫美實現毛利潤5.53億元。其中,銷售費用耗費3.05億元,佔比55%,吃掉超過一半毛利潤。

市界進一步計算發現,2015年、2016年,藝星醫美銷售費用佔毛利潤的比例均超過60%;2017年,該項數據有所下降,但仍超過50%。

該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推廣和營銷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我們的收益及盈利能力。」同時,藝星醫美強調自身高度依賴於其品牌形象及聲譽。

事實上,得益於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即使從未接受醫療美容服務的人們也可能聽過或熟悉藝星這個名字,但大部分人對該機構的印象都是「源自韓國」「韓國獨資醫療美容機構」等。這是為什麼呢?

▲藝星整形廣告

市界查詢發現,藝星醫美曾通過發布廣告、新聞稿等方式,將自己包裝成韓國知名醫美機構的分支機構,並因此遭到起訴。

除此之外,藝星醫美還存在諸多其他打擦邊球甚至犯禁的宣傳行為。招股書顯示,集團存在30項醫療廣告違規,77宗肖像權糾紛、4宗醫療事故,故事頗為精彩。而因為濫用他人肖像,藝星醫美也頻頻被起訴。天眼查上顯示,藝星醫美在各地的機構因為肖像權糾紛遭演員趙雅芝、劉雨欣、金巧巧、周韋彤等起訴。

數據顯示,近年來藝星醫美在罰款、糾紛撥備方面的開支不斷上升,2017年這方面的支出達到331萬,同比上漲59%。關於糾紛撥備,藝星醫美解釋道,主要是為解決客戶投訴、醫療糾紛及肖像權糾紛而支付的賠償金。

莆田系醫美機構假作「韓國籍」

招股書顯示,藝星醫美創始人為陳國興、陳國雄兩兄弟。他們就是鼎鼎大名的莆田系「詹、林、陳、黃」四大家族中陳氏家族的掌門人。

除藝星醫美外,陳氏家族旗下還掌握了上海閔行虹橋醫院、上海美迪亞醫院、杭州建國婦科醫院、崑山虹橋醫院、無錫和美婦產醫院等數十家專科及綜合民營醫院。「魏則西事件」之後,莆田系醫院成為輿論質疑的核心,但這並沒有阻止莆田系老闆們在資本市場上攪動風雲。

<img src="https://pimage.cqcb.com/d/file/zhengquan/2019-05-04/144613e此前曾有媒體報導,陳氏家族偏愛多元化經營,在金融、地產、民營醫院、醫療美容、醫藥研發五大板塊均有布局。

招股書透露,陳氏兄弟對醫療美容機構的投資始於2009年,二人主導投資設立了維納斯醫療美容有限公司(藝星醫美前身)。2010年6月,維納斯醫美收購了第一家醫療美容機構——上海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

其後,維納斯醫美更名藝星醫美,陸續通過收購、設立等方式發展了十多家以 「藝星」為品牌的醫美機構。

而正是這奠定基石的第一家機構,在日後為藝星醫美帶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2013年,一家名為Medipartnerco.,Ltd的韓國醫美公司將上海藝星告上法庭,訴稱上海藝星以Medipartnerco.,Ltd連鎖機構的身份進行虛假宣傳,導致該公司多次接到對上海藝星服務不滿意的消費者的投訴,對其聲譽產生了極大影響。

裁判文書顯示,Medipartnerco.,Ltd自稱系韓國最大、最知名的整形美容、齒科集團之一,1992年成立,總部位於韓國首爾,在韓國及其他國家共擁有數十家加盟連鎖高級醫療門診部,其「Ye」品牌在韓國家喻戶曉,享有盛譽。

2005年,Medipartnerco.,Ltd於上海間接投資設立了上海藝星門診部(上海藝星前身),後於2007年退出。但此後,上海藝星一直以Medipartnerco.,Ltd連鎖機構的名義進行虛假宣傳,並在宣傳刊物中多次提到「源自韓國、始於1992」「上海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是韓國Yestar醫療集團旗下機構、上海藝星是上海唯一一家韓國獨資醫療美容機構」等內容。

經審理,法院判定上海藝星構成虛假宣傳,判決其賠償損失並停止侵權行為。

市界發現,至今藝星醫美官網上仍存在「2005年,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Yestar正式進入中國」等誤導性描述。

