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撒了一個大大的謊:李太太賣給顧佳的茶園,壓根就不在湘西。那個你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的仙氣滿滿的茶園、古色古香的古村,都在浙江,景色絕美且十分低調。如果不是這部劇,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這些地方。
取景地:浙江富安縣春建鄉下高自然村
豪情滿滿的顧佳接過茶園後發現被騙了,但是當她站在半山腰,看著霧氣氤氳、恍若仙境的茶園,鬱鬱蔥蔥,綠意盎然,一片連著一片,豁然開朗。大自然是治癒煩惱的良藥,它總會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切困難都會過去,人間值得。
真希望歲月靜好,許幻山不是許放炮
當年,劇組考察了龍井村、梅家塢、拔山等10多處茶園後,才定下下高自然村,就是因為這裡取景實在太美了。一圈又一圈的茶樹把山體打扮成了綠色的寶塔,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祥雲繚繞,氣勢恢宏,層次感和韻律感十足。在這裡,任何多餘的想法都是對大自然的褻瀆。
採茶、炒茶的群演都是村子裡的茶農,手把手教演員修建茶樹、採茶、炒茶。當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做茶時,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沁人心脾的茶香。正如顧佳爸爸所說,歸隱田園,是古人都羨慕的生活。
這部劇讓我感觸至深的,是這淳樸的一方茶園所闡述的哲學,從未明言卻貫穿始終。
茶要等,千錘百鍊才能制出好茶;茶要專,摒去雜念才能泡出好茶;茶要靜,心平氣和才能品出好茶。當顧佳從茶廠返回上海時,對騙她的李太太說的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而顧佳的最終成功,也是因為在這樣的浮沉中悟透了茶的哲學: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人不過兩種狀態——拿起、放下。能浮能沉,則茶香;拿得起放得下,則人成。
願你愛上喝茶。
周邊值得去
龍鱗壩
蜿蜒曲折的堰壩,水流傾斜而下,獨特的設計,像極了龍鱗有木有
龍門古鎮
歷史上曾有一支三國時代吳主孫權後裔遷徙於此,時隔六百多年,這裡依舊保存著孫氏家廟,很是令人驚豔。
黑山頂
號稱小婺源。春天的油菜花在梯田上顧盼搖曳,掉落在綠色的山巒之間,這片土地仿佛嵌入一顆黃色的寶石,令你甘心淪陷
取景地:浙江金華市磐安縣尖山鎮橫路村
還記得那句傳頌古今的「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嗎?作者周敦頤,就曾居住在這個村子,劇中還有「愛蓮堂」的鏡頭。如今村內98%的村民都是周姓,都算是周敦頤的後人。
周敦頤愛蓮說牆
橫路村村南有一條澄溪,所以最早叫「澄溪周村」,後來因穿村而過的路是橫向而出,改名橫路村,歷來是商人經商往來的歇腳地。與劇中村民致富無門不同,橫路村是中國傳統古村落、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浙江省旅遊特色村,原生態保護良好,每年還有多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還有各種民宿、酒吧等新型業態,收入情況要好很多。
劇中不難看出,村子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感,這個感覺更多來自於村子的主要建築材料——烏石:烏石砌築的牆體,烏石鋪設的路面,烏石修建的古道……村中人引以為傲的澄溪古道,也是用烏石條疊砌而成,足有400米長,已經被千百年來來往的商旅行人磨得鋥亮。
文昌閣是村子的標誌性建築,外牆水墨壁畫已經斑駁,木樑上的雕花也被時間打磨的光滑。
村內還有明清時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通體烏石,石行整齊,結構嚴謹,錯落有致。白牆黛瓦,斑駁,難得的原始和質樸。
江南最美,美在雨後,導演用鏡頭捕捉到了這番特別的景色。青灰色的屋簷,簷角滴水,青苔爬滿牆角,烏石板路靜靜地向深巷裡延伸,引導我們去尋找那些尚未被挖掘的故事……劇組選擇這裡,大概是因為它的確像極了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鳳凰。
周邊值得去
水下孔
離橫路村非常近,若逢上迷霧,如同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流雲流淌,群山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