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虹膜公眾號(IrisMagazine)。
《奇幻森林》剛看兩分鐘就被嚇住了。一開始幾乎分不清這是實拍還是動畫,直到動物做出那些實拍不可能拍到的動作,並且開始講話,我才終於確認:迪士尼又玩了一把大的,這是真人和CG動畫融合的最高境界。
完後查背景資料,本片幾乎全是在洛杉磯的一座大倉庫裡拍完的,全片演員只有一個——演毛克利的小男孩,其他動物都是用動作捕捉技術在綠幕前「演」出來的。
按照一般的分類,這是真人電影而不是動畫,只不過是因為它看上去是真的而不是畫的罷了。這部電影再次提出了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電影作為紀錄(物質現實的復原),它與動畫的分界線到底在哪裡呢?
一般的門外漢也知道,毛髮技術是CG動畫的大難點,《捉妖記》和《小黃人》為什麼光溜溜的,《瘋狂動物城》為什麼又是毛茸茸的,因為它們的技術含金量實在有天壤之別。《奇幻森林》的毛髮真實性堪稱恐怖,本片包含幾十種哺乳動物,每一種都有不同的毛髮特徵,每個個體身上不同部位的毛髮也不一樣,這些毛髮在運動中、被風吹時、被水淋溼,每一根都有獨立的表現。這個水平,全世界除了迪士尼和皮克斯,其他動畫公司,都未必做到這麼好。
但是,不論我有多欽佩這部電影取得的技術成就,但我還是不喜歡它。
打個比方,一部電影,要有好的故事和人物,這就像那個最前面的「1」,而它的技術能力,則是後面的許多個「0」。
「0」當然越多越好,但沒有前面的「1」,那再多「0」也是0。
再打個比方,技術上的逼真度好比一座樓房的地基,它應該是「隱形」的。儘管極為重要,但我們在評價一座樓房是否美觀時,都不大會去考慮地基的功勞。對於電影來說,追求逼真是最基礎的(但也是無止境的)要求,就算逼真到和現實一般無二,也不意味著它就是好的藝術。
《奇幻森林》的第一個問題,是照搬老版動畫《森林王子》的故事,再暗黑化處理,結果不倫不類。
《森林王子》 (1967)
本片改編自拉迪亞德•吉卜林的經典小說集《叢林之書》。吉卜林出生於印度,後來是英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在兒童文學領域是裡程碑似的巨擘級人物。
吉卜林的人生經歷和世界觀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小說中。他以白人殖民者的身份在印度遊歷,他既同情印度人民,喜歡印度獨特的風土人情,又擺脫不了帝國主義者的身份優越感。
《叢林之書》說一個孤兒被狼群收養,和黑豹一起長大,和熊成為朋友,和老虎為敵,殖民和種族衝突的暗示在故事文本中若隱若現。1967年,迪士尼將這個故事改編成動畫片,這是沃爾特•迪士尼親自監督的最後一部動畫長片《森林之子》,在當年是僅次於《畢業生》的年度第二賣座片。
《森林之子》當然是迪士尼風格的人畜無害、大愛無疆,這在那個年代,作為一部兒童向的動畫片當然沒問題。不過在現在這個年代,要重拍《叢林之書》,又不願重新取材原著,仍想直接改編動畫片,別忘了這拍的是「真人版」,風格再走幼稚取向就不對了,於是就想法把它「黑暗化」。
所謂黑暗化,其實就是把老虎刻畫得兇殘猙獰一點,把巨猿表現得狠惡神秘。
是的,這就是新版的《奇幻森林》,一個黑暗化的幼稚故事。
我能接受一個黑暗化的成人故事,也能接受一個幼稚的低齡故事,但真的沒法接受一個黑暗化的幼稚故事。
順便說下,迪士尼在將《森林王子》做真人化翻拍之後,明年還有一部《美女與野獸》的真人版。而《奇幻森林》也不是近期唯一一部根據《叢林之書》改編的電影,「動作捕捉之王」安迪•瑟金斯正在為華納公司拍攝他的導演處女作,那是另一部基於該小說的電影。
《奇幻森林》的第二個問題,是沒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到這個時候,你不得不想念趙忠祥老師。
觀眾在經過了《瘋狂原始人》《恐龍當家》之後,再看到《奇幻森林》中拿人和動物怎麼相處做文章,新鮮感已經喪失一大半。
不論是《瘋狂原始人》還是《恐龍當家》,都還是尊重人的主體性的。《恐龍當家》這部影片雖然不太成功,它有趣的地方是玩弄了一把觀眾的認同感,你到底是認同作為主角和高等動物的恐龍呢?還是較低等、連話都不會說的人類小孩?無論如何,影片最後還是讓人類小孩獲得了屬於人的生活。
但在《奇幻森林》裡,人類小孩毛克利的主體性是模糊的。對動物來說,他明明是異類,但除了老虎之外(次要的反派巨猿和蟒蛇情節意義不大),所有的動物都站在他這一邊,一起和邪惡的老虎為敵。如此一來,影片幾乎不存在種族上的真正衝突,只有正邪的衝突。
那,你搞半天獅子老虎大象豹子狗熊猩猩,又背「教主寶訓」是做什麼呢?
種族身份的複雜性,按照影片的設定,必須先天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卻被刻意淡化了。
作為一個人類的小孩,在種族意識覺醒以後,毛克利應該有所變化,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他和動物的關係、和人類的關係都要調整,整個森林也和以前不一樣了,這是好萊塢劇作的基本要求。影片試圖裝作發生了變化,但其實變化是虛假的。
吉卜林的原著定位很準確,毛克利最終成為一個在人類和動物之間協調的角色——大概就像他自己在英國人和印度人之間發揮的作用一樣(這是殖民主義者的歷史視角,當然不是說印度人是動物)。
《奇幻森林》到最後還是沒人類什麼事,毛克利發現了「火」的用途,可他為了向動物表明心跡,「我是和你們一夥的」,主動放棄了對火的掌管,沒有用它來提高生產力,從而改善叢林世界的生活水平。這個立場幾乎是反智主義了。
從此,毛克利留在森林和動物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因為唯一的大壞蛋老虎已經被消滅,所以,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動物烏託邦啊。
可是,你要搶Zootopia的名字,兔子警察答應了嘛?
往期精彩內容
1. 這部淺薄做作的美劇在本世紀排名第四?瘋狂掃射開始,粉絲躲避!
2. 嚴肅科普 | 是這些血腥、通姦的重口味電影,培養了《教父》的導演
3. 《瘋狂動物城》逆天神作!它是怎麼影射川普和ISI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