實際上,藝星醫美是在中國註冊、業務範圍僅限中國大陸部分省份的本土企業。莆田商人用其高超的「宣傳技巧」,將之包裝成了一家國際品牌,通過「障眼法」一步步吸引本土消費者。

雖然藝星醫美即將登陸港股市場,其賺錢能力上也高過不少上市公司,但是與其他莆田系的兄弟機構一樣,公司聲譽及其他方面的潛在風險實在令人擔憂。

6家莆田系企業已上市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表示,國內正有越來越多的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在謀求上市,而從目前來看,上市的和潛在上市的醫療機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一類是以單純的醫療服務業務上市的公司,比如康寧、鳳凰醫療、愛爾眼科、愛康國賓、美年健康、和美醫療等,這些企業有十幾家,不算多。一類是上市業務包含有醫療業務分支的公司,比如復星醫藥、金陵藥業、貴州朗瑪、佐力藥業等等,這些上市公司有的披露了醫療服務機構的營業額,有的沒有,其總數在50多家。還有一類是未來有可能上市的醫療服務企業,比如醫生集團、網絡醫院等等。

「如果單純計算在上市業務數據中披露醫療服務收入的公司,則總數超過30家。」莊一強表示。

除去上述這些醫療服務上市公司外,莊一強表示,今年正在籌劃上市的醫療服務企業超過10家,而已有上市公司正在籌劃轉型做醫療服務的企業在20家到30家之間。

「可以預計,未來兩三年內,資本市場將會出現超過100家上市醫療服務企業。」這其中有6家莆田系的上市公司,佔大約20%。其中3家位於國內新三板,分別是:

1、華韓整形美容醫院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100萬股,融資600萬元;

2、淄博蓮池婦嬰醫院股份有限公司發行70萬股,融資483萬元;

3、寧夏國龍醫療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尚未發行新股。

此外在香港聯交所有兩家莆田系上市公司,分別為和美醫療(01509)和華夏醫療(08143),在國內主板還有一家上市公司中源協和(600645)。莆田健康產業總會執行會長詹陽斌在去年10月的莆田系醫院全球採購大會上曾經表示,今年還有5家左右的莆田系醫療企業正在排隊等待上市,由此算來莆田系醫療服務上市企業將很快超過10家。

「莆田系在中國已經是一個存在了,要忽略或者去除已經不可能。」一位醫療行業分析人士稱。他表示,行業內有把莆田系劃分為新莆田系和舊莆田系兩類的說法,新的莆田系謀求上市,有可能在規範中逐漸走向成熟,而原來莆田遊醫建立的舊莆田系企業將會被逐漸淘汰。

普濟醫院被曝騙保千萬

一邊是莆田系的藝星醫美衝刺上市,另一邊,莆田系的其他醫院也是風波不斷。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救命錢」。然而,長沙普濟醫院卻被曝通過虛列就醫人員名單、診療項目、治療時間、醫用材料、藥品等行為,騙取醫保基金達1529.25萬元。目前,該案已由長沙市檢察院向長沙市中院提起訴訟。

4月25日,長沙市衛健委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經查,因騙取醫保基金、主要股東林某被公安機關抓捕,長沙普濟醫院於2017月11月自行停業。因其未依法校驗,長沙市雨花區衛生健康局已於2019年2月22日對該院予以註銷。」

本報記者注意到,長沙普濟醫院實際為一家莆田系民營醫院,而該院最大股東林金龍和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副理事長兼湖南分會會長同名。早在2012年3月,該院就曾因掛床住院、醫保病人管理不規範等被長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嚴肅處理過。此外,該院還被多次叫停醫保服務和行政處罰。

