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天拼多多系統漏洞的事情鬧的挺熱,不少大V和網友因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拼多多第一時間報警,並依據「財產保全」的相關規定,對涉事訂單進行批量凍結。依據目前該事件相關統計及進展,拼多多方面預計,本次事件造成的最終實際資損大概率低於千萬元。此外,期間廣為流傳的「數十萬Q幣」、「公關部多多哥」、「脈脈網鹿杖客」等相關截圖,經查均系不實謠言。
拼多多官方宣布內容
北京時間1月22日下午,美股開盤前,拼多多盤前跌幅近6%。在開盤後股價略有回升。截至界面新聞記者發稿時,拼多多股價為24.99美元,公司市值229.8億美元。
拼多多最新股價情況
比較鮮明的一個觀點就是,不少輿論認為這次事件的錯誤在薅羊毛黨,利用系統漏洞得利,就是不對,和高速上運水果的車翻了,群眾去哄搶一樣,既不道德也違法,搶佔他人財物。關於這個觀點,我卻有不同看法。
有人比喻這次事件和高速翻車哄搶水果一樣
我認為這次拼多多事件要分2步來看:
一種是專業的技術團隊,利用拼多多的系統漏洞,通過技術手段來攻擊拼多多的系統伺服器從而獲得利益,拼多多本身並沒有相關的促銷活動,這種就是犯罪,是盜竊。但是這個目前不能只聽信拼多多的一面之詞,要等調查最終結果出來才可定奪。
另一種就是由於拼多多有促銷活動,但是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設置錯了金額或者用戶領取優惠券的門檻,讓用戶可通過拼多多的錯誤操作導致被用戶領取優惠券下單,那我認為這就是拼多多自己的錯誤,不能反咬一口去怪用戶。
電商平臺平時也很多拉新的活動,0元秒殺,免費贈送活動禮品之類的。用戶也習慣了電商平臺的這些活動。當活動是因為電商平臺設置錯誤導致的,這個單就應該電商平臺來買單,而不是怪用戶。這和ATM機自動吐鈔票不一樣,和高速上水果翻了也不一樣。
高速上車翻了,老百姓知道這是意外,是翻了,車主也在現場,可以撿回去的,不管車翻了還是沒翻,水果都是車主的。百姓去搶就屬於搶劫了。
而如果拼多多這次的錯誤是因為自己系統設置出錯,造成優惠券免費領,普通用戶並不知道你是系統出錯還是促銷活動,如果是營銷活動,優惠券領走了就是用戶的,用戶又沒攻擊平臺,又不偷不搶,拼多多自己犯錯應該自己承擔。如果這個都可以隨意取消,還反過來怪用戶,那之前的1分錢秒殺搶購,0元搶購拼多多也可以說是系統bug了,反正平臺是你的,數據都在你手裡,你可以隨意定義,這對用戶來說不公平,是不誠信的作為。
和高速翻車搶水果不同的是,對於用戶而言,用戶理解的就是拼多多搞促銷活動,發傳單優惠券給路人,結果路人拿了優惠券去店裡消費結果不承認,還報警,這樣對用戶來說也是欺詐行為。
根據《電商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用戶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合同成立。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消費者支付價款後合同不成立;格式條款等含有該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對於專業的黑產灰團隊,他們把控大批的手機卡,利用技術手段大批量的獲利,這種拼多多可以和警方進行舉證,證據確鑿,罪名成立,該怎麼追究責任追究就好。
但是對於普通用戶,通過平臺領取的優惠券,並且正常下單了,平臺沒有權利任意取消訂單,否則就是單反面違約行為。
2018年元旦期間,騰訊視頻發起優惠充值活動,但因為活動伺服器後臺數據出現異常,有部分用戶在充值一個月時出現應該支付優惠價18元實際僅被扣費0.2元的狀況。當時這一漏洞共引來39萬用戶參與。其後騰訊公告稱,這是公司的工作失誤,公司將這些異常訂單全部兌現,且不再扣費。最終,騰訊為這個Bug付出超過5000萬元的代價,但同時贏得網友的好評。
騰訊的處理方式就獲得用戶好評
這次拼多多的公關工作是做的很漂亮的,輿論也引導的好,但是事件的責任真的是像拼多多說的那樣嗎?還得等警方最終調查結果定性了才能決定。
對於黑灰產業,警方是應該打擊,保護電商平臺的合法利益。對於用戶而言,一樣也要保護,普通用戶和電商平臺出現爭議的時候,往往都沒有精力和金錢維權,是弱勢群體,只有嚴格監督和管理,才能讓消費者的權益獲得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