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稱「冬節」、「賀冬」
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
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
與夏至相對
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
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
據傳
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
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三候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冬至習俗
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冬至養生
起居養生
1、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時節,常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魚際、合谷等。通過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搓手時間可長可短,貴在每天堅持。
2、常曬背以養陽
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背部侵入人體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冬至時節氣候寒冷,在陽光充足的時候,經常曬曬後背有助於補益身體陽氣。
3、暖雙足防體寒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與人的健康關係密切。腳部一旦受寒,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時節應格外重視腳部保暖。
飲食養生
1.飲食忌辛辣燥熱
「氣始於冬至」因此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此時在飲食方面宜多樣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
2.可常食堅果
冬至時節可多食些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在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時天氣較冷,多數人吃後不存在這個問題。
運動養生
冬至時陰氣旺盛到了極點,陽氣開始生起,並逐漸旺盛。由於陽是從陰裡面生出來的,只有當陰足夠旺盛時,陽氣才能生得更好。
因此,冬至後應注意運動不可過多,要在動中求靜。假如一個人平時運動較多,在冬至前後就應適當減少運動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對身體也更好。冬至時可常做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以養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