這家多次違規的醫院,為何仍能取得醫保定點資格?或許,當地醫療保險監管機構難逃其責。

綜合新浪、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莆田系藝星醫美陳氏兄弟發家史:賣醫療器械起家 涉足地產金融等領域
    從江湖遊醫起家,到與公立醫院合作,再到承包醫院科室、創辦專科醫院乃至三甲醫院,莆田系企業在質疑聲中,不斷地開拓疆域,直至進入資本領域。近日,莆田系四大家族中的陳氏家族中的陳國興、陳國雄兄弟實際控制的藝星醫療美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星醫美)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 這家莆田系整形醫院要上市了!
    這家莆田系整形醫院要上市了!從江湖遊醫起家,到與公立醫院合作,再到承包醫院科室、創辦專科醫院乃至三甲醫院,「莆田系」不斷「開拓疆域」,直至進入資本領域。此前,「莆田系」翁國亮和林玉明控制的企業先後登陸了港交所。而在近日,號稱「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的陳國興、陳國雄兄弟實際控制的藝星醫療美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星醫美」)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 莆田系醫院要上市,背後神秘人物有誰?
    當時媒體指出涉事醫院「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背後有莆田籍陳新賢、陳新喜兄弟的影子,而一個神秘的群體---莆田系頓時成為大眾議論的熱點。 時間已過去兩年,如今另一對陳氏兄弟再次成為了聚焦中心。 近日莆田系四大家族中的陳氏家族中的陳國興、陳國雄兄弟實際控制的藝星醫美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有望成為莆田系中第三家赴港上市的家族企業。 附註:陳國興、陳國雄兄弟與陳新賢、陳新喜兄弟不是親屬關係。
  • 大連藝星「停業不退預付款」遭集中投訴 母公司藝星醫美股東集齊...
    對此,中國網財經記者多次致電大連藝星公司,但公司多部電話均處於無法接通或關機狀態。  天眼查顯示,大連藝星為藝星醫療美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星醫美集團」)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而「莆田系」陳、林、詹、黃「四大家族」均有成員間接持有藝星醫美集團股權。
  • 莆田系新套路:製造中國「美女最多」的酒吧
    文章指出,女大學生、酒吧、美容醫院與醫美貸款平臺,各取所需,各自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組成了一個完整牟利鏈條,而這就是莆田系推出的新套路。 新流財經介紹,自2016年起,藝星醫美開始「接受若干獨立第三方融資公司的分期付款方案作出的客戶付款」。「截至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藝星自該等融資公司收取的款項分別為人民幣1.41億及3.78億。」也就是說,2017年度,藝星醫美從各分期平臺得到了1.41億收入,醫美分期佔藝星全年收入的36.5%。
  • 起底莆田系P2P醫界貸:四大家族全是其股東 專為莆田人開醫院籌資
    莆田系還投資了一家P2P平臺——醫界貸,專為莆田系醫院提供資金周轉。官網顯示,該平臺至今已有超過50萬投資人和26億成交額。莆田系四大家族全是其股東,其他非四大家族股東也都清一色為福建莆田人。醫界貸不僅合作夥伴包括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其借款來源也幾乎都為莆田系醫院。
  •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騙保被曝光,騙保為何屢禁不止?
    記者 | 原禕鳴編輯 | 許悅112月14日,《新京報》發布的一篇名為《安徽太和多家醫院疑騙保:沒病變「腦梗」,有人一年免費住院9次》的調查報導引起熱議。報導披露安徽省太和縣多家醫院存在嚴重騙保行為,一名男子一年內住院九次,分別在和美醫院住兩次,東方醫院住三次,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住四次。
  • ...致死停業14個月後:昔日會員退款無門,背後莆田系四大家族「撐腰」
    消費者提前存入一筆錢在會員卡裡,即可以獲得10%-25%的折扣,醫生及銷售人員再向其推薦療程在2-36次不等的醫美項目。在預付費市場中,消費者往往處於弱勢地位,維權成本高,錢款難追回。退不回的預付費《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到了多位大連藝星的會員。
  • 是莆田系醫院擺拍炒作?
    這個視頻發到網上後,立刻被大量媒體和自媒體傳播,大家紛紛拍手叫好,表示:這才是醫者仁心,這才是仁心仁術。但沒過幾天,卻有行內人士對此進行「質疑」,認為這是莆田系醫院的自導自演之作,是一起營銷事件。在當地逐漸地形成「開醫院」的這麼一種氛圍,非常普遍,更是慢慢地開遍了各地。莆田系醫院的老闆和管理層,主要以賺錢為目的,而且基本毫無醫學背景。醫院裡多是僱傭一些沒有紮實技術的醫藥相關人員,甚至是無醫療背景的員工,在賺錢、騙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2800醫生一年整出2000萬網紅臉 拆解醫美行業暴利神話
    「莆田系」出身,屢遭明星起訴藝星醫美是地地道道的「莆田系」,佔73.89%股權的實際控制人陳國雄、陳國興兄弟正來自莆田醫療界「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此外,康美股權投資公司、高特佳投資也是藝星的股東,但僅擁有15.58%的股份。
  • 太和多家醫院涉嫌騙保 公安機關已刑事拘留8人
    > 【摘要】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涉嫌騙保:刑拘8人,一醫院院長被紀委留置調查新京報訊(記者 韓福濤)12月20日,安徽省太和縣縣委宣傳部部長孫秀劍告訴新京報記者...
  • 網曝知名整容醫院八成是莆田系!
    現在國內的整容醫院,八成都是不靠譜的莆田系醫院。其實消息來源早在上一年就有了,2017年,根據當年的《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正規的整形機構約9500家,這近一萬家的整形機構裡面,超過90%是民營機構,其中項目齊全、全國連鎖的大型機構數量不多。據統計,門店數超過5家的9個大型連鎖整形機構中,就有7家是純正的莆田製造。
  •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騙保被曝光:為何屢禁不止?
    報導披露,安徽省太和縣多家醫院存在嚴重騙保行為,一名男子一年內住院九次,分別在和美醫院住兩次,東方醫院住三次,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住四次。 國家醫保局派工作組現場督辦 報導發出後,國家醫保局已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太和縣進行現場督辦。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欺詐騙保行為集中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基金監管高壓態勢。
  •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被曝騙保,國家醫保局回應
    記者從國家醫療保障局了解到,針對安徽省太和縣多家醫院涉嫌騙保問題
  • 莆田系「夢碎」小城-虎嗅網
    知情人透露,王清忠與現代婦科醫院的法人遊碧光實為「兄弟式合作關係」。一家名為「甘肅兄弟」的醫療投資有限公司亦由王清忠任法人,而其所留聯繫方式,正與「現代婦科醫院」的歷史招聘信息重合。同於黃德營,遊碧光在甘肅市縣身影頻現。
  • 莆田系餐廳藝星老友粉店開張啦,吃貨們你們的胃準備好了嗎
    對於我這個在吃方面特別挑剔的人來說,在第一次莆田吃完藝星老友粉店的滷肉粉後他家的味道讓我一直念念不忘。藝星老友粉店上市啦,吃貨們你們的胃準備好了嗎在莆田老友粉是藝星老友粉店的金字招牌,口味鮮辣、湯料香濃,夏天吃著是開胃,冬天吃著能驅寒。
  • 百度對戰莆田系醫院
    業內人士分析,一邊是莆田系民營醫院暴利時代結束;另一邊是在百度競價體系下價格越競越高,醫院之間持續多年惡性競爭,這一切背後的衝突爆發點,恰恰意味著「抱怨中的野蠻生長」和「沉默中的爆發反抗」拐點到來。  百度搜索廣告費奇高激怒莆田系醫院?
  • 武漢藝星整形醫院頭條:新品玻尿酸ART FILLER耀勢登陸,開啟新紀元!
    2020年12月6日,「YESTAR×FILL MED | 新品玻尿酸 ART FILLER發會」在武漢藝星武昌院圓滿落幕,武漢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武昌院總負責人-邱天女士、武漢藝星醫療美容醫院無創美容院長-朱勝軍先生、FILL
  • 揭秘福建莆田系醫院四大家族發家史
    成員參差不齊的帝國  醫生趙隱(化名)曾在某莆田系醫院工作過,但不到半年就辭職了。  他辭職的時候,新世紀已經到來。莆田系不少老闆賺到了錢,他們或回老家翻新住宅,或在市區購置產業。每逢春節,許多外地牌照的車輛在東莊鎮來來往往。
  • 千億顏值經濟迎爆發,瑞麗醫美(2135.HK)赴港IPO
    據悉,瑞麗醫美引入2名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昊海生物科技(6826.HK),該公司是國內生物醫學材料市場的領導者,預期將可與公司進行業務合作,產生協同效應。瑞麗孖展錄得超購逾55倍,由於市場反應熱烈,市傳瑞麗計劃在今日(17日)提前結束配售(原定為18日